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暴击下的语言学科转型——七类紧缺人才矩阵与创新培养路径

Linguistics in the AI Era: Seven Critical Talent Matrics and Innovative Cultivation

讲次 第 226 讲
主讲人 毛浩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主持人 王陈欣(华东理工大学)
开始时间 2025年04月10日(周四)19:00
结束时间 2025年04月10日(周四)20:30
地点 B站直播间:“语言与未来”哔哩哔哩直播间、微信视频号同步直播
主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人工智能的颠覆性冲击正在重塑语言学价值坐标,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面临跨学科能力断层、语言生态安全危机与认知边界突破三重挑战。针对七类紧缺人才需求,构建"技术驱动-学科融合-制度创新"三维培养体系:在语言智能工程化领域,推行"认知科学+算法工程"双导师制,通过校企联合实验室实现语言模型开发与产业场景深度耦合;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依托元宇宙技术构建数字孪生语言社区,研发濒危语言沉浸式教学系统与动态语料基因库;战略语言地缘分析聚焦"一带一路"需求,开发语言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立跨境语言舆情预警模型;语言治理现代化运用多模态大数据构建政策仿真系统,实现语言规划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的范式升级;应急语言服务强化危机语境下的多语言干预能力,研发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应急指令生成系统与语言康复数字疗法;涉外法治语言构建国际组织法律话语分析平台,开发跨法系语言博弈训练系统;认知神经语言学推进脑机接口技术在语言障碍诊疗中的应用,建设跨物种语言认知数据库。系统性实施路径包括:打造国家语言智能工程中心整合多学科资源,构建"语言学+"微专业能力认证体系,设立语言科技人才特殊聘用通道,以及将机器学习、神经语言学等硬核课程纳入核心培养方案。该框架通过将量子计算、神经科学等前沿技术转化为语言学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重构"人文内核-技术赋能-战略服务"的学科生态体系,为智能时代的语言学科转型提供可操作性解决方案。

获取更多与本讲座相关的详细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公众号“语言与未来”(ID: SISU_CCLPPS)的微信推送。

人物简介

毛浩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毛浩然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汉语修辞学会会长,全球修辞学会副会长,山东省高层次人才,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出版社专家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校通识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在Journal of Pragmatics, Cognitive Linguistic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Journal of Language & Politics, Discourse Studies, Discourse & Communication, Intercultural Pragma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当代语言学》等SSCI、A&HCI、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8份智库专报获省部级肯定性批示,出版专著、编著和译著1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2项(第2项鉴定等级优秀),主持教育部社科和省社科等教科研课题20余项。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和省教学成果奖4项。主要研究方向:话语修辞、实验心理语言学、舆情危机治理。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