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赵玲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12日(周二)19:0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12日(周二)20:3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图书馆二楼西侧数字学术中心
主办方
世界艺术史研究所,图书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萧梁时期,张僧繇改革佛画,创制了“面短而艳”“薄衣贴体”的造像新体“张家样”。不过,在梁代佛教发展,外来佛像频繁传入的背景下,张僧繇的造像新样并未依据外国样式创制:一方面,由于张僧繇对人物特点的把握和逼真效果的追求,使得千人一面的天竺凹凸画法并未成为张家样佛像的绘画方法;另一方面,张家样的“华体”造像特征,正是其佛画创作改革外国佛像胡貌特征的一大宗旨。于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张僧繇完成了对顾、陆“秀骨清相”式佛像的又一次中国化变革。该样式不但改革了梵式旧制,还摆脱了魏晋以来脱略凡俗的“秀骨清相”特征,确立了一种生动、真实的人间世尊新样。此后的两百余年,张僧繇“面短而艳”的人间佛画不仅成为了主流,还对北方石窟寺造像形成了巨大影响。
人物简介
赵玲
上海大学美术学博士,浙江大学考古学博士后,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副教授。
主要从事美术史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特别致力于印度艺术和丝路佛教美术源流与传播方面的研究。著有《印度秣菟罗早期佛教造像研究》、《阿玛拉瓦蒂佛教造像》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印佛像海上丝路传播研究”与“重估犍陀罗艺术对中国的影响”。
新闻报道
暂无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