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沙龙”:“大家在一起“:上海初老龄广场舞群体的亚文化研究

讲次 第 24 讲
主讲人 周怡,高凯
开始时间 2021年06月02日(周三)13:30
结束时间 2021年06月02日(周三)15:0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606
主办方 新闻传播学院
承办方 新闻传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本次讲座会从表意、拼贴和同构三维度,探讨目前遍布中国街头的初老龄广场舞群体的亚文化实践。通过对上海城区11个广场舞现场所做的田野调查发现,广场舞群体呈现以下特点:表意实践中,其亚文化表征明显带有不同时代特征的主文化因素;具体体现为不同“世代意识”下的传统与现代、反叛与顺从、健身与艺术间的拼贴;拼贴的基础是同构;其中,价值理念、身体体验、渴望兴奋以及群体认同是舞蹈与初老龄女性发生亲密同构的基础性机制。广场舞体现了出生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我国女性经历中的某些核心价值,也反映她们退休后转而对另类替代性共同体的期盼。“集体经历”“独生子女政策”是两个引发广场舞亚文化群体兴衰的制肘因素。

人物简介

周怡

周怡,现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耶鲁文化社会学中心负责人,中国社会学学会文化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社会学会理事。1993 年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2004 年香港中文大学获博士学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社会信任模式与机制研究”(2011),“代际社会学视野下新生代价值观念 与行为模式研究”(2019)首席专家。

高凯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新文化沙龙”:鲁迅的眼光

讲次 第 23 讲
主讲人 王晓明,高凯
开始时间 2021年06月01日(周二)14:50
结束时间 2021年06月01日(周二)16:20
地点 松江校区-师生活动中心-124
主办方 新闻传播学院
承办方 新闻传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鲁迅不但是现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家,也是视角独特、因而不可替代的思想家,本次讲座的内容依次是:
1,鲁迅是以怎样的视角/标准去分析/评价他那个时代(1900-1930年代)的?
2,他从这个视角/标准看到了什么?得出了哪些重要的结论?

人物简介

王晓明

王晓明,上海大学中文系和文化研究系双聘教授,兼该校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同时是香港岭南大学杰出人文学科客席教授(2013-2022)。 主要从事文化研究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想研究。最近5年的中文著作单行本有:《近视与远望》,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横站》,台北人间思想出版社2013年;《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修订版,北京,三联书店,2020。最近5年的中文编作有:《热风学术》(第1-1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019年;《中文世界的文化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从首尔到墨尔本:太平洋西岸文化研究的历史与未来》,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中国现代思想文选》(上下),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年;《电视剧与当代文化》,三联书店2015年;《热风书系》(包含6套丛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至今。1991年至今,有56篇(本)论文/文章/著作被译成英、法、意、韩和日文发表。目前是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学术》(季刊,北京)学术委员,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季刊,新加坡/台北)顾问编委(Member of Consulting Committee);Cultural Studies (双月刊,美国)编委(Member of Editorial Committe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双月刊,美国)编委(Member of Editorial Committee);ANNALI(意大利)顾问编委(Member of Consulting Committee)。

高凯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回归常理:文学经典重估的一种策略

主讲人 葛桂录
开始时间 2021年06月02日(周三)10:00
结束时间 2021年06月02日(周三)11:30
地点 虹口校区-1号楼-1011室
主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理论源自于某种批评性的自我反省,理论创新也生发于我们被迫对正在从事的活动有了新的自我意识之时。理论批评方法不可或缺,它能够指示我们全面而生动地思考,引导我们说出学理性的话语,帮助我们建构某种交流的思维空间与合理的评述尺度。问题是如果教条主义地过度倚仗某些理论批评方法,就会渐渐失去我们自身对某些问题的评判能力。文学经典重估要回到文本(并非新批评的“文本自足论”)所展示的不同世界中去,以帮助读者恢复(历史的或现实的)常识与记忆。各种理论、概念术语的过度搬用,对文学批评而言,就会造成背离常识,抹杀记忆的“退步”的权力(理论自身的控制力)景观。王佐良先生曾说在到处吹拂各种理论之风的时候,这种恢复“常理”的主张是需要理论勇气的。

人物简介

葛桂录

江苏泰州人,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点带头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现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外国语学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教学研究分会副会长、海外汉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主要学术领域为中英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等8项。出版《雾外的远音:英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含英咀华:葛桂录教授讲中英文学关系》《中外文学交流史 中国-英国卷》《中国英国文学研究史论》《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在英国的传播与影响》《中国古典文学的英国之旅:英国三大汉学家年谱》《中英文学交流系年》(上下卷)等学术著作18种,另有译著、学术散文集、高校重点教材类著述10种。学术成果连续三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获教育部第八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合作成果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移花接木,催生异彩:论翻译的双重中介性

讲次 第 1 讲
主讲人 王克非
开始时间 2021年05月31日(周一)13:30
结束时间 2021年05月31日(周一)15:00
地点 松江校区-国际教育中心-一楼报告厅
主办方 翻译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翻译的使命是移花接木,翻译的意义是催生异彩。这代表了翻译的双重中介作用。前者让我们了解域外文化,取其精华,移植本土;后者代表沟通后激发活力,蓬勃生机,灿烂文化。

人物简介

王克非

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席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主编,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外语言文化学会翻译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译协常务理事兼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曾受聘日本文部省国际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兰卡斯特大学高级研究学者,境内外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语言学、翻译学。著有《翻译文化史论》《语料库翻译学探索》《中国英汉平行语料库研究》等。主持包括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两次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社科优秀成果奖,两次获北京市哲社优秀成果奖及首都劳动奖章,是北京市和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哲学家亨利的作家身份解读

讲次 第 7 讲
主讲人 布鲁诺•克莱芒
开始时间 2021年06月08日(周二)15:00
结束时间 2021年06月08日(周二)16:30
地点 腾讯会议-会议号:135 132 292
主办方 法语系
语言 法语 Français
内容提要

为什么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在1927年被授予了诺贝尔文学奖?
如果我们在解读柏格森的作品时将他视为作家而非哲学家,我们将能更好地理解为何他会被授予这一文学奖项,以及为何其他哲学家对他并不足够重视。把柏格森视为作家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略或质疑其关于记忆、进化、道德的独特见解,相反,他在语言表达上的高标准促使我们彻底重新衡量其个人思想。事实上,柏格森始终坚定不移地主张以全新的表达方式阐述哲学思想,让普通的词语表述发挥不同的作用。这一点与马拉梅(Mallarmé)的工作非常相似,本次讲座也会将二者进行比较。柏格森曾经说过,他希望哲学家们能够“朝着与艺术相同的方向”努力。
正视伯格森的作家身份,不仅可以为其正名,更意味着我们决定将哲学视为一种文学体裁,认为哲学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赋予了图像、人物、想象、甚至虚构的生物(例如幽灵)一席之地,而这种地位不可谓不重要。同时,这也成就了一种新颖的哲学教学方法,而教学内容远不仅局限于柏格森的哲学思想。

人物简介

布鲁诺•克莱芒

布鲁诺•克莱芒(Bruno CLÉMENT),巴黎第八大学法国及法语地区文学系名誉教授,主要从事哲学文本教学。2004年至2007年曾担任国际哲学院院长,并于2011年至2016年间任职于法国大学研究所。作为贝克特(Beckett)研究专家,他对文学与哲学间的联系(尤其是哲学家的写作手法)尤为感兴趣。他还将于今年出版关于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专著(韦迪耶出版社)。

他曾编辑出版《没有个性的作品:塞缪尔•贝克特的修辞学》(L’œuvre sans qualités, rhétorique de Samuel Beckett)(1994)、《读者及阅读模式》(Le lecteur et son modèle)(1999)、《评论的发明:奥古斯汀、雅克•德里达》(L’invention du commentaire: Augustin, Jacques Derrida)(2000)、《方法传》(Le récit de la méthode)(2005)、《垂直的声音》(La voix verticale)(2013)、《贝克特》(Beckett)(2018)。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美国印第安文学的语言传统及批评范式

主讲人 陈靓
开始时间 2021年06月01日(周二)18:00
结束时间 2021年06月01日(周二)20: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4教学楼-111室
主办方 法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陈靓

陈靓,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主任,《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CSSCI)副主编,国际期刊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编委。国际易卜生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主持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一般项目各一项,发表包括A&HCI,CSSCI和一般期刊论文40余篇。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进程及发展现状

讲次 第 3 讲
主讲人 田永祥
开始时间 2021年05月28日(周五)18:30
结束时间 2021年05月28日(周五)20:00
地点 松江校区-国际教育中心-一楼报告厅
主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党委组织部
承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党委组织部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田永祥

田永祥,中联部六局前局长、中国前驻叶卡捷琳堡总领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为民族复兴争取外部支持,把中国影响推向世界

讲次 第 2 讲
主讲人 于洪君
开始时间 2021年05月28日(周五)15:00
结束时间 2021年05月28日(周五)16:30
地点 松江校区-国际教育中心-一楼报告厅
主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党委组织部
承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党委组织部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于洪君

中联部前副部长、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百年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理论与实践

讲次 第 1 讲
主讲人 田永祥
开始时间 2021年05月28日(周五)13:30
结束时间 2021年05月28日(周五)15:00
地点 松江校区-国际教育中心-一楼报告厅
主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党委组织部
承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党委组织部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田永祥

田永祥,中联部六局前局长、中国前驻叶卡捷琳堡总领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首届全国外语外贸大学大学生政治学学术论坛

开始时间 2021年05月28日(周五)09:00
结束时间 2021年05月28日(周五)17:00
地点 腾讯会议 805199713
主办方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