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跨文化研究青年学者论坛

1st Young Scholars' Intercultural Research Forum

开始时间 2023年06月16日(周五)13:00
结束时间 2023年06月16日(周五)17:30
地点 松江校区-行政楼127室
主办方 跨文化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跨文化研究是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时代一个新兴的交叉融合学科,其核心研究内容是探究多元文化和跨文化语境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和群体之间如何沟通,如何相处,如何合作。上外跨文化研究中心自2006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推进跨文化研究学科发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跨文化心理、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教育等领域产出了丰硕成果,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跨文化研究学术平台和人才培养摇篮。

跨文化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是上外跨文化研究中心为该领域青年学者搭建的一个展示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交流的平台。论坛设置特邀报告和圆桌讨论两个环节,欢迎校内外有兴趣的师生报名参会。

人物简介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翻译的历史与历史的翻译

讲次 第 65 讲
主讲人 屈文生
开始时间 2023年06月14日(周三)18:30
结束时间 2023年06月14日(周三)20:30
地点 腾讯会议:腾讯会议ID: 902-362-042
主办方 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历史地看,翻译是将异质的文明引入本土文明的文化行为,是面向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活动。“新翻译史”研究是着眼于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研究,是转向文化交流史的跨学科乃至超学科研究,是基于文本和档案的研究,是将翻译视作事件,将翻译事件看作历史事件的一种研究。“翻译的历史与历史的翻译”是富有生命力并有很大成长空间的研究领域,但很长一段时间来,学界谈“翻译的历史”(翻译史)的多,谈“历史的翻译”(历史翻译)的少。但这不意味着历史翻译不重要。相反,历史翻译就是历史诠释,历史翻译有助于讲好中国历史故事,有助于中国历史话语权的构建与传播,并藉此推进提升我国在参与全球治理中的国际地位与中国软实力的伟大目标。选择历史译名往往意味着选择立场,而具备历史意识和把握历史观是译者选择立场的前提。历史翻译须克服历史无意识,了解唯物史观、革命史观等主要历史研究范式,并熟练运用基于历史知识和历史常识而形成的历史理性。

人物简介

屈文生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曾入选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法学研究》《学术月刊》《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外国语》等国内外刊物发表《早期中英条约的翻译问题》《从治外法权到域外规治》等论文100余篇。在商务印书馆等出版专(译)著《不平等与不对等:晚清中外旧约章翻译史研究》《中国进入国际大家庭》等12部。出版《法律英语阅读与翻译教程》《涉外法治法律英语》等数部有全国影响力的教材。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翻译、翻译史、法律史及中外关系史。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寻找汉字中的“弧线” ——构拟对比书法学,发现读写之美

主讲人 黄健秦
开始时间 2023年06月16日(周五)13:30
结束时间 2023年06月16日(周五)15:0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图书馆二楼西侧数字学术中心
主办方 图书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世界上的文字可分为两大类:字母文字和笔画文字。字母和笔画的差异很大,但只要熟悉文字学和书法学的历史,就能发现仍有不少的弧线和弧形笔画。练习书法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力与创造力。本期悦读坊聚焦于书法对比,现场还有书法指导及体验环节,期待各语种的师友加入讨论。图书馆也整理出外文书法类、字体设计类藏书百余册(含日文、阿拉伯文、西文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通过跨文字的书法之美,达至文化间的交流与互鉴。

人物简介

黄健秦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上海市语文学会会员、上海市美学学会会员、世界语言博物馆顾问、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杨浦区书法家协会会员、“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命题专家,曾获“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教育部语合中心“汉教英雄会”风采之星、第六届上海教师“三笔一画”大赛钢笔字高校组一等奖、上海教育工会书法比赛高校组一等奖等。开设全校通识选修课“书法美学与鉴赏”,担任上外学生社团“撷英书画社”指导老师。坚持用语言、文字、文学、文化贯通的理念指导学生、服务社会。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Fitness Technology and Exercise Engagement: How Technology Affordances Facilitate Fitness Goal Attainment

主讲人 李亚芳
主持人 郑宇杰
开始时间 2023年06月21日(周三)10:30
结束时间 2023年06月21日(周三)12: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2教学楼-220
主办方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For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to derive maximum health returns from their investment in fitness technologies, they should know how to use them effectively in pursuit of fitness goals. To that end, this study draws on the theory of affordances and the concept of engagement to develop and empirically test a model of fitness technology use as a goal-directed behavior. Our results show that while actualized self-appraisal affordance amplifies users cognitive exercise engagement, cognitive exercise engagement does no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fitness goal attainment. Furthermore, actualized self-appraisal and social appraisal affordances enhance users emotional exercise engagement, which positively influences fitness goal attainment.

人物简介

李亚芳

李亚芳,美国孟菲斯大学福格尔曼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系助理教授。她的研究聚焦于从信息技术(IT)可用性、IT身份认同、信任、安全和隐私的视角,了解个人在不同背景下使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工具的用户行为。她主要的兴趣领域是消费者健康技术,尤其是健身技术和元宇宙在健康领域的应用。她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和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等重要信息系统期刊以及夏威夷国际系统科学会议和美洲信息系统大会等学术会议上。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深度数字化:元宇宙与生成式人工智能

主讲人 赵星
开始时间 2023年06月14日(周三)18:00
结束时间 2023年06月14日(周三)19: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7教学楼-7121教室
虹口校区-1号楼-602/604分会场(线上同步)
主办方 研究生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讲座概要:近年信息科技前沿领域大爆发指向了数字化的深度阶段,“元宇宙”是人类深度数字化“景愿的集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深度数字化技术的一项开端。

 

报名方式:扫描海报二维码报名

 

上外“跨、通、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系列讲座由研究生院主办,汇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设有“科学与学术研究方法”“区域国别研究”“科技前沿与未来发展”三大主题。该系列讲座旨在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彰显区域国别研究学科内涵,与科技前沿和未来发展同频共振,提升我校研究生的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助力研究生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人物简介

赵星

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教授、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副主任、元宇宙与虚实交互联合研究院院长。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翻译与文化翻译的概念探析

主讲人 杨仕章
开始时间 2023年06月13日(周二)18:00
结束时间 2023年06月13日(周二)19: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6教学楼-202
主办方 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本报告回顾翻译概念的历史演变,揭示其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涉及的维度,尝试对翻译概念作出新的界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文化翻译的概念,分析文化翻译的多种理解,解析作为术语的文化翻译的内涵。

人物简介

杨仕章

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莫斯科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翻译学,学术兴趣为文化翻译研究、篇章翻译研究。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改变思维

讲次 第 2 讲
主讲人 钱旭红
开始时间 2023年06月15日(周四)15:00
结束时间 2023年06月15日(周四)17:00
地点 松江校区-国际教育中心一楼报告厅
主办方 科研处,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钱旭红

有机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化工学会副监事长 ,英国巴斯大学名誉教授,德国洪堡基金会大使科学家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中国新文学的世界文学起源:从鲁迅的杂文自觉和翻译写作看

讲次 第 92 讲
主讲人 张旭东
开始时间 2023年06月16日(周五)15:00
结束时间 2023年06月16日(周五)16: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361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鲁迅18年的文学生涯同中国新文学头二十年的发展重合。在新文学起源的历史脉络里分析鲁迅写作实践,同时从鲁迅文学风格发展看新文学起源的内在律动,有助于我们在文学原理和文学史批判层面探索鲁迅阐释的新空间和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政治的新概念。以鲁迅文学“第一个十年”后期的“彷徨”、“碰壁”、“漂流”、野蛮生长(《野草》)以及同“大时代”遭遇的“恐怖”为切入点,我们看到杂文及其文体自觉“终结”了作家的小说梦和“艺术梦“,但却由此再次奠定了鲁迅文学本身的历史实质与形式强度。这个“第二次诞生”指向中国新文学的双重起源,而常规文学史叙述之外的隐性起源具有更深刻的美学意义和文学本体论意义。杂文同试图混入常规“文艺创作”的作品相比,显示出同现代性历史历史经验及其艺术表达的深层(而非表面的)关联度与激进性。同样,作为写作的鲁迅翻译,同作为翻译的鲁迅写作一样,处在这场语言实验和言语行动的中心。在鲁迅的有生之年,再没有任何白话文学体裁样式,能够像他的杂文/翻译写作那样,在时代的严酷及其文化贫瘠中,把中国新文学一举变成世界文学的真正的同代人。

人物简介

张旭东

张旭东,1986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95年获杜克大学文学博士。现为纽约大学(NYU)比较文学系、东亚研究系教授,国际批评理论中心主任。国内客座兼职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紫江讲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国际批评理论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批评理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等。最新作品包括上海人民出版社版五卷本文选和专著选;主要英文著述有Chinese Modernism in the Era of Reforms,Postsocialism and Cultural Politics等。翻译作品包括《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启迪》、《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等。目前研究兴趣包括鲁迅研究、黑格尔美学研究、比较文学与文化方法论研究、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等,其中鲁迅研究三部曲第一卷《杂文的自觉: 鲁迅文学的第二次诞生,1924-1927》将于2023年6月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区域国别学畅谈

主讲人 陈淑梅
开始时间 2023年06月14日(周三)15:00
结束时间 2023年06月14日(周三)16: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2教学楼-2339教室
主办方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正式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明确将区域国别学纳入“交叉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目录,标志着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建设迎来新的突破与机遇。从攻读欧洲研究方向博士的心路历程,到担任区域国别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的切身体验,以欧洲研究为例,跟大家分享区域国别学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读及有志于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同学到场参与研讨。

人物简介

陈淑梅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合作、自贸区与经济增长、标准化与经济治理,著有《欧洲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技术标准化》《以规矩成方圆——欧盟技术标准化制度》《欧洲单一市场政策调整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入选《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下我国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定位研究》《“一带一路”视域下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国方案研究》专著5部,发表论文70余篇。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语言大模型及其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

讲次 第 二 讲
主讲人 施建军
开始时间 2023年06月20日(周二)19:00
结束时间 2023年06月20日(周二)20:30
地点 腾讯会议:794262146
主办方 上海外国语大学
承办方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语料库研究院,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上海分会,汉日对比语言学研究(协作)会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随着openAI推出ChatGPT,其准确的意图捕捉能力、快捷的知识收集反馈速度、优秀的跨语言翻译性能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和ChatGPT聊天人们很快意识到这款人工智能产品,能够帮助我们承担很多语言相关任务。这还只是从应用层面给人们带来的感受。支撑ChatGPT强大功能的是语言大模型及其所生成的语言的数学表征——词向量。词向量可以用来解决传统语言学方法难以解决的许多难题。科学界已经推出了几十种语言模型用以生成词向量,语言学界可以用这些模型生成的词向量帮助解决汉语“N的VP”等应用问题。

人物简介

施建军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日语语言学、语言计算与智能处理、计量文体学、东亚国家语言文字比较等领域的研究。获多项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主持和承担1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纵向项目。曾任汉日对比语言学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秘书长(2012-2014)。入选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