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与假设检验

主讲人 丁帮俊
开始时间 2022年11月10日(周四)14:00
结束时间 2022年11月10日(周四)16:00
地点 腾讯会议(ID:624-3385-7307)
主办方 图书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在数据分析中,一方面需要估计参数,常用的估计的方法主要有基于大数定律的矩方法、基于似然的最大似然方法和基于误差平方和最小的LS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判断一个假设是否成立,判断的依据是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不会发生的原理。
本次讲座将结合案例详细介绍估计与假设检验方法,该方法能够帮助同学们显著地提高分析复杂数据的能力。

报名方式:问卷星
报名链接:https://www.wjx.top/vm/OshXyW1.aspx#

人物简介

丁帮俊

丁帮俊,理学博士学位,1988年8月参加工作。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统计学院教授,专业方向为数理统计,经济统计,库存管理,金融风险管理。主要从事不完全数据统计分析的研究,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发表论文40多篇。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从党政分开到党建引领:政党国家关系的中国实践

讲次 第 22 讲
主讲人 宋道雷
开始时间 2022年11月07日(周一)19:30
结束时间 2022年11月07日(周一)21:00
地点 腾讯会议-321 449 618(密码:628286)
主办方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宋道雷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中心讲坛11月活动一览

主讲人 谷明樾,彭文钊,Anthony J. Liddicoat
开始时间 2022年11月03日(周四)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11月24日(周四)20:30
地点 “语言与未来”B站直播间(ID:22327813)
主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中心讲坛11月活动一览

“中心讲坛”11月份已经确定的学术讲座有:

11月3日

【题目】英语媒介语教学、内容语言融合教学中的超语实践:理论视角和研究重点

Translanguaging in EMI and CLIL Classrooms: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Research Foci

【主讲】谷明樾(香港教育大学)

【主持】朱晔(上海外国语大学)

【时间】19:00~20:30

【讲座语言】中文

11月10日

【题目】新时代我国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问题与趋势

China’s Russian Language and Cultural Studies in the New Era: Problems and Trends

【主讲】彭文钊(大连外国语大学)

【主持】赵蓉晖(上海外国语大学)

【时间】19:00~20:30

【讲座语言】中文

11月24日

【题目】Language-in-education polic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主讲】 Anthony J. Liddicoat(华威大学)

【主持】朱晔(上海外国语大学)

【时间】19:00~20:30

【讲座语言】英文

获取更多与本讲座相关的详细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公众号“语言与未来”(ID: sisuiol)的微信推送。

人物简介

谷明樾

GU Mingyue is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Head of Department of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Faculty of Humanities,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hina. 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multilingualism and mobility, family language policy, and identity and (digital) citizenship studies. She has published widely in the above fields. She is the co-editor of Critical Inquiry in Language Studies (Q1). She received the President’s Award in Research Excellence in 2022 at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 in 2017 and Young Researcher Award in 2015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彭文钊

彭文钊,俄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任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处处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外指委俄语分委会秘书长、国家语委中国东北亚语言研究中心副主任、辽宁省“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机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教育部备案亚美尼亚研究中心主任,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主要从事语言文化学,政治语言学、东北亚国别与区域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省部级项目多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二项,辽宁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一等奖四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多项。在国内外出版专著、教材多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

Anthony J. Liddicoat

Anthony J. Liddicoat is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 and Adjunct Professor in Justice and Society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issues relating to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intercultural capabilities i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 and he has published widely in each of these areas. He is currently the Executive Editor of 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 and Co-editor of the book series 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Education (Multilingual Matters). His recent books includ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econd language pragmatics for 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2022, Routledge, with Troy McConachy), Introduction to conversation analysis (2021, Bloomsbury), Routledg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in Asia (2019, Routledge)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 in universities: Teaching, research and administration (2017, Routledge).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亚太地区语言教育政策

Language-in-education polic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讲次 第 129 讲
主讲人 Anthony J. Liddicoat
开始时间 2022年11月24日(周四)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11月24日(周四)20:30
地点 其他: “语言与未来”B站直播间(ID:22327813)
主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This presentation will examine general patterns in language-in-education polic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with a focus on official government policies on languages and their use in education. In the presentatio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has been operationalised by combining two regional groupings of nations, the ASEAN + 3 forum and the Pacific Islands Forum. The chapter will begin by considering three main areas of language-in-education policy that are of particular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gion. These are 1) the focus on national languages and policies relating to medium of instruction, 2)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additional languages as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s, and 3) the place of minority languages. The language-in-education policies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collectively reveal a context in which education is normally focused on the learning of two languages – the national language and English, although more monolingual policies in which English is the official language are also found in the Pacific. Literacy development in the official language(s) of nations ha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 building work of governments in the region, both for developing human capital and also for creating national identity, especially in nations where a local language has been chosen as the official language. Literacy development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has therefore often been a main means for developing linguistic uniformity in multilingual nations and this has consequences for how other local languages are positioned in education and in the wider society. English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region either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either alone or together with a local language or, where it is not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as an additional language with a strongly entrenched place in the curriculum. Local minority languages are often not seen as legitimate targets for learning in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s.

人物简介

Anthony J. Liddicoat

Anthony J. Liddicoat is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 and Adjunct Professor in Justice and Society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issues relating to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intercultural capabilities i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 and he has published widely in each of these areas. He is currently the Executive Editor of 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 and Co-editor of the book series 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Education (Multilingual Matters). His recent books includ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econd language pragmatics for 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2022, Routledge, with Troy McConachy), Introduction to conversation analysis (2021, Bloomsbury), Routledg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in Asia (2019, Routledge)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 in universities: Teaching, research and administration (2017, Routledge).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新时代我国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问题与趋势 China’s Russian Language and Cultural Studies in the New Era: Problems and Trends

主讲人 彭文钊
开始时间 2022年11月10日(周四)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11月10日(周四)20:30
地点 “语言与未来”B站直播间(ID:22327813)
主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新时代条件下,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的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植根中俄人文交流实践,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和原创精神,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现实需求。讲座将从新时代、新文科视域下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面临的四个主要问题入手,尝试性提出我国俄语语言文化学发展的三个路径选择和五大发展趋势。我们认为,新时代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应当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发展道路,应当积极响应新时代国家发展现实需求,创新语言文化学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积极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打造具有我国特色的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升我国俄语学界在国际学术界的学术话语权。

人物简介

彭文钊

彭文钊,俄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任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处处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外指委俄语分委会秘书长、国家语委中国东北亚语言研究中心副主任、辽宁省“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机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教育部备案亚美尼亚研究中心主任,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主要从事语言文化学,政治语言学、东北亚国别与区域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省部级项目多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二项,辽宁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一等奖四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多项。在国内外出版专著、教材多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王阳明思想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阐释研究

主讲人 文炳
开始时间 2022年11月03日(周四)18:30
结束时间 2022年11月03日(周四)21:00
地点 腾讯会议-会议号:522898037(密码:64368)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王阳明是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儒家心学集大成者,其创立的阳明心学是由“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理论构筑而成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阳明思想相继传播到日本、朝鲜半岛、俄罗斯、越南、欧洲大陆、美国等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王阳明的名言。
阳明思想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一方面得益于美籍华裔学者如:陈荣捷、杜维明、秦家懿、成中英等人;另一方面得益于研究王阳明的汉学家如亨克、伊来瑞、狄百瑞、倪德卫、柯雄文、艾文荷、史罗一等人。由于英汉语言、文化和思想的异质性产生的隔阂使得阳明学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之旅却困难重重,译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对思想的比附理解容易导致误读和不当诠释;2)“不可译”的思想概念词的译名分歧广泛存在;3)思想翻译中的“不对等”广泛存在。本次讲座将简要梳理王阳明思想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历史,并以王阳明思想中的“知”、“良知”、“致良知”与“知行合一”来例证思想概念词的翻译困境。

人物简介

文炳

博士,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国家一流英语专业建设点负责人、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负责人。2014年入选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年直列为省151第一层次人才。目前主要从事康德思想中译研究和王阳明思想海外译介与传播研究。先后获得省部级政府奖4次,其中省政府一等奖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奖三等奖各一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结题优秀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2019年12月立项),已获得了155万的纵向科研经费资助。担任浙江理工大学校学术委员,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浙江省翻译协会副会长,省哲社、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智能学习系统中的认知诊断技术

主讲人 孟玲玲
开始时间 2022年11月07日(周一)19:30
结束时间 2022年11月07日(周一)21:30
地点 腾讯会议(ID:959-764-082)
主办方 国际教育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随着AI技术的发展,教育正在经历变革,AI+教育深度融合,个性化教育,智能教育成为前沿热点和产业竞争焦点。认知诊断技术作为智能学习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对个体学习的认知过程、加工技能或知识结构的诊断评估。它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整体掌握水平,同时区分掌握水平相似的学生之间不同认知结构的差异。本讲座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基于参数模型的认知诊断技术,主要包括IRT,BKT,DKT,以及基于非参数模型的技术。

人物简介

孟玲玲

博士,副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访问学者,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学习系统,计算机教育应用。近几年在IEEE Transactions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开放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距离教育, AERA, LAK, ICCE, SITE,GCCCE等国际/国内期刊/会议发表SSCI, SCI, EI, CSSCI论文3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参编翻译著作等多部,近年来主持上海市软科学重点项目,上海市产学研合作计划项目,华东师范大学智库成果培育项目,华东师范大学高峰计划项目等各类科研基金多项,曾获全国大学生i-teach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华东师大优秀实践创新指导教师奖,华东师大优秀本科生导师奖等。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Academic Writing and Publication in Applied Linguistics

主讲人 高雪松
开始时间 2022年11月15日(周二)15:00
结束时间 2022年11月15日(周二)16: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1教学楼-105室
主办方 国际教育学院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In this talk, I share my perspectives on academic publishing as an author. I shall start with preparing my manuscript for submission, matching my work for target journals (e.g., TESOL Quarterly), producing an exciting title and an informative abstract to survive the editors’ initial screening and subsequent reviews. I then discuss how I address reviewers' comments following reviews, what to do in the case of suggested major revisions to my paper, and how I deal with rejection. I shall use my experiences of publishing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s to highlight some useful 'do's and don't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publication process.

人物简介

高雪松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青年应用语言学者联盟理事长,国际应用语言学SSCI期刊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主编,SSCI期刊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资深副主编,SSCI期刊Sage Open教育栏目主编,研究领域包括语言学习策略,语言政策和语言教师教育等,2003年起在国际权威出版社和期刊上发表专著、论文140余篇。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纵向学习诊断测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 詹沛达
开始时间 2022年11月04日(周五)09:30
结束时间 2022年11月04日(周五)11:00
地点 腾讯会议(ID:471-537-828)
主办方 国际教育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因材施教”的基本前提是要对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如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动机)及其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发展(变化)情况(如知识掌握程度是否增加?学习动机是否增强?)有一个相对客观和准确的了解。基于“为学习而测评”理念,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客观量化学习现状并提供诊断反馈的学习诊断测评(learning diagnostic assessment, LDA)日益受到重视。为合理分析纵向LDA数据,本报告将围绕工具开发、模型构建和诊断反馈及补救教学有效性检验三方面研究内容展开阐述,并对未来可行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人物简介

詹沛达

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首批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优秀人才、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研究领域为心理计量学,研究方向为心理与教育测量数据的潜变量建模与应用,研究内容包括:技术增强型虚拟测评数据、问题解决能力及高阶思维能力测评模型构建和认知/学习诊断测评等。目前在Psychometrika、BJMSP、JEBS、APM、EPM和《心理学报》等SSCI或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担任Frontiers in Psychology客座副主编、《心理科学》编委、Psych编委,以及十余本学术期刊通讯评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项目多项。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外语教育研究

讲次 第 43 讲
主讲人 徐锦芬
开始时间 2022年11月02日(周三)18:30
结束时间 2022年11月02日(周三)20:30
地点 线上腾讯会议号:925 974 168
主办方 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首先介绍积极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概况,然后从思辨性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分析外语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研究。鉴于近年来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多语转向和积极转向,幸福已成为二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接下来专门就双语对提升学习者幸福的作用进行探讨,主要包括幸福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双语者的定义及其特征或优势、双语学习对提升学习者幸福的积极作用。最后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建议。

人物简介

徐锦芬

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委员会常务理事、写作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多家SSCI及CSSCI外语类核心期刊编委及外审专家。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二语习得、教师发展。主持3项国家社科重点和一般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多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30多部。曾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湖北省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我最喜爱的魅力导师”、“华中卓越学者”等荣誉称号。在2009年学科高被引作者中,位列全国外语学科第4位;分别于 2017和2020年入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语言学学科排名12)。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