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数字人文案例理解本体组织

主讲人 陈涛
开始时间 2021年05月24日(周一)14:00
结束时间 2021年05月24日(周一)15:30
主办方 图书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数字人文已逐渐成为一种学术时尚,正因为有了技术的加持才促进了数字人文的变革与飞跃。近年来,上海图书馆的家谱、古籍等数字人文项目备受关注,分析这些数字人文项目,不难发现,本体组织已成为构建数字人文平台的必备技术之一。那么,本体是什么,数字人文项目中如何使用本体,我们又如何来设计本体?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字人文实践课堂。

讲座地点:腾讯会议(会议 ID:406 6354 4531)
会议连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s/2Wixzuv7Tztj

报名方式: 问卷星
报名链接:https://www.wjx.top/vj/tToALLj.aspx

人物简介

陈涛

陈涛,工学博士,南京大学博士后,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关联数据、数字人文、知识组织与知识图谱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江苏省哲社基金和上海哲社基金多项;同时负责过十余项数字人文领域的横向课题。近年来,在PLoS ONE、IJoL、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并有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为何中共一大是建党的标志?

讲次 第 9 讲
主讲人 孟永
开始时间 2021年05月19日(周三)18:30
结束时间 2021年05月19日(周三)20: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4教学楼-4423
主办方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孟永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教授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中共一大代表人生轨迹述评

讲次 第 8 讲
主讲人 丁晓强
开始时间 2021年05月17日(周一)19:00
结束时间 2021年05月17日(周一)20:30
主办方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丁晓强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学生沙龙:学姐带你玩转Zotero

主讲人 陈艺苑
开始时间 2021年05月19日(周三)12:00
结束时间 2021年05月19日(周三)13:0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T106
主办方 图书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全面介绍文献管理工具zotero 的功能及操作,包含基本使用方法和高阶的插件功能介绍,满满的干货输出,感兴趣的同学快来围观~Zotero软件包及其插件现场分享!

报名方式:问卷星
报名链接:https://www.wjx.top/vj/eRmK2VS.aspx

人物简介

陈艺苑

陈艺苑,硕士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现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神经/心理语言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曾获山东省优秀毕业生、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业奖学金等荣誉。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课程思政”系列公开课 :英语多文体写作

主讲人 李欣
开始时间 2021年05月17日(周一)14:50
结束时间 2021年05月17日(周一)16: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310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课程采用The Chinese Century作为教学素材,强化分析性写作的文体思维,兼顾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三个方面,通过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手段提高学生对文化认知的主动性,切实做到思辨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无缝对接。

人物简介

李欣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人文学习与人生境界

主讲人 李尚宏
开始时间 2021年05月17日(周一)08:15
结束时间 2021年05月17日(周一)09:45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365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英语专业的存在与前景受到质疑,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和发展方面也遇到了新的困难,二者都需要证明自己,及时调整,跟上并引领时代的发展。英语专业是人文专业。语言能力是技能,是学习知识、了解世界并与之沟通的工具。人文知识是人类文明的宝库,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拓宽视野、培养思维、提升境界。本科学习期间首先要建立知识坐标,奠定基础,培养学习和思考能力。上外英语学科在人文教育方面走在全国英语专业前列,并不断整合与提高。英语专业的学生要积极参与人文教育,主动吸收人文教育的养分,不负青春韶华,开创美好人生。

人物简介

李尚宏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后地租时代海湾国家的经济转型

讲次 第 5 讲
主讲人 丁隆
开始时间 2021年05月19日(周三)15:00
结束时间 2021年05月19日(周三)16:30
地点 上外松江校区创空间树人厅
主办方 中东研究所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主讲人:丁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主持人:文少彪,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对话人:钮松,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

舒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地租国家”理论探讨资源型国家“租金”与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关系,是理解产油国经济运行的重要理论。然而,传统的“唯地租论”已无法解释海湾国家“后地租”、“非地租”的趋势,如经济规划、经济结构、经济模式与经济制度等方面。海湾国家经济转型的特征有: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探索“垂直型”多元化模式、发展 “国家冠军企业”,以及改革福利与税收制度。经济转型面临债务风险、再食利化等挑战。

人物简介

丁隆

丁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志远卓越学者”、中东研究所教授。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阿拉伯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亚非学会理事、中国—阿拉伯国家友好协会理事。哈佛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富布赖特高级研究学者、开罗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学者。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Indirect Translation among translation phenomena, or new functional implications for the discipline

讲次 第 76 讲
主讲人 José Lambert
开始时间 2021年05月16日(周日)09:00
结束时间 2021年05月16日(周日)11:00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The idea that translation is old, and that Translation Studies is very young (Daniel Gile) happens to take particular relevance in the case of Indirect Translation (iTR): well-known translation phenomena from past and present times seem to have been rather systematically excluded from scholarly and intellectual discourse. Publications on iTR are indeed very young, they have lead in a short time into spectacular results under different names, e.g. as Second-Hand Translation (von Stackelberg 1984), or as relay translation (relay interpretation), first without being identified as a functional component of translation cultures (except since Toury 1978; Toury 1995), then while inspiring more and more younger scholars from TS after 1990. Indirect translation remains a common translation practice interpreting. This interesting and very contemporary fragment reflects a peculiar State of the Art. Maybe a certain worldview among people/scholars? Distances: is China too far away? For whom exactly? The big surprise is indeed that the ubiquity of iTR – and not just of translations - in the long-distance relations between continents seems to have been the object of study in quite a few important publications, in general without references to modern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often in connection with Big Books: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texts, it seems that the (re)discovery of World Literature, whatever it may mean, is just a component of World Culture. And maybe we remember that World Literature is hard to understand without translation (or TS). In fact, the history of TS tends to be shortsighted, not only in terms of distances, but also in terms of disciplines: how can we account for iTR without the study of more than one língua franca, without a better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hierarchies, without a better knowledge of the more than seven Thousand languages: where, when, how, why?
本次讲座在线上平台zoom进行,有意参加者请扫描附件中的二维码,注明:单位/学校+姓名,加入微信群

人物简介

José Lambert

After finishing his career as a Professor Emeritus at KULeuven (2006), José Lambert continued active teaching in Brazil (2011-2020: UFSC and UFC). Since the mid-seventies he has also functioned in many countries as a visiting professor and researcher (Amsterdam, Paris-Sorbonne (three times), Namur, Univ. of Pennsylvania), New York (NYU), Edmonton, Gottingen, South-Africa. His career has always combined organizational functions with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methodology. He was the European Secretary of ICLA and FILLM (1985-1991), the Founding Vice-President of both the Societe Belge de Litterature Generale et Comparee 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Translation Studies (1992). But he is mainly known as one of the fathers of TS (Translation Studies), first with James S Holmes and Gideon Toury (since Leuven 1976) (in a group including Even-Zohar, Bassnet, Lefevere, Vanden Broeck, Van Gorp). These were the founding years of the new discipline TS, when Target (John Benjamins) and several other publications were created, as well as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TS (EST) and CETRA (it trained almost 1000 scholars on 5 continents). Together with his research options, Lambert's work moved between CL and TS, -and beyond. While first exploring French, German, romantic traditions, he moved more and more into Internationalization where he revised the too narrow Source/Target dilemma. He insisted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Interdisciplinarity together with pioneers like Anthony Pym, Michael Cronin, Yves Gambier, and Daniel Gile. Franz Pochhacker, Christina Schaffaer).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法的外部观察:从比较法到社会理论

品牌 法意讲坛
讲次 第 52 讲
主讲人 马剑银
开始时间 2021年05月21日(周五)14:00
结束时间 2021年05月21日(周五)16:00
地点 腾讯会议 (会议号:894533050)
主办方 法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马剑银

马剑银,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公益慈善与非营利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法理学与法社会理论、比较法与法文化、立法学与公共政策分析、公益慈善与非营利法制研究等。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外语课程思政与教学创新(二)

主讲人 陈琦,侯靖靖,张晖
开始时间 2021年05月18日(周二)11:45
结束时间 2021年05月18日(周二)13:15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361会议室
主办方 教师发展中心
承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师发展中心创建“教师教学发展工作坊“,旨在通过嘉宾引导、同行交流,探索反思等形式,实现教师共同探讨卓越教学和实践创新的常态机制。本期工作坊由英语学院牵头组织,以语言与文学课程为例,以学研结合的教学设计与互动策略为主题,继续探讨”外语课程思政与教学创新”。欢迎本校教师积极参与。

扫描下方二维码在线报名

微信图片_20210513104348.png

联系电话:35372131(陈老师)

人物简介

陈琦

英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浦江学者。2020年,带领“课程链”团队获上海外国语大学优质教学奖一等奖。主讲课程:《英国社会与文化》,《国学典籍翻译》,《欧洲文学史》,《比较文学研究方法》(面向研究生),《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

陈绮.jpg

侯靖靖

英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获上外英语口译精品课建设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0年被评为上外第五届主讲教师;2013年被评为校级第六届“教学科研型”翻译学学科骨干;2020年领衔的“基础英语II”入选2020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精品课程;2020年获上海外国语大学2020年度优秀教学奖一等奖。主讲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口译》、《英语精读》等。

侯.jpg

张晖

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俄罗斯文学。曾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获首届上海市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主讲课程:《俄罗斯文学史》,《俄语报刊阅读》,《俄罗斯概况》等。

张.jpg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