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图谱显示的中国语言基本信息

Basic information of China’s languages indicated by computational graphs

讲次 第 140 讲
主讲人 冉启斌
开始时间 2023年03月02日(周四)19:00
结束时间 2023年03月02日(周四)20:30
地点 B站直播间: “语言与未来”B站直播间(ID:22327813)
主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中国境内语言,无论是汉语方言还是少数民族语言,都已经有大量宏观或微观、理论或实践的研究。其中关于中国语言的基本信息也有一些数据,不过仍然有不少拓展的空间。本讲座介绍通过距离计算及计算谱图呈现的中国语言的一些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中差别最大的是哪些语言?汉语方言、民族语言中和普通话差别最大的是哪些语言?哪些语族之间的关系最近,哪些语族之间的关系最远?哪些语族内部差异最小?哪些语族之间差异最大?中国语言中哪些语言偏离程度大,哪些语言偏离程度小?中国语言的语言距离与地理距离关系是怎样的?中国语言的距离递增原点、距离等距原点、距离递降原点在哪里?距离计算图谱为上述问题提供了重要的量化数据。

人物简介

冉启斌

冉启斌,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育部人才项目青年学者。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副主任委员(2020-),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汉藏语言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1-),天津市语言学会副会长(2019-),《南开语言学刊》主编(2018-)。曾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实验语言学、语音计算、词汇学、语言理论等研究,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含合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10余项。获得专利1项。主持微信订阅号1个(语言实验与计算);建立学术网站2个(www.ranqibin.com;www.globalaccentchinese.com)。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宣讲:匈牙利赛格德大学孔子学院专场

主讲人 王睿,任平
开始时间 2023年03月10日(周五)20:00
结束时间 2023年03月10日(周五)21:30
地点 腾讯会议:请扫码入匈牙利宣讲会群获取会议ID
主办方 孔子学院工作处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2023年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宣讲会:匈牙利孔院专场

人物简介

王睿

匈牙利赛格德大学孔子学院 中方院长

任平

匈牙利赛格德大学孔子学院 国际中文教师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宣讲: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专场

品牌 孔院之声
主讲人 张梦琪
开始时间 2023年03月08日(周三)18:00
结束时间 2023年03月08日(周三)19:30
地点 腾讯会议:请扫码入摩洛哥宣讲会群获取会议ID
主办方 孔子学院工作处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张梦琪

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 国际中文教师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教学能力 | 教学设计创新汇报策略

讲次 第 7 讲
开始时间 2023年03月09日(周四)13:30
结束时间 2023年03月09日(周四)17:00
地点 虹口校区-1号楼-406室
主办方 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一片甲骨惊天下”——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甲骨文专题展

开始时间 2023年03月07日(周二)09:30
结束时间 2023年07月06日(周四)16:30
地点 松江校区-世界语言博物馆-临展区
主办方 中国文字博物馆,上海外国语大学
承办方 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一片甲骨惊天下,千年汉字贯古今”,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作为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最初载体,记录下了中华文明一路前行的最初足迹。

为传承发展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呈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携手中国文字博物馆于2023年初春隆重推出甲骨文专题展览及系列活动,旨在激励我们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自觉肩负起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作出新的贡献。

展览内容由甲骨实物和展板两部分构成。展板图文并茂,生动呈现了甲骨现世与发掘、占卜与记录、刻辞结构以及甲骨文字中的大千世界。甲骨片由位于甲骨文故乡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提供,精品甲骨汇聚一堂,十分难得。欢迎上外师生前来观展!

人物简介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甲骨文字知多少

讲次 第 16 讲
主讲人 蒋玉斌
开始时间 2023年03月07日(周二)13:00
结束时间 2023年03月07日(周二)14:30
地点 松江校区-世界语言博物馆-多功能厅
腾讯会议:256-672-973
主办方 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商周甲骨文是了解商周文字、语言及历史文化状况的第一手资料。现存有字甲骨合计多少片?现存甲骨文辞总共多少字?甲骨文中不重复的单字有多少?多少被考释出来,多少尚待识读?本讲座拟解答以上四问,并从有关统计数字出发,回顾一百二十余年来甲骨文的基础整理工作,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人物简介

蒋玉斌

博士,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出版有《殷商子卜辞合集》等著作,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6项。曾获首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汉字文化传播贡献奖等奖励。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宣讲: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专场

品牌 孔院之声
主讲人 赵黎虹
开始时间 2023年03月03日(周五)20:00
结束时间 2023年03月03日(周五)21:30
地点 腾讯会议:请扫码入秘鲁宣讲会群获取会议ID
主办方 孔子学院工作处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赵黎虹

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 中方院长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思索读书会第三期:新学期,来见面吧!

开始时间 2023年03月03日(周五)14:00
结束时间 2023年03月03日(周五)15:3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T106
主办方 图书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新学期的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狠狠做回图文读书人?
我们为好久不见的小伙伴们准备了一场SISU书友见面会,如果你想分享交流自己近两年看过的好书,想交换手头闲置的书刊,想结识校园里的读书同好,想和爱读书的友友随意又不尴尬地聊一聊……
还等什么,来见面吧!:)

人物简介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自然语言处理与ChatGPT

讲次 第 51 讲
主讲人 冯志伟
开始时间 2023年03月01日(周三)18:30
结束时间 2023年03月01日(周三)20:30
地点 腾讯会议:158-622-518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人机对话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讲座描述从图灵测试到ChatGPT的发展历程。目前,基于语言大数据研制成功的ChatGPT这样的生成性预训练模型(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model, GPT),在自然语言的生成方面已经达到较好的水平,语言学家应当更新知识,以适应数智时代的新要求。

人物简介

冯志伟

1939年生,中国计算语言学最早的开拓者之一,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两次研究生毕业,20世纪70年代首次测出汉字熵为9.65比特,为汉字多八位编码提供了语言学支持。法国留学时师从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第一任主席Vauquois,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把汉语译为多种外语的机器翻译系统,是第一个出席国际计算语言学顶会COLING的中国学者。长期从事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曾在德国、韩国的大学担任教授,讲授自然语言处理课程,出版论著30多部,发表论文400多篇,主持研制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项、国家规范3项,参与研制国家标准13项。担任国内外著名杂志编委,曾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文信息学报》顾问,《中国科技术语》副主编,工作单位: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2006年获奥地利维斯特奖,2018年获中国计算机学会NLPCC 杰出贡献奖,2021年获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会士称号,2022年获香港圣弗朗西斯科技人文奖。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跨文化交际、全球公民教育及国际比较教育的未来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the Future of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讲次 第 1 讲
主讲人 Benjamin H. Nam
开始时间 2023年03月03日(周五)14:00
结束时间 2023年03月03日(周五)15:3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J203
主办方 对外合作交流处
承办方 国际教育学院,团委 / 学生联合会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For emerging intercultural scholars and young transnational researchers, undertaking a collective writing project has enormous implications for their sense of academic identity, teaching and research competencies, and future academic careers. In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IE) research, since each transnational researcher represents different subjectivities, including their national origins, social representations, and cultural practices, it can be difficult to view their insider and outsider statuses and minimize potential biases toward their research subjects and objects in various cross-cultural and multicultural contexts. From these perspectives, Benjamin H. Nam will give a presentation about five individuals’ educational journeys from the local to the global and how they muse the meaning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imagine the future of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herefore, this dialogue will cover intercultural learning experiences from Chinese, American, Finnish, Vietnamese, and Korean perspectives. 

人物简介

Benjamin H. Nam

Benjamin H. Nam is a Ph.D. and a traditionally trained academic with a doctorate in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a specialization in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Nam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a senior researcher in the Center for Comparative Study of Global Education at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Nam is an editorial board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and the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s Research. He is also a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Intercultural Research (IAIR),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ociety (CIES), and Society of Transnational Academic Researchers (STAR).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