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深处的长歌

开始时间 2016年03月10日(周四)18:00
结束时间 2016年03月10日(周四)20:00
地点 松江校区-教育会堂-第一报告厅
主办方 团委 / 学生联合会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由于音乐的深度和自发性,音乐常常恒伟思潮的第一个标志;这些思潮后来变成文学、再变成行动。贝多芬第三交响曲提前预示了德意志民族的觉醒。《纽伦堡的名歌手》和《齐格弗里德》则提前十年宣告了德意志帝国的胜利。音乐在路易十四时期是一种矫揉造作、浮夸自负的艺术;在十八世纪,它则退下高堂成为沙龙艺术。它是贵族的诳语,或是一种革命者的感召?没有人能够简单去概括它,因为音乐从人类的痛苦中成长,在人类的欢乐中滋生,酒神全然跟着变迁,风情万种。它是无形却又清晰而长线,而不是一个等待概括被轻易定义的一块磐石。
如果我们去假设音乐的本质是抽象的,这其实并非完全正确,因为它同文学、戏剧和一个时代的生活有不容置疑的关系。每种音乐形式都是同某种社会形态密切相关的,并使它更容易被人理解;而在很多的情况下,音乐史同其它艺术史紧紧相连。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人认为本时代的音乐正在走向巅峰并且慢慢式微陨落,就认为一种音乐的命运是片断的使然,并且终于失去它和整个艺术之流的全然联系,但是倘若将音乐同其它一直在扬弃自身的艺术形式,无论是戏剧或是文学一同视作艺术史的一个组成,那么他们终将会发现,无论是一个个体,还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都在座座废墟的扬尘中不断地升华。
古老的事物好像到了一个特定的时代时,它的一切就会被说尽。但是,一切又都等待着人们从头说起。音乐犹如生命没有穷尽,在世纪中流淌,直至成为海洋。
3月10日,相聚韩斌的音乐沙龙,品味古典音乐之美。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中日人文交流之我见

开始时间 2016年03月11日(周五)10:00
结束时间 2016年03月11日(周五)11: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8教学楼-239室
主办方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党委办公室,校友会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以习总书记关于对日本工作的讲话精神为指导思想,介绍日本国民素质与教育的关系,以及对我国社会建设的借鉴作用,宣传介绍党中央对日工作的方针政策。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中国的现代化和发展模式

开始时间 2016年03月08日(周二)14:00
结束时间 2016年03月08日(周二)16:00
地点 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04
主办方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一带一路与中阿关系的未来

开始时间 2016年03月01日(周二)14:40
结束时间 2016年03月01日(周二)16:2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T220
主办方 东方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解读

开始时间 2016年03月01日(周二)13:00
结束时间 2016年03月01日(周二)14: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7教学楼-107
主办方 东方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TPP与中日关系

开始时间 2016年03月04日(周五)13:30
结束时间 2016年03月04日(周五)15:30
地点 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06
主办方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艺术中的创新对企业的影响力

开始时间 2016年03月01日(周二)18:00
结束时间 2016年03月01日(周二)20:0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西厅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翻译与中阿人文交流国际研讨会

开始时间 2016年06月04日(周六)08:30
结束时间 2016年06月05日(周日)17:30
地点 虹口校区
主办方 东方语学院
语言 汉语,阿拉伯语 العربية
内容提要

中阿人文交流溯源于古时,亦是当今中阿关系发展的重要维度,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题为《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均为中阿人文交流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是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中阿学术界在相互译介方面已经成绩斐然,然而面对未来的中阿关系,亦有更多的事情等待着学者们的积极参与。
为此,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研究中心、海湾学研究中心、阿拉伯语系将与阿拉伯翻译组织、阿拉伯翻译家协会合作,于2016年6月4-5日举办“翻译与中阿人文交流”国际研讨会。
该国际研讨会的主要议题包括:
(1)阿汉翻译理论及技巧;
(2)阿汉作品译介及研究现状;
(3)中国阿拉伯语院系翻译课程设置与翻译教学法;
(4)翻译的机构参与及发展方向。
(5)翻译在促进中阿人文交流中的作用;
鉴于您在该领域的卓越成就,诚邀您携论文参会或担任点评人/主持人。
为了鼓励阿语青年教师(35岁以下)和硕博研究生投身于中阿翻译及其研究和中阿人文交流,特设“青年论坛”。热忱欢迎贵单位的青年教师与研究生积极参与。
会议期间,拟举办中阿翻译作品小型展览。
会议论文可以使用中文或阿拉伯文撰写;会议使用的语言是中文或阿拉伯文,每位嘉宾发言限时8分钟。符合《阿拉伯学研究》论文集字数要求的论文,在征得作者同意下将予以刊出。
烦请您拨冗于2016年3月5日前填写回执并提供参会信息,并同时惠赐您的发言题目至:sisueast@126.com。感谢您对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研究中心、海湾学研究中心和阿拉伯语系的大力支持!

联系人:
廖静(邮箱:sisueast@126.com;电话:021-35372323;13817077257)
陈越洋(电话:13774216861)
陈杰(电话:13761710761)

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研究中心
海湾学研究中心
阿拉伯语系
2015年12月22日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海外人类学研究方法系列讲座

开始时间 2015年12月28日(周一)14:00
结束时间 2016年01月05日(周二)15:00
地点 虹口校区-1号楼
主办方 语言科学研究院,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区域国别研究与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密不可分。教育部学者、哈佛大学人类学系Michael 教授将通过四场专题讲座讲授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欢迎全校师生参加!

区域国别研究与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密不可分。教育部学者、哈佛大学人类学系Michael 教授将通过四场专题讲座讲授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欢迎全校师生参加!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Being Culturally Proficient in a Global, Pluralistic World

开始时间 2016年01月07日(周四)09:30
结束时间 2016年01月07日(周四)11:3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西厅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In this global, pluralistic world, one in which environmental and political issues confronting a country can quickly spill over to many others; one in which individuals thousands of miles apart can find themselves as partners working on a single project; and one in which events any place in the world can instantly go viral effecting our thoughts and realities, cultural competence is a necessary skill.

A central tenet of this presentation is that effective leaders and teachers act with intentions informed through a personal transformation of taking responsibility to lead and teach in a way that addresses the educational needs of all students. The presenter starts with the belief that each of us has the capacity and maturity to live a life full of service and engagement, rather than the primary pursuit of entitlement that focuses on ourselves.

During the presentation, we will discuss the cultural proficiency continuum from culturally destructive to culturally proficient. We will explore participants current experiences on the continuum as well as what it means to be culturally competent. In examining what it means to be culturally competent, we will discuss barriers and bridges both macro and micro to cultural competence.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is, How do we as individuals and as groups or organizations select to consciously examine our own feelings toward other groups and what do we do with that information?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