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100年的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与俄苏文学走着密切的关联。不同的文学发展阶段对俄苏文学的认识也不同。观照不同历史阶段里对俄苏文学的不同阐释,亦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自身发展历程的审视。
董晓
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人才项目特聘教授,从事俄罗斯文学及中俄文学关系的研究和翻译工作,出版有《走近“金蔷薇”:巴乌斯托夫斯基创作论》、《圣徒抑或恶魔:涅恰耶夫其人其事》、《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对峙与嬗变--苏联文学发展历程论》、《契诃夫戏剧的喜剧本质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体系在中国的影响与传播》等著作,《不合时宜的思想》(高尔基著, 合译)、《茨维塔耶娃文集》(随笔卷和回忆录卷)、《一切都在流动》(格罗斯曼著)、《白色的虹:巴乌斯托夫斯基短篇小说选》等译著。兼任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艺术评论学会副会长等,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多卷本《俄国戏剧史》编撰及重要资料翻译研究”首席专家。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