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波·“图与词”的古希腊范例——以雅典卫城的“少女像柱”(Καρυάτιδες,Caryatid)为例

主讲人 杨少波
开始时间 2022年05月22日(周日)16:00
结束时间 2022年05月22日(周日)18:00
地点 参与方式: B站直播:@上外世界艺术史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直播:@世界艺术史研究
主办方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美术学院
承办方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少女像柱(也可称之为女人像柱)是一种以女性形象雕塑为支撑的建筑结构,它代替圆柱乘载柱顶的压力。希腊文专门术语称之为“Καρυάτιδες”,根据字面意思可英译为“maidens of Karyai(卡里埃的少女)”。这一希腊单词首先由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记录为拉丁语形态的“caryatides”;后辗转进入英文转变为“Caryatid”。
维特鲁威在他的作品《建筑十书》(De architectura)第一卷第一章第五节中陈述道,厄瑞克忒翁神庙的女性形像柱代表卡里埃女性受到的惩罚。卡里埃即今日的卡耶(Karyes),是一座伯罗奔尼撒古镇。在波希战争中,这座小镇背叛雅典,与波斯站在同一阵线。波斯战败后,镇上的人们沦为奴隶。然而,维特鲁威的解释是令人怀疑的:早在希波战争以前,希腊古代近东地区就已经开始用制作形似女性的装饰支撑物了。
关于少女像柱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是,卡里埃的女孩特别漂亮,身材高窕、健壮。在女神雅典娜和阿尔忒弥斯的盛宴上,头顶篮子的卡里埃少女是携带神圣物品的贞女,而以此为形象的柱式被称为“canephora”(负篮者)。

参与方式:
B站直播:@上外世界艺术史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直播:@世界艺术史研究

人物简介

杨少波

杨少波,艺术史博士,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雅典大学。现任《中希时报》执行总编、希腊国际记者协会秘书长、希中文化协会会长,在希腊工作、学习、研究和生活超过20年。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