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语言哲学关心意义的不可言说性,并且制定了相应的克服不可言说性的策略。从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开始,老子就权宜性地将那个终极本体命名为“道”,在以后的道家以及玄学发展过程中又用“无”、“自然”对终极本体予以命名,也都是对意义的不可言说性即语言的有限性的克服。这种语言内的有限性是绝对的有限性。当“道”、“无”和“自然”这些范畴被翻译成英语时,译者面对的是相对于汉语言内绝对有限性而言英语对这些范畴在跨语言说上的有限性,故称之为相对有限性。这一研究试图回答如下几个问题:语言的绝对有限性和相对有限性的异同和关系是什么?选取“道”、“无”、“自然”这三个中国古代哲学范畴讨论语言相对有限性的道理何在?可不可以借用克服语言绝对有限性的策略来克服哲学翻译中的相对有限性?
博士沙龙期待您的参与和交流!
上外博士沙龙工作坊
欢迎您关注上外博士沙龙!
[1] 博士沙龙新浪微博:http://weibo.com/sisubssl;
[2] 博士沙龙腾讯微博:http://t.qq.com/boshishalong;
[3] 博士沙龙微信公众订阅号: 上外博士沙龙(boshishalong)
新闻报道
暂无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