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码:250514
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即“大学—学校伙伴关系”)为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协同研究提供了机遇,但关于大学研究者在这些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及其如何影响合作进程,现有研究仍相对较少。本研究聚焦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者角色,即“合作作者”与“权威主导者”,及其对研究协作与教师学习的影响。通过质性多案例研究设计,本研究对四个研究团队展开调研,数据收集包括小组访谈与个人访谈,并辅以文本资料作为补充。
研究发现,在“合作作者”模式下,大学研究者将自己定位为平等合作者,推动联合决策、共享知识贡献及论文的反复修订。尽管这种模式降低了研究产出效率,但显著增强了教师的参与深度,并促进了可持续的专业网络建设。与之相对,“权威主导者”模式呈现明显的层级结构,大学研究者主导研究设计、控制决策流程并分配写作任务。这种模式虽加速了论文发表,却削弱了中小学教师的自主性,导致短期研究效率提升但长期合作根基薄弱。
本研究基于社会机制理论(Social Mechanism Theory)与专业资本理论(Professional Capital Theory),揭示了大学—学校合作中效率与专业学习之间的权衡关系。研究结果从机制层面阐释了角色互动的内在逻辑,为构建可持续且互惠的研究伙伴关系提供了实践启示。
徐浩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院长助理。主要研究领域:二语习得、外语教育与教师发展。任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治理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秘书长;外研版《英语》(新标准)小学、初中修订版教材分册主编,高中英语修订教材编委;《英语学习》主编、《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副主编。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