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 | 面向未来的教学创新

讲次 第 2 讲
主讲人 张晓军
开始时间 2022年12月19日(周一)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12月19日(周一)20:30
地点 腾讯会议:236-890-082
密码:230231
主办方 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1. 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时代大学教学的根本挑战及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根本问题

2. 什么是好的教学创新

3. 教学创新的典型案例

人物简介

张晓军

张晓军,博士,高级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创业家学院(太仓)创业与企业港院长,英国高等教育学会首席会士(Principal Fellow)。兼任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联盟秘书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

近年来主要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和变革领导力研究和培训。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教育系统的制度与组织变革、教育组织领导力、未来教育(主要在学校的架构、学校如何构建社会生态系统以及教育国际化、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导向型教学、社会科学的质性研究方法论等。张晓军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制度理论、组织理论、领导理论、和谐管理理论在中国高等教育情境中的交叉与融合,倡导把理论研究运用于社会实践,促进社会进步。在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 Education, Leadership Quarterly,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quiry,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Management, 管理科学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管理学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5部。2021年最新出版的著作《大学转型:从教师主导到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一所大学整体的教育转型的理念、步骤和变革领导力。2022年6月出版的著作《面向未来的教学创新:理念、设计与案例》基于六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一千多个优秀教学创新案例的分析,提出面向未来的教学创新的钻石模型,深度探讨“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学创新”、“什么是好的教学创新”、“如何做出有价值的教学创新”等问题。

除了作为学者,张晓军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促进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实践中,他在过去八年开发和提供大量的教育从业者培训和职业发展项目和活动,通过把自身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解决教育从业者的问题和挑战中来,主导开发了包括教育领导力卓越计划、高校任课教师培训、高校行政人员培训、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培训、高校学生工作者培训等一系列培训项目,累计参与20000多人,来自国内外超过1000家机构。很多高校在接受相关培训后把所学运用到了自身实践中。张晓军作为主要负责人发起国内较早的大学教学创新大赛: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迄今已举办七届,共有国内500多所高校的6000多位老师参赛,并形成一个热衷教学创新的社群,具有广泛的影响力。2018年作为主要负责人发起成立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联盟,共有92家高校加盟共创新时代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体系。从2014年起,主导举办每年一期的高等教育创新年会,2018年发起举办教育创新者大会,2019年发起以城市本地社群为核心理念的创新者说,在21座城市落地,这些社群活动已经形成广泛的影响力。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流通与价值判断——重新定义“世界文学”

讲次 第 第八讲 讲
主讲人 张隆溪
主持人 张和龙
开始时间 2022年12月21日(周三)10:00
结束时间 2022年12月21日(周三)11:30
地点 腾讯会议:820-779-434
密码:1221
主办方 文学研究院
承办方 文学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张隆溪

张隆溪,北京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北大、哈佛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现任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文学与翻译讲座教授。他在2009年获选为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外籍院士,2013年获选为欧洲学院外籍院士。2016至2019年,他当选为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张隆溪长期以来专注于东西方跨文化研究,曾以中英文发表二十多部专著和多篇学术论文。其主要著作有《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北京三联1986); The Tao and the Logos: Literary Hermeneutics, East and West (Durham: Duke UP, 1992; 韩译本 1997,中译《道与逻各斯》1998); Mighty Opposites: From Dichotomies to Differences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P, 1998); 《走出文化的封閉圈》(北京三联, 2004);《中西文化研究十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Allegoresis: Reading Canonical Literature East and West (Ithaca: Cornell UP, 2005;日译本 2016); Unexpected Affinities: Reading across Cultures (Toronto: Toronto UP, 2007); 《比较文学研究入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灵魂的史诗:失乐园》(台北大块文化,2010);《一毂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文学-历史-思想:中西比较研究》(香港三联,2012);《阐释学与跨文化研究》(北京三联,2014); From Comparison to World Literature (SUNY Press, 2015;日译本 2018);《文学-记忆-思想:东西比较随笔集》(中国社科出版社,2019);《什么是世界文学》(北京三联,2021);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London: Routledge, 2022) ;Discover the Yet-Unknown World Literature (London: Routledge, 2023) 等。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卢曼系统论在文学理论领域的应用

讲次 第 30 讲
主讲人 范劲
主持人 谢建文教授/陈壮鹰教授
开始时间 2022年12月20日(周二)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12月20日(周二)20:30
地点 腾讯会议:786-765-352
主办方 德语系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卢曼系统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得到文学和艺术理论家关注,在90年代成为一种热潮。新世纪以来,系统论又通过对文化理论的影响,推动了文学研究向文化科学转型。系统论针对解构主义和激进的建构主义这两个相对立的流行立场,提供了一种中间道路。本讲座在进行理论介绍的同时,还通过歌德“世界文学”概念在19世纪德国的接受分析,提供一个实际应用的范例。

人物简介

范劲

范劲,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授,上海市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德文学和文化关系、德国现代文学、德国汉学、当代西方文学和文化理论。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什么是区域国别研究

讲次 第 6 讲
主讲人 杨成
主持人 金慧
开始时间 2022年12月16日(周五)13:00
结束时间 2022年12月16日(周五)14:30
地点 腾讯会议:542-592-622
密码:扫海报下方二维码,如实填写信息,可在讲座前获取会议密码!
主办方 教务处,外语学科院长系主任联席会
承办方 国际教育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国别与区域研究是针对特定国家或者区域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进行的全面深入研究,本质上是世界性大国专有的天然的全方位交叉学科,是多学科、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领域。国别与区域研究在欧美国家已超百年历史,我国经历四波发展浪潮,现正蓬勃发展。上海外国语大学建设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交叉学科旨在在新的形势下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培养足以解决在地性、地域性、超国界性乃至全球性的现实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等问题的卓越人才。

人物简介

杨成

杨成,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别与区域研究交叉学科负责人,新亚欧区域国别研究创新引智基地主任,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上合组织与跨欧亚一体化中心主任,上海市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欧亚文明研究特色研究生班负责人。曾任上海市晨光学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俄罗斯研究》副主编,现为四种国外学术刊物的国际编委。已发表中、英、俄、法、德、日等文字的论文 60 余篇。2008 年至今其成果先后六次获省部级奖励。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外译项目回顾与理念分享 暨2022年英华笔译社新社员培训

主讲人 杨祎辰
开始时间 2022年12月18日(周日)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12月18日(周日)21:00
地点 腾讯会议:635 255 246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杨祎辰,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教授课程有“汉译笔译基础”“英汉笔译基础”“翻译研究方法”等,2020年度优秀教学奖获奖教师,英华笔译社指导老师。

人物简介

杨祎辰

本次讲座将回顾英华笔译社2019年成立至今所承担的主要的汉译英项目,通过真实案例,以互动的方式,分享社团倡导并奉行的与现实接轨的翻译理念。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写作这样好玩的事

讲次 第 167 讲
主讲人 邓安庆
主持人 顾悦
开始时间 2022年12月17日(周六)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12月17日(周六)21:00
地点 腾讯会议:122 603 099
密码:1217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写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当然对很多人来说又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对邓安庆来说,写作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他很喜欢村上春树的一段话,“到头来,是我喜欢写文章。总是在想文章,随时在写文章,不断做各种尝试。光是自己手中有文章这个工具就已经很开心,很想尝试这个工具的各种可能性。因为好不容易才得到这种东西。”这次讲座,他想跟大家分享写作过程中的甘苦。

人物简介

邓安庆

邓安庆,湖北武穴人,小说家。已出版《纸上王国》《柔软的距离》《山中的糖果》《我认识了一个索马里海盗》《天边一星子》《永隔一江水》《望花》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丹麦语等多国语言。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小说的准备

讲次 第 166 讲
主讲人 王占黑
主持人 肖一之
开始时间 2022年12月16日(周五)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12月16日(周五)21:00
地点 腾讯会议:890 981 075
密码:1216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小说是如何诞生的?小说家的个人生活和她的创作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张力?到底需要怎样的准备才能成为一位小说家?小说家王占黑将通过自身的创作经验为同学解密小说和小说家的成长经历。

人物简介

王占黑

王占黑,1991年生于浙江嘉兴,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2018年,她凭借小说集《空响炮》获得首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2018年12月28日,荣登2018年中国90后作家排行第二名。2021年,荣获“未来文学家”大奖。2022年获得第七届华语青年作家奖中篇小说奖主奖。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语言研究的两个取向

主讲人 束定芳
开始时间 2022年12月15日(周四)16:30
结束时间 2022年12月15日(周四)18:00
地点 腾讯会议:仅对内部师生开放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束定芳

束定芳,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外语教学等;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外国语》主编,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会长,全国高校外语学刊研究会秘书长,Cognitive Linguistics 等国际期刊编委,国际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2015-2017);2009 年获“上海市领军人才” 称号;2017 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 人才计划和国家第三批“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翻译与世界文学

讲次 第 9 讲
主讲人 张曼
开始时间 2022年12月13日(周二)10:05
结束时间 2022年12月13日(周二)11:35
地点 腾讯会议:944 170 917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张曼

张曼,博士,文学研究院《中国比较文学》副编审。研究方向:翻译文学,中外文学关系和比较文学理论。出版专著两部,译著三部(其中两部合译),发表论文多篇。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基于江苏方志文献的传统种质资源智能整理研究

主讲人 李惠
开始时间 2022年12月15日(周四)14:00
结束时间 2022年12月15日(周四)16:00
地点 腾讯会议:624-3385-7307
主办方 图书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地方志(也称方志),是记载某一地区(或行政区划)自然和社会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的综合性著述,蕴藏着丰富而有价值的地方史料。物产是方志必载之门类,主要包括植物物产、动物物产、矿物物产,是再现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的珍贵史料。南京农业大学的方志物产素材库是目前全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辑录内容最完整的专题性资料,时间维度涵盖自北宋至民国时期,空间维度涵盖全国。

本研究依托方志物产江苏卷的数字文献资源,综合运用自然语言处理、网络科学等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算法,深度挖掘传统种质资源的相关知识,旨在厘清我国传统种质资源的数量、种类、传承谱系等。本次报告由三个部分组成:方志物产借鉴及相关研究梳理;研究目标、挑战与方法设计;案例分析。

人物简介

李惠

李惠,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数字人文团队成员,负责资源的数据化整理与建设的相关技术方案支持。兼任清华大学与中华书局联合主办《数字人文》季刊编辑、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智能开发与利用”专业委员会青年专家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网络分析、量化历史研究、数据挖掘等。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