多模态危机话语中的“疾病”隐喻及其后人文主义阐释——以能源危机政治漫画为例DISEASE

metaphors in multimodal crisis discourses and their posthumanist interpretations: cases of political cartoons on energy crisis 

讲次 第 158 讲
主讲人 赵秀凤
开始时间 2023年06月01日(周四)19:00
结束时间 2023年06月01日(周四)20:30
地点 B站直播间:ID:22327813(语言与未来)
主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本文采用后人文主义视角,以能源危机政治漫画为例,考察漫画如何综合利用多模态隐喻、转喻和叙事等手段,以“疾病”概念结构建构“危机”概念,揭露化石能源对人类“机体”的致命伤害,表达对化石能源文明及攫取主义的尖锐批判。分析表明,“疾病隐喻”不但是一个有效认知语用策略,更是一个通用的深层母题,用于激活西方文化结构中关于疾病的“神话修辞”,即从修辞批评角度来说,这些“疾病隐喻”具有修辞“二重性”。从表层来看,基于“疾病”概念域与“危机”域在原因-病因、影响-症状、应对-治疗三方面的结构相似性,建构对能源危机的认知和评价,主要包括三类隐喻场景:(1)身体疾病“救治”场景——石油、天然气装置被置于医疗救治场景,被用作药物,(2)身心疾病“救治”场景——欧洲/化石文明是瘾君子,自我或容许他者注射毒品,缓解“病痛”;(3)“疾病”的结局——“死神”收割,无论是G7领导人还是加油的民众都是被“死神”收割的对象。从深层来看,这些隐喻场景共同指向一个母题——攫取主义化石文明已病入膏肓,能源危机是对现代性工业文明违背生态系统伦理价值的惩罚。这一母题把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从身体维度,向社会文化和哲学意义扩散,疾病被赋予了更为深刻、更为抽象的象征性内涵,具有更为深邃的修辞价值,体现了漫画创作者的后人文主义立场。

获取更多与本讲座相关的详细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公众号“语言与未来”(ID: sisuiol)的微信推送。

人物简介

赵秀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一流课程、国家级一流专业负责人。中国能源外语联盟召集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认知诗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翻译教育联盟能源电力翻译与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生态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逻辑学中国文体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中国 ESP 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学分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子课题 1 项、教育部社科基金 2 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北京市教改项目 2 项。出版学术著作 3 部,在发表论文 60 余篇。研究方向:话语研究、多模态研究、认知诗学。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