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视野下的亚洲

主讲人 王伟臣
开始时间 2021年04月08日(周四)16:30
结束时间 2021年04月08日(周四)18: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7教学楼-210室
主办方 东方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如何从比较法的角度理解亚洲?如何从整个亚洲的角度来审视比较法?本次讲座将基于人类迁徙路线模型,从自然、人文、地理等方面探讨亚洲法律的起源与演变。

人物简介

王伟臣

王伟臣,法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法律人类学、比较法律文化的研究。出版有《法律人类学的困境》《法律文明的起源》《牛津国际法史手册》等专著、译著,在《民族研究》《法学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五十余篇。曾获首届“曾宪义法律史奖学金”优秀博士论文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共产党人的法治初心——中央苏区立法实践与经验

主讲人 张海斌
开始时间 2021年04月09日(周五)14:00
结束时间 2021年04月09日(周五)16:00
地点 虹口校区-1号楼-208室
主办方 法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主讲人:张海斌
主持人:周莉

人物简介

张海斌

张海斌,法学院院长、教授,法学博士,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旨趣为宪法与行政法治、法理学与外国法律史学等,出版有《法律的异邦》《西方宪法史》(合著)《众神喧哗的年代》《法象与法意》《比较法的视界》等作品,曾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育才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等。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中国——文献中的百年党建”红色文献图片展

开始时间 2021年04月01日(周四)08:00
结束时间 2021年04月18日(周日)23:59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初心之地 红色之城——上海党的诞生地主题展

开始时间 2021年04月06日(周二)08:00
结束时间 2021年04月25日(周日)23:59
地点 松江校区-师生活动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为进一步发掘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建的光荣历史、奋斗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更好地传承信仰之光、理想之火,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100周年之际,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共上海市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中共一大、二大会址纪念馆和中共四大纪念馆等举办“初心之地 红色之城”——上海·党的诞生地巡展。

此次巡展撷取中共一大、二大会址纪念馆与中共四大纪念馆的馆内精华,精心挑选了三百多张照片,分伟大开端、崭新局面、力量之源等三大部分,再现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勾勒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留下的红色印迹;展现中国共产党人为上海城市精神所注入的红色基因。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老上海的艺术风情

品牌 思索讲坛
讲次 第 6 讲
主讲人 陈建华
开始时间 2021年04月06日(周二)18:30
结束时间 2021年04月06日(周二)20:30
地点 松江校区-师生活动中心-荟空间
主办方 上海外国语大学,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承办方 团委 / 学生联合会,世界艺术史研究所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作为中国近代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摩登大都会上海早在十九世纪就已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老上海是“十里洋场”,是“东方巴黎”,是都市文学与文化的“万花筒”,真可谓“海上物象淋漓尽致,民国风情叹为观止”。《紫罗兰的魅影》陈建华

霓虹广告装点着夜上海,百货大楼、舞厅、电影院、新式公园与跑马场丰富了市民生活。在李欧梵笔下,它们既是新奇的“都市景观”,也是具有文化意义的“公共空间”,是上海现代性的物质载体。《都市、共和与日常》马勤勤

老上海不仅有《上海滩》式的冒险家传奇故事,也蕴含着张爱玲式有产者的温柔和诗意的旧梦,同时,王家卫、李安等导演的影像艺术也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记忆方式和上海想像。从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叮叮驶过的电车到豪华酒店阳台上巴洛克式的雕花铁艺; 从西餐厅到绿荫大道上的咖啡馆 ; 从茶馆里的说书、小曲儿到鸳鸯蝴蝶派作品 ; 从月份牌广告画到追踪名流消费的上海小报……老上海像是一面尘封已久的铜镜,似乎我们轻轻拭去灰尘,将其缓缓打开,便能领略那个优雅格调年代的风情。

正如张爱玲所说,沉重的时代里,“旧的东西在崩塌,新的在滋长中”,新兴都市融解了封建的枷锁,老上海成为孕育新文化的温床。就让我们一起回顾老上海的艺术风情,重温逝去的海上旧梦

人物简介

陈建华

复旦大学、哈佛大学文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荣誉教授,现任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第一届英华青年学者论坛预告

开始时间 2021年04月03日(周六)09:30
结束时间 2021年04月03日(周六)15:40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请打开https://mp.weixin.qq.com/s/GCiNf6iQrBedcTPW3zZ7ww了解论坛详情。
本次会议的工作语言为中英双语,因为防疫需要,会议采用线上讨论的形式。有意参会者,可扫描附件中的二维码入群,获得腾讯会议ID和密码。欢迎其他院校的外语界同仁参会共同讨论。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技术如何赋能教育

讲次 第 2 讲
主讲人 Ali Adjorlu
开始时间 2021年04月09日(周五)16:00
结束时间 2021年04月09日(周五)18:00
地点 腾讯会议,ID: 369 306 929
主办方 国际教育学院
承办方 国际教育学院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2021年,为进一步深化教育对外开放,丰富国际合作交流形式,积极对接《上外全球战略(2021-2025)》,实现“国际化”向“化国际”的转变,国际教育学院联合海外合作伙伴,展开系列云端交流活动。
此次率先推出的“技术如何赋能教育——上外-奥尔堡云端沙龙”,邀请到4位来自丹麦奥尔堡大学的学者与业界精英,通过7场学术讲座,涉及虚拟增强现实、计算思维、游戏理论、翻转课堂、学习分析、特殊教育与音乐教育等领域,打造一场历时3个月的学术盛宴。

In this lecture, Dr. Ali Adjorlu will introduce VR (Virtual Reality, 虚拟现实技术) and AR (Augmented Reality, 增强现实技术) technologies and how they can be essential tools for teachers working wit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mental disabilities. Additionally, he will present several examples of VR and AR applications designed to teach social and daily living skills to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mental disabilities such as AS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自闭症谱系障碍), ADHD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

人物简介

Ali Adjorlu

Dr. Ali Adjorlu is a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at the Multisensory experience lab. He did a Ph.D. on how VR can be used to teach social and daily living skills to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diagnosed with ASD. During the Ph.D., he was in close cooperation with teachers and psychologists working wit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diagnosed with ASD, including several VR interventions were designed, developed and evaluated. These interventions address several social and daily living skills required for independent adulthood, such as shopping, safe street crossing, money management, turn-taking, sharing, disruptive classroom behavior, and social anxiety. Currently, he focuses on how music therapy in VR can be used to develop social skills in children with ASD while teaching the course interaction design at the Medialogy program at Aalborg university in Copenhagen.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汉语国际教育者应有的胸怀和情怀

讲次 第 43 讲
主讲人 孙宜学
开始时间 2021年04月07日(周三)18:30
结束时间 2021年04月07日(周三)20:00
地点 虹口校区-2号楼-一楼阶梯教室
主办方 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作为未来国际中文教育的从业者和主导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有积极的态度,宽广的胸怀和甘于牺牲的情怀,把自己融入到事业之中并推动中国文化无声地化在学习者的言行思想之中。为此,需要在学习阶段积累丰富的知识,掌握运用知识的技巧,学会发挥“智商、情商”的方法,“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立足中国,胸怀世界,跳出自我,超越局限,共同担责,互利共赢,把传播中文与中华文化的过程,变成与世界不同文化和谐共进的过程,“美美与共”,携手共建一座人类文明交汇融通的巴别塔。

人物简介

孙宜学

05eeb9d9d7afa59f30f2ec6b75b68e6.jpg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泰戈尔与中国、海外汉学、汉语国际教育、“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编、译著50余部,主持“中国大论坛”“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经典译丛”“艺术与文明书系”“苏教文库·家庭书架”“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丛书”“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丛书”等大型系列丛书多种;在《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学习强国”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多篇专报被采纳。曾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4),美国弗吉尼亚大学(2015)、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7—2018)。

现担任同济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常务副主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世界语协会副会长、上海市语文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国际文化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和鉴定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上海市政府“上海华文教育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上海侨务理论研究中心专家、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特聘专家、台湾东华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重庆交通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德国人文交流中心研究员、《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Transcultural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杂志编委、《侨务工作研究》涉侨专家等等。曾获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个人、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多项等。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中东粮食安全问题及其治理

讲次 第 3 讲
主讲人 张帅
开始时间 2021年04月01日(周四)15:00
结束时间 2021年04月01日(周四)16:30
地点 松江校区-创空间-树人厅
主办方 中东研究所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主权和人民生存权的非传统安全议题。中东是世界粮食安全体系中的“短板”,中东粮食安全问题涵盖中东地区、中东国家和中东人民三个维度,其实质是中东地区发展、中东国家治理和中东人民生存面临粮食短缺的威胁以及应对威胁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2008-2009年爆发的世界粮食危机是诱导2010年年底阿拉伯变局的重要原因。因此,以粮食安全问题为特征的“民生赤字”是该地区政治和社会动荡的根源之一,维护粮食安全则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民生。

人物简介

张帅

张帅,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讲师,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2017-2020),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硕士(2014-2017),2018-2019赴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访学,主要研究粮食安全和农业外交。已在《西亚非洲》《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国际展望》《阿拉伯世界研究》《宁夏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国际组织志·联合国粮农组织卷”,先后获教育部“国家奖学金”和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中心讲坛4月活动一览

讲次 第 72-77 讲
主讲人 吴建明,赵世举,屈哨兵,战菊,董晓宇等
开始时间 2021年04月01日(周四)18:30
结束时间 2021年04月29日(周四)20:30
主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中心讲坛”4月份已经确定的学术讲座有:

4月1日

【题目】语言的谱系分类和类型学分类

【主讲】吴建明(上海外国语大学)

【主持】金立鑫(上海外国语大学)

【时间】18:30-20:30

4月8日

【题目】网络空间的社会性及其语言问题

【主讲】赵世举(武汉大学)

【主持】赵蓉晖(上海外国语大学)

【时间】18:30-20:30

4月15日

【题目】语言生活和语言服务

【主讲】屈哨兵(广州大学)

【主持】赵蓉晖(上海外国语大学)

【时间】18:30 ~ 20:30

4月22日

【题目】语言态度研究的现状、问题和趋势——以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例

【主讲】战菊、董晓宇(吉林大学)

【主持】刘媛媛(上海外国语大学)

【时间】18:30 ~ 20:30

4月28日

【题目】数字化时代的汉字研究与应用资源开发——以《说文》小篆为例

【主讲】胡佳佳(北京师范大学)

【主持】武春野(上海外国语大学)

【时间】18:30 ~ 20:30

4月29日

【题目】What is interculturality? What have we learned and where are we going? —— 文化间性研究纵谈

【主讲】祝华(英国社会科学院、伯明翰大学)

【主持】余华(上海外国语大学)

【时间】18:30 ~ 20:30

人物简介

吴建明

吴建明,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获语言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语言类型学、普通语言学、语用学等。出版1部英文专著 The Function of Pronominal Expressions in Puxian,近年来在 Language & 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当代语言学》《现代外语》以及《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重要学术期刊或报纸上发表多篇文章,参与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 - 语言类型学和语义学卷》《语言类型学教程》《语言类型学集刊》(第二辑)等著作。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1项以及其他各类校级一般和重大项目。

赵世举

赵世举,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语委咨询委员。曾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执行主任、《长江学术》主编等。兼任教育部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语汇分委员会委员、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生指导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辞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学会理事等,受聘《语言战略研究》等学术期刊编委,以及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学术机构学术委员或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汉语语言学、语言政策与规划、语言传播、中国文化等研究。已出版《语言与国家》等专著合著十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语文》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重大和一般科研项目十多项,荣获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科研成果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

屈哨兵

屈哨兵,博士,教授,博导,现任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先后在基础教育学校、师范类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等多个教育领域任教任职。2007年任广州大学副校长,2011年10月起任广州市教育局局长,2014年4月起任广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2016年9月起任广州大学党委书记。承担完成多项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专著或主编出版《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研究》《广告语言跟踪研究》《广告语言谱系研究》《语言服务引论》《好教育论说集》《广州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中国语言服务发展报告(2020)》等多部,在《中国语文》《方言》《汉语学报》《语言文字应用》《中国教育学刊》《中国高等教育》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汉语语法及应用语言学、教育管理理论与政策,近年来致力于语言服务研究,现主要从事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以及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各一项。

战菊

战菊,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外文系,留校至今,从事外语教学及研究工作。1990年-2000年期间先后留学比利时和美国,2000年8月获美国田纳西大学教育学院博士。2012年获批宝钢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二语写作、教师发展、课程设置)和社会语言学(语言态度、语言景观)。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项目一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研国家语委项目一项。2013年起任全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和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院长(2006年9月-2017年5月)。

董晓宇

董晓宇,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二语写作。

胡佳佳

胡佳佳,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汉字学与数字人文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化《说文》学及其研究平台构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汉字构形演化数字化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哲社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系列项目“近世碑刻数字化典藏及属性描述”等项目的研发,发表相关科研论文30余篇。

祝华

祝华(Zhu Hua),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国际跨文化研究学院院士,伯明翰大学教育学院讲席教授、Mosaic 多语研究中心主任,学院国际化负责人。主要研究多语交际、跨文化交际及儿童语言,主持系列大型双语政策研究项目,发表100篇SSCI论文,专著、编著14部。劳特利奇(Routledge)语言与跨文化交际丛书主编,剑桥应用语言学关键话题丛书主编。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