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主讲人 张海斌
开始时间 2022年12月08日(周四)14:30
结束时间 2022年12月08日(周四)16:30
地点 虹口校区-1号楼-第二报告厅
主办方 法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张海斌

张海斌,法学院院长,教授,法学博士,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上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宪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全面依法治市研究会理事等。先后出版专著3部、合著3部,主编学术作品10余种,在各类学术刊物与专业报章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育才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等。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美国崛起与中国崛起的历史

主讲人 黄仁伟
开始时间 2022年12月08日(周四)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12月08日(周四)21:00
地点 腾讯会议:688366121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讲座将比较美国崛起与中国崛起的不同道路和特点,从而认识美国霸权的本质,同时借鉴其成功的经验。通过比较,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人物简介

黄仁伟

1990年获美国史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美国研究和国际战略研究,曾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上海美国学会会长。曾在斯坦福大学、兰德公司、威斯康星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现任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特聘教授,兼任南京大学华智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区域国别研究院兼职教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盘古智库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兼任国务院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上海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央台办有关课题研究等研究项目。主要著作包括《中国崛起的时间与空间》《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国家主权新论》等。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18世纪英国的文学公共领域

主讲人 王欣
开始时间 2022年12月08日(周四)16:30
结束时间 2022年12月08日(周四)18: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365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王欣

王欣,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英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上海市外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诗歌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比较文学方向的研究。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利用CiteSpace助力文献分析

主讲人 张嘉辉,
开始时间 2022年12月08日(周四)14:00
结束时间 2022年12月08日(周四)16:0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T106
主办方 图书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CiteSpace 作为一款可视化分析工具,可以用于分析某个研究领域学术文献中的研究趋势和模式。不管是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还是深化本身所研究的领域,CiteSpace 既可以提供来自不同角度的见解,也可以展现一个知识领域的结构和动态。本次沙龙将结合实践案例,分享CiteSpace的基本使用方法如下载安装、采集数据、预处理等,除此之外,还将分享该软件的基础应用,如综述写作、辅助分析等。

 

报名方式:问卷星

报名链接:https://www.wjx.top/vm/O5iIUXQ.aspx#

 

为整合校内优秀学术资源、提升研究生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于2018年推出“上外研究生学术训练营”计划,迄今已举办四批。学术训练营的形式为学术讲座、工作坊和学术沙龙等,主要对象为本校在读研究生、青年学者,欢迎兄弟高校师生参加! 具体活动信息既可参见主办单位官方网站和官微推送,也可参见研究生院官方网站发布的相关信息,链接网址:http://graduate.shisu.edu.cn/8852/list.htm

人物简介

张嘉辉

张嘉辉,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博士研究生,在《上海翻译》、《中国俄语教学》等CSSCI期刊,以及《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等BAK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荣获2022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认知神经语言学。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在单语语境中采取多语立场:教师与管理者在引导和创建语言政策中的关键工作

Taking up a Multilingual Stance in Monolingual Contexts: The Critical Work of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to Navigate and Create Language Policies

讲次 第 131 讲
主讲人 Kate Menken
主持人 戴维·约翰逊,余华
开始时间 2022年12月03日(周六)08:00
结束时间 2022年12月03日(周六)10:30
地点 Zoom:91976504207
密码:141338
主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This presentation overviews the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context for bilingual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impact of language ideologies on educational programming and practices. It then highlights the critical work of teachers and school administrators in navigating those policies, focusing on their agency to not only implement policies but also to create them. With the “multilingual turn” (May, 2014) in TESOL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the language policy focus within this session is on how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can take up approaches that promote bi/multilingualism. Specifically, I will share examples from research of how administrators and educators have disrupted English-only policies by implementing translanguaging pedagogy in their schools and/or by offering bilingual education programming. Findings from this research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setting a language policy vision at the school and classroom level, and the presentation will share a process for doing so.

获取更多与本讲座相关的详细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公众号“语言与未来”(ID: sisuiol)的微信推送。

人物简介

Kate Menken

Kate Menken is a Professor of Linguistics and TESOL at Queens College of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UNY). She is also a Research Fellow at the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in Urban Society at the CUNY Graduate Center. 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 of bilingual children and youth in U.S. public schools. She is Co-Editor of the journal Language Policy and her books are English Learners Left Behind: Standardized Testing as Language Policy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8); Negotiating Language Policies in Schools: Educators as Policymakers (with Ofelia García, Routledge, 2010); Common Core, Bilingual and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A Resource for Educators (with Guadalupe Valdés and Mariana Castro, Caslon, 2015), and Translanguaging and Transformative Teaching for Emergent Bilingual Students: Lessons from the CUNY-NYSIEB Project (CUNY-NYSIEB, Routledge, 2020). Further information can be found on her website: http://katemenken.org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什么是语言学

主讲人 郑新民
主持人 廖巧云
开始时间 2022年12月02日(周五)13:00
结束时间 2022年12月02日(周五)14:3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东厅
主办方 教务处
承办方 语言科学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语言学本身的研究是以语言为基础,主要围绕语言的内在特征来展开研究的,包括:1)声音的物理产生和接受机制,以及声音在不同语言中的模式等;2)词语的构建和句子的结构;3)词意和句意;4)语境中的语意,如何使用语言来表演行为等。上述知识是所有学习语言学学生的学习基础,并为将来进一步深造或从事语言学某个领域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物简介

郑新民

郑新民, 香港大学英语应用语言学博士(PhD),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有外语教育,外语教师认知和外语混合教学等。郑教授在国内外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广泛发表学术论文,著有多部学术专著,其中 《教无定法:中国英语教师案例分析》(Changing Pedagogy: Analysing ELT Teachers in China)一书在海外出版发行(伦敦/纽约:Continuum出版社,2008),被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几千家一流高校图书馆所馆藏。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伯尔,不仅是德国人的精神记忆

讲次 第 第28讲 讲
主讲人 李昌珂
开始时间 2022年12月01日(周四)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12月01日(周四)20:30
地点 腾讯会议:384660829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伯尔1917年生于德国科隆,1985年病逝在科隆附近一个小镇,大学读了日耳曼语言文学专业,二战期间被征入伍,成长经历中烙下过德国历史印痕,个人伤口里也滴流着民族伤痛的血,对这个国家有忧患意识和责任感。战后职业选择,伯尔决定以文学安身立命。他推崇狄更斯、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本雅明作品,自己也长中短篇和其他文体与门类兼擅,文学之路一路走下来,笔耕不辍,卓然成家,在许多方面都有开创性意义,获得许多文学奖项,1971年当选国际笔会主席,197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是有后者加冕,伯尔自然引人注目。不过是读了他的作品,才知道伯尔给人印象更为深刻。

       本报告将一是简单说说伯尔作品,二是谈谈伯尓思想,谈谈伯尔思想表达的批评精神对于当下世界的现实意义。

人物简介

李昌珂

李昌珂,北京大学德语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曾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欧亚主义是俄罗斯的“第三条道路”吗?

讲次 第 234 讲
主讲人 关贵海
开始时间 2022年12月01日(周四)14:50
结束时间 2022年12月01日(周四)16:20
地点 腾讯会议:671-388-378
密码:填写问卷,获取密码:https://www.wjx.cn/vm/YawBAp8.aspx
主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俄罗斯思想史上有过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派和斯拉夫派的论战,十九世纪下半叶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分野,也出现过二十世纪末的西方主义和本土主义的交锋,相比之下,欧亚主义思想似乎是俄罗斯自我认知与定位方面的“第三条道路”,看似也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对此,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对该思想的时空范畴、文化和政治含义及政策后果加以甄别。

人物简介

关贵海

关贵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北京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基于中西融通的文本选择与对外译介——兼谈新时代翻译人才培养

讲次 第 233 讲
主讲人 卞建华
开始时间 2022年11月30日(周三)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11月30日(周三)20:30
地点 腾讯会议:971-318-676
主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促进中外话语体系的有效对接,增强中国文化的亲和力,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助力中外文化的和谐共生,是翻译在新时代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在中国文化由输入向输出转型的当下,在中国文化要真正走出去且要融进去的当代,堪称文化译出典范的林语堂及其中国文化对外译介思想和实践,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依然值得学习和借鉴。面对全球化过程中的“逆全球化”声音,林语堂的中国文化对外译介实践启示我们:面对全球化过程中的“逆全球化”声音,我们要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传播目的,增强受众意识,瞄准目标受众的阅读期待和接受心理,作出有针对性的清晰筹划,选择“展现真实、全面、立体中国”的文本;进一步更新翻译理念,采取多元化译介手段和传播途径;同时,多措并举,多方协同,进一步促进中外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助力中国文化走进目标受众的心里。

人物简介

卞建华

卞建华,博士、教授、博士生合作导师、硕士生导师。青岛大学党委委员、外语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负责人、青岛大学MTI教育中心主任、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专业负责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青岛市拔尖人才。目前主要从事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及汉英互译、林语堂“入西述中”策略及其作品影响、MTI翻译教学、新文科背景下的跨学科人才培养研究。主持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等18项;出版专著、译著等13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译文50余篇;获省、市、校级奖励和荣誉20余项。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通讯评审及成果鉴定专家,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译协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委员、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专家委员会翻译人才评价与高校教学促进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学科发展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本科通用外国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人文社科组委员、山东省国外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青岛市外语顾问等。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新四军江南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

主讲人 董建波
主持人 于新娟
开始时间 2022年12月02日(周五)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12月02日(周五)20:30
地点 腾讯会议:309 801 972
密码:1202
主办方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董建波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