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挖掘技术及其应用(上)
新闻报道
文本挖掘技术及其应用(上)
新闻报道
区域国别研究系列讲座第23讲
内容简介:
法国的共和制度诞生于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历经近百年的波折起伏,第三共和国时期逐步稳固,建立起议会主导的国家体制。随着时代的演进,议会制共和国的弊端逐步暴露,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创使法国国力急剧下降,尤其是“二战”中的惨痛教训,促使法兰西民族对共和体制进行反思,总统占优势的第五共和国应运而生,并一直延续至今。我们通过审视法国共和制度演变的历史进程,发现其中变化的规律,从而更为深入地了解法国的政治文化与法兰西民族的政治特性。
推荐书目:
《法国通史》,吕一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
《法国政治制度史》,郭华榕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
《法国政党和政党制度》, 吴国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法国史论集》, 张联芝 三联书店 2003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商业数据分析研讨课
新闻报道
中外古典法学青年论坛之
“德意志古典法学与当代中国”研讨会
会议议程
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协办:商务印书馆南京分馆
知识产权出版社“德意志古典法学”丛编编委会
时间:2018年10月27-28日
地点: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第二报告厅
10月27日 星期六
开幕式
主持人:张海斌 法学院院长
08:00-08:15 领导致辞
姜 锋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08:15-08:20 赠书仪式
王玉茂 知识产权出版社
代表知识产权出版社向上海外国语大学赠送《德意志古典法学丛编》
08:20-08:40 主旨发言 自然法与自由法:现代自然法的四种基本形态
邓安庆 复旦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法哲学原理》最新译本译者
08:40-08:50 合影
第一单元:康德的法哲学
主持人:宫睿(中国政法大学)
1、题目:强制与自由——康德对法哲学和伦理学的划分
09:00-09:15 发言人 袁辉(华中科技大学)
09:15-09:35 评议人 张广(中山大学) 熊文驰(上海外国语大学)
09:35-09:50 回应与自由讨论
2、题目:康德《法权学说》中的财产权论证
09:50-10:05 发言人 汤沛丰(暨南大学)
10:05-10:25 评议人 赵守政(上海外国语大学) 王晨(贵州师范大学)
10:25-10:40 回应与自由讨论
相关主题论文:
张广(中山大学):世界公民的宪法
—知识论批判的《纯粹理性批判》的实践论解读
王晨(贵州师范大学):康德对理知占有的演绎
卞邵斌(山东大学):走出自然状态:康德与公共法权的规范性证成
马万东(南方医科大学):评汤沛丰《康德<法权学说>中的财产权论证》
10:40-10:50 茶歇
第二单元:费希特与谢林的法哲学
主持人:张昌辉(安徽师范大学)
题目:伦理、宗教与国家——康德与谢林论理性统摄下的伦理-政治共同体
10:50-11:05 发言人 倪逸偲(北京大学)
11:05-11:25 评议人 魏博(清华大学) 凌海青(复旦大学)
11:25-11:40 回应与自由讨论
相关主题论文:
张东辉(上海财经大学):费希特的正义思想
黄涛(华东政法大学):历史与法权——谢林《先验观念论体系》中有关法权演绎的学说
圆桌论坛I:康德法哲学研究系列评论
主持人:唐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题目:评吴彦《法、自由与强制力:康德法哲学导论》
11:40-11:50 发言人 居俊(南京大学)
2、题目:德国康德法哲学研究现状
11:50-12:00 发言人 汤沛丰(暨南大学)
3、题目:评卞邵斌《走出自然状态:康德与公共法权的规范性证成》
12:00-12:10 发言人 宫睿(中国政法大学):
12:10-13:30 午餐
第三单元:黑格尔的法哲学
主持人:凌海青(复旦大学)
题目:作为无限权利的“主观性”——试析黑格尔“国家”章中的公民自由
13:30-13:45 发言人 陈浩(清华大学)
13:45-14:05 评议人 谢晓川(上海社会科学院) 汤善峰(台州学院)
14:05-14:20 回应与自由讨论
相关主题论文:
汤善峰(台州学院):黑格尔对自由主义国家观的批评
魏博(清华大学):黑格尔耶拿早期的不法理论:自然的不法与人伦和解的失败
凌海青(复旦大学):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和现代性
14:20-14:30 茶歇
第四单元:马克思的法哲学
主持人:魏博(清华大学)
1、题目: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14:30-14:45 发言人 朱学平(西南政法大学)
14:45-15:05 评议人 李义天(清华大学) 马万东(南方医科大学)
15:05-15:20 回应与自由讨论
2、题目:古典共和国与现代国家的变奏曲——青年黑格尔与青年马克思的国家观比较研究
15:20-15:35 发言人 王兴赛(中山大学)
15:35-15:55 评议人 李育书(上海市委党校) 王也(清华大学)
15:55-16:10 回应与自由讨论
相关主题论文:
李义天(清华大学)、王也(清华大学):马克思对黑格尔立法权的政治哲学批判
李育书(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主旨的再考察
圆桌论坛II:黑格尔、马克思法哲学研究系列评论
主持人:白中林(商务印书馆南京分馆)
1、题目:评朱学平《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16:10-16:20 发言人 乔戈(西南政法大学)
2、题目:评卡尔-海因茨·伊尔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结构》
16:20-16:30 发言人 丁凡(中国人民大学)
3、题目:卢格与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两种书写
16:30-16:40 发言人 姚远(南京师范大学)
10月28日 星期日
第五单元:思想史谱系中的德意志古典法学
主持人:寇甲(兰州大学)
1、题目:自然状态的道德理性化——浅析普芬多夫的自然状态学说在康德实践哲学中的推进
08:00-08:15 发言人 蒋益(复旦大学)
08:15-08:25 评议人 张米兰(复旦大学)
08:25-08:45 回应与自由讨论
2、题目:共同体的普遍化:爱的政治——基于韦伯宗教类型学的考察
08:45-09:00 发言人 李荣山(上海大学)
09:00-09:10 评议人 邹益民(河南大学)
09:10-09:30 回应与自由讨论
3、题目:现代政治的根基与“国家神话”:牟宗三与黑格尔论国家建制及其当代意义
09:30-09:45 发言人 余玥(四川大学)
09:45-09:55 评议人 姚云帆(上海师范大学)
09:55-10:15 回应与自由讨论
相关主题论文:
张米兰(复旦大学):论霍布斯从家庭的角度看国家的构成
姚云帆(上海师范大学):机缘和反思:试论施密特和本雅明早期浪漫派研究的同异
邹益民(河南大学):多元价值冲突与韦伯的法律形式主义
10:15-10:30 茶歇
圆桌论坛III:德意志古典法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主持人:田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1、题目:尊严、人的形象与宪法解释——以康德与拉德布鲁赫为起点
10:30-10:40 发言人 冯威(中国政法大学)
2、题目:从交往共同体到法律共同体——哈贝马斯对现代西方国家的演进式重构
10:40-10:50 发言人 严宏(安徽师范大学)
3、题目:图型与法规范——从康德的先验图型论出发
10:50-11:00 发言人 李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4、题目:德意志古典哲学的国际法思想
11:00-11:10 发言人 王伟臣(上海外国语大学)
闭幕式
主持人:孙宇伟(法学院党总支书记)
11:10-11:25 学术总结 张东辉(上海财经大学)
11:35-11:40 会议总结 黄 涛(华东政法大学)
11:40- 午餐与离会
新闻报道
西欧封建制度在10-13世纪发展到了顶峰,身为封臣的骑士必须忠诚、谦卑、勇敢、礼貌、大方得体。骑士精神在法国灿烂的文化和文学中都占有一席之地,探寻中世纪法国骑士精神的理想典范、道德准则和传奇色彩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法兰西文化。
新闻报道
区域国别研究系列讲座第23讲
法国的共和制度诞生于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历经近百年的波折起伏,第三共和国时期逐步稳固,建立起议会主导的国家体制。随着时代的演进,议会制共和国的弊端逐步暴露,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创使法国国力急剧下降,尤其是“二战”中的惨痛教训,促使法兰西民族对共和体制进行反思,总统占优势的第五共和国应运而生,并一直延续至今。我们通过审视法国共和制度演变的历史进程,发现其中变化的规律,从而更为深入地了解法国的政治文化与法兰西民族的政治特性。
推荐书目:
《法国通史》,吕一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
《法国政治制度史》,郭华榕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
《法国政党和政党制度》, 吴国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法国史论集》, 张联芝 三联书店 2003
新闻报道
Prof Yan Bing will focus on “social scientific” approaches to research (e.g., survey design and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studies, including consideration of basic principles in research design, methods of observation and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pprop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experimentation, survey and content analysis will be addressed. Yan Bing will encourage questions from the audience from design to publication. She will also share her personal experience about publishing her work. Students can expect hands on experience with survey design, data collection, and data analysis in testing some simple theory based hypotheses.
Day 1 (10/26) : Allport’s Contact Hypothesis, Intergroup Contact Theory, and Anxiety Management: Conceptualization and Operationalization.
1. Presentation on the Research Process
2. Survey Design
3. Presentation and Discussion on Mediation and Moderation
4. Questions from Students
5. Presentation and Discussion on Intergroup Contact Theory
6. Visualize Intergroup Contact Using Figures
7. Presentation and discussion on Communication Accommodation Theory
8. Visualize Communication Accommodation Theory Using Figures
Day 2 (10/27) : Identifying Major Variables in Intergroup Contact Research: Moving from Independent and Dependent Variables and Examining the Mediating and Moderating Mechanisms
1. Student Presentation and Discussion: Mediated and Direct Contact and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 Student Presentation and Discussion: Contact, Non-accommodation and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
3. Specific Measurement Scales Used in a series of Research Projects (Participants are encouraged to bring their own to share). Empha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instructions to participants (as needed)
4. Mediation and Moderation in the articles
5. How did the studies moved from theory, literature review, hypothesis development, data collectio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Revisit with the research models.
***此次工作坊需报名,请将姓名、院系与联系方式发送至icinstitute@shisu.edu.cn
新闻报道
如何看待线上舆论和线下实情的复杂关系?如何透视舆情运行轨迹?如何运用有关软件实时了解舆情动态?本讲座除了回答上述问题,还将和大家交流网络舆情背后传播格局的颠覆式变迁,以及舆情大数据监测和网络舆论危机应对的策略方法。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