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研究路径与文学译介研究课题

讲次 第 15 讲
主讲人 鲍晓英
开始时间 2022年04月02日(周六)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04月02日(周六)20:30
地点 腾讯会议(ID: 104 809 246)
主办方 翻译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近年来国内外翻译研究得到了较大发展,翻译研究方法和路径得到不断拓展,文学译介研究是翻译研究路径之一,对翻译研究路径和文学译介课题进行梳理和探讨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人物简介

鲍晓英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学博士,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访问学者、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对外翻译和传播研究,在《中国翻译》《外国语》《外语界》《外语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Language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等学术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两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项目近十项。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莫言与世界文学

讲次 第 14 讲
主讲人 邵璐
开始时间 2022年04月01日(周五)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04月01日(周五)20:30
地点 腾讯会议(ID: 881 766 186)
主办方 翻译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莫言作品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接受离不开翻译,正是翻译让其超越了民族文学走向世界,从而具有世界文学意义。与此同时,我们也需充分关注其作品本身具有的本土性和世界性。基于此,本报告主要从莫言小说英译研究、莫言作品文学性的本土化与英译、莫言作品的世界文学路线图描绘三个维度,探索莫言小说的英译现状,解析文学性本土化过程及文学性的英译过程,分析译者的重要推动作用,揭示其动态演进的推动因素,以期凭借莫言作品的世界文学进程经验为当代文学实现“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跨越提供有益启示。

人物简介

邵璐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文学翻译、翻译理论、翻译批评。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哲学博士,第十二批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近40篇载于CSSCI期刊、近10篇载于SSCI/A&HCI期刊,译作13部(篇)。出版专著《文学中的模糊语言与翻译》(2011,商务印书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省规划等课题20多项,获省政府奖等奖项20余项。《翻译季刊》《东亚学术研究》编委、《译苑新谭》国际版学术顾问、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余家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匿名评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Springer、Routledge图书出版特约评审。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文学的翻译性与中国文化走出去

讲次 第 12 讲
主讲人 张曼
开始时间 2022年03月28日(周一)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03月28日(周一)20:30
地点 腾讯会议(ID: 329 323 346)
主办方 翻译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翻译文学是译入语文学的一部分。
翻译文学具有翻译性。
翻译文学研究实则是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继而,中国文化/文学走出去的话语进思或许可由此展开。

人物简介

张曼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中国比较文学》编辑。主要研究兴趣:翻译文学、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理论。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加大海外汉学研究 推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

讲次 第 11 讲
主讲人 张西平
开始时间 2022年03月26日(周六)10:00
结束时间 2022年03月26日(周六)11:30
地点 腾讯会议(ID: 268 435 252)
主办方 翻译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张西平

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学院首席专家,原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前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国际汉学》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原副会长,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研究会会长;中国宗教学会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长期以现代西方文化,1500-1800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汉学史和中国基督教史为主要研究领域,目前正在从事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早期汉学研究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梵蒂冈图书馆藏明天天主教文献整理研究》,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代表著作:《儒学西传欧洲研究导论》《欧洲早期汉学史》《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导论》《中欧早期思想交流史》《跟着利玛窦来中国》《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英、法、西、葡、德)等专著。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Hearing is believing: Mapping the developments of AD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 China’s mainland

讲次 第 10 讲
主讲人 肖维青
开始时间 2022年03月24日(周四)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03月24日(周四)20:30
地点 腾讯会议(ID: 969 243 592)
主办方 翻译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Despite China being a country with the most visually impaired people in the world, the provision of audio description (AD) services and their academic research is far less developed than in Europe, Oceania and North America, where AD has a longer tradition and is subject to legislation. It is also true that over the last fifteen years the AD practice has made tremendous headway in China’s mainland. This talk will contextualize the burgeoning AD research in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AD practice in mainland and track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of AD research so as to present a more comprehensive picture of AD in the Chinese speaking world.

人物简介

肖维青

Professor XIAO Weiqing is a PhD Advisor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t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he is also Chair of the Department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he is a former Senior Fulbright Scholar at the Middlebur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Monterey (2010-2011). Her research interests are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nd T&I teaching. Her recent publications include “A New Blueprint for Constructing Undergraduate Degree Programs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2021, No.2), “Mapping Pedagogy-oriented Transl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2000-2020)” (Foreign Languages World, 2021, No.1) and A Practical Guide to English-Chinese AVT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17). She has given presentations on AVT studies and T&I pedagogy at conferences, seminars, and similar events held in China, UK, US and New Zealand. She is also a prolific translator of 12 books.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国际传播的学科问题与教育路径

讲次 第 9 讲
主讲人 刘江凯
开始时间 2022年03月22日(周二)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03月22日(周二)20:30
地点 腾讯会议(ID: 268 889 102)
主办方 翻译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在百年未有的历史变局中,以及近两年“新文科”建设、“531学习”、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背景下,教育界尤其是中国高校应该如何理解和对待当下正在兴起国际传播工作?从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带来一系列的学科问题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当前中国高校人文艺术类涉外学科的教研现状与问题,探索更能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国际文化交流传播的课程与人才培养方案,思考海外传播对于传统学科、师生教学形成的新挑战与可能性。

人物简介

刘江凯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戏剧与影视学博士后,德国波恩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当代文学与艺术国际传播资源中心负责人。主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电影与文化的国际传播,当代文学批评、当代文学经典化及文学史等。

出版《认同与“延异”: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接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等学术专著3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当代电影》等发表论文50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9篇。主持并结项国家社科课题2项,主笔撰写并结项国家重大课题1项,主持1项子课题。主持并结项其他省部级课题9项。主笔申报国家艺术基金2项,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奖等3项。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特约主编、编委,新加坡Nanyang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编委。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美育的现场:从艺术研究到艺术实践

讲次 第 1 讲
主讲人 刘伟田
开始时间 2022年03月20日(周日)18:00
结束时间 2022年03月20日(周日)20:00
地点 线上腾讯会议-627-697-757
主办方 艺术教育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当下,众多学科的研究都需要打破传统的专业界定和研究方法,通过整合不同的专业优势,在新的领域创造新的研究成果。在多学科的跨界研究已成趋势的今天,我们邀请上外英语学院2017届校友刘伟田 ,请他分享如何从英语专业走上艺术研究道路的经历与经验。

注:
该讲座为艺术教育中心长期举办的学术系列活动,需要新设讲座品牌,麦客表单采集打不开,将信息简要发送如下:

品牌名称:艺述·新知美育系列讲座

内容简介:艺术教育中心推出“艺述·新知”系列美育讲座,聚焦新时代艺术、人文与科技领域,在跨界、融通和共生的视野中,与世界文明相遇,与创新思想交锋,分享艺术新知,培植个体素养,传承民族传统,汲取人类的艺术精神与智慧力量。

人物简介

刘伟田

刘伟田,1995年出生于中国苏州,目前从事当代艺术领域的研究与写作,本科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随后获圣安德鲁斯大学艺术史、摄影史硕士学位,目前是金匠学院“Advanced Practices”博士研究生。

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曾获Enlight Foundation奖学金。2021年度Asymmetry+金匠学院博士奖学金获得者。为中文艺术批评刊物《歧路批评》的创始编辑之一;曾与多位策展人共同策划展览“生命支持:艺术和行动主义中的关怀”(2021,格拉斯哥女子图书馆);目前组织并参与“Gourd Canteen”倡议,积极推进英国本土及其他地区的中文艺术力量。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走近斯拉夫海洋中的拉丁孤岛——罗马尼亚

讲次 第 10 讲
主讲人 张万旭,Florea Marius-Virgil
开始时间 2022年03月21日(周一)19:30
结束时间 2022年03月21日(周一)21:30
地点 腾讯会议(480-782-005)
主办方 俄罗斯研究中心,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罗马尼亚语起源自拉丁语,是罗曼语区最东端的存在。罗马尼亚周围基本均是讲斯拉夫语的国家,因此罗马尼亚人常自称“斯拉夫海洋中的拉丁孤岛”。本次讲座将带领大家走近这个独一无二的中东欧国家,领略这个国家的语言、历史、文学和自然风光。

人物简介

张万旭

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罗马尼亚语专任教师。出版译著1部(合译)。

Florea Marius-Virgil

先后取得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罗马尼亚语专业外籍教师。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信息素养训练营| 面向社科、人文、管理等学科:研究型写作与文献检索利用

讲次 第 1 讲
主讲人 刘玉红
开始时间 2022年03月19日(周六)18:30
结束时间 2022年03月19日(周六)20:00
地点 腾讯会议-106-665-379
主办方 图书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讲座将针对社科、人文、管理类论文写作过程中碰到的难题,通过对实证性、文献综述性、理论性、案例分析等不同类型研究型写作的结构解析,介绍研究型写作选题过程、文献调研过程和成文结构的要求,以及如何有效获取重要参考文献、重要数据、重要事实支撑论文写作,撰写规范的研究型论文和报告。通过研究型写作过程的梳理,达到培养学生研究型思维、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

人物简介

刘玉红

刘玉红,同济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资深教师,从事信息素养教育近十年,主持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多项。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一带一路”与海外法务工作

讲次 第 66 讲
主讲人 董积霞,潘昱铮,张晨
开始时间 2022年03月26日(周六)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03月26日(周六)21:00
地点 腾讯会议(827-225-416)
主办方 法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董积霞

董积霞,上外法学院2015级多语种(法语)法律硕士,现就职于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派驻阿尔及利亚工作。

潘昱铮

潘昱铮,上外法学院2016级多语种(西班牙语)法律硕士,现就职于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工程公司迪拜光热项目部,派驻阿联酋工作。

张晨

张晨,上外法学院2017级多语种(俄语)法律硕士,现就职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派驻印度尼西亚工作。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