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论源自于某种批评性的自我反省,理论创新也生发于我们被迫对正在从事的活动有了新的自我意识之时。理论批评方法不可或缺,它能够指示我们全面而生动地思考,引导我们说出学理性的话语,帮助我们建构某种交流的思维空间与合理的评述尺度。问题是如果教条主义地过度倚仗某些理论批评方法,就会渐渐失去我们自身对某些问题的评判能力。文学经典重估要回到文本(并非新批评的“文本自足论”)所展示的不同世界中去,以帮助读者恢复(历史的或现实的)常识与记忆。各种理论、概念术语的过度搬用,对文学批评而言,就会造成背离常识,抹杀记忆的“退步”的权力(理论自身的控制力)景观。王佐良先生曾说在到处吹拂各种理论之风的时候,这种恢复“常理”的主张是需要理论勇气的。
葛桂录
江苏泰州人,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点带头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现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外国语学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教学研究分会副会长、海外汉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主要学术领域为中英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等8项。出版《雾外的远音:英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含英咀华:葛桂录教授讲中英文学关系》《中外文学交流史 中国-英国卷》《中国英国文学研究史论》《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在英国的传播与影响》《中国古典文学的英国之旅:英国三大汉学家年谱》《中英文学交流系年》(上下卷)等学术著作18种,另有译著、学术散文集、高校重点教材类著述10种。学术成果连续三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获教育部第八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合作成果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