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中的丝绸之路

品牌 丝路茶坊
主讲人 王樾
开始时间 2021年03月22日(周一)18:00
结束时间 2021年03月22日(周一)19:30
地点 松江校区-创空间树人厅
主办方 学生工作部,团委 / 学生联合会,东方语学院,丝路战略研究所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我的同学,你曾畅想过在美索不达米亚迎面拂来的春风吗,你曾畅想过在帕米尔高原上盘旋的山鹰吗,抑或畅想着行走在中亚、伊朗、阿拉伯的绿洲间而看到从历史中走来的商队吗?

是的,这里是上海,是长三角,是中国畅想世界的开启之地。1905年,张謇创办南通博物苑,即陈列有包括埃及在内的丝路国家之珍贵文物;蔡元培、鲁迅等在沪的文博事业开创者们,也非常重视亚洲、欧亚非、甚至美洲等国家间文物相通、文化相融;新中国文物事业的开创者郑振铎先生,也是从沪赴京统领文物事业,曾在俄罗斯冬宫博物馆对丝路文物念念不忘,甚至在前往叙利亚、阿富汗等丝路国家进行访问途中因坠机而不幸离世。

我的同学,你曾观看过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吗,你曾接触过大英博物馆、吉美亚洲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等的丝路馆藏推介吗,抑或曾听闻到斯坦因、伯希和、巴托尔德的探险故事吗?

是的,这里是上外,这里是丝路学社,这里是“丝路茶坊·文博讲堂”,是你可以真实触摸的遗产世界。从这里,让我们一同感知正在延展当代丝路的“博物馆之城”上海,走进联通历史与未来的古今丝路。

人物简介

王樾

历史学博士,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汉唐文物考古、古代中西亚地区文物及古代货币的研究与策划展览工作。编著有《上海博物馆藏丝绸之路古代钱币》《欧亚衢地》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Moving forward in corpus-based interpreting studies: Explorations and perspectives

主讲人 潘珺
开始时间 2021年03月26日(周五)19:00
结束时间 2021年03月26日(周五)21:00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The subfield of corpus-based interpreting studies (CIS), with its considerable potential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has made good advancements over the past decades. Still,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is subdiscipline is faced with challenges and obstacles inherited from the activity of interpreting per se. How will CIS move forward, building on the ground-breaking work of pioneers of this “(wired) cottage industry”, in this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big data? In this talk, I will introduce the construction and possible applications of the Chinese/English Political Interpreting Corpus (CEPIC), an open-access mega corpus consisting of over six million word tokens. Studies based on the CEPIC data will be discussed to illustrate the benefits of tapping into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of digital humanities and data science. Through these examples, I hope to show possible ways to build synergies with other disciplines that can help to further advance CIS.
线上讲座:请扫描附件中的二维码,加入微信群,会议号和密码将在群内通知
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实名入群,参加口译研究沙龙的相关讲座和研讨

人物简介

潘珺

潘珺(香港浸会大学)

Dr. Jun PAN is 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Translation, Interpreting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 at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She works as Managing Editor of Bandung: Journal of the Global South and Review Editor of 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 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digital humanities and interpreting/translation studies, corpus-based interpreting/translation studies, interpreting/translation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learner factors in interpreter training, professionalism in interpreting, bibliometric studies, etc.

研究方向:口译语料库、口译研究与教学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话语体系构建

主讲人 杨枫
开始时间 2021年03月24日(周三)15:00
结束时间 2021年03月24日(周三)16: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361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英语是21世纪最有竞争力的语文工具,国家外语能力是国家话语权的重要标志,所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新时代对外语教育的国际化目标和国家使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外语教育如何在“国际化”与“国家化”之间平衡?如何在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之间安顿?外语教育是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公民还是地球村的世界公民?这些都是新时代所有外语人必须考虑和回答的根本问题。一方面,要继续加快外语教育的国际化步伐,一方面,也迫切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意识”外语教育话语理论。
本报告以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话语内涵、表征与实践为话题,聚焦于新时代我国外语教育国家意识的理论话语构建,特别是从外语课程思政的“国家意识”本质、 外语教材的“国家意识”元素、外语教师的“国家意识”信念、外语课堂的“国家意识”融入、外语人才的“国家意识”培育、外语科研的“国家意识”自觉六个维度探讨国家意识的外语教育实践路径。

人物简介

杨枫

杨枫,男,山东莱州人,吉林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外语研究》主编;国际期刊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Studies 主编。学术兼职有中国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语界面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学术旨趣为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语言政策与教材研究,出版专著1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鲁迅研究》《文艺争鸣》等各类学术刊物及媒体上发表论文50多篇,主编英语类教材百余种。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RCEP与我国自贸区提升战略

主讲人 陈淑梅
开始时间 2021年03月25日(周四)17:00
结束时间 2021年03月25日(周四)18:00
地点 松江校区-5教楼128教室
主办方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今年1月省级地方“两会”纷纷召开,在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紧抓RCEP带来的新机遇”。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尽早生效实施。“十四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优化自由贸易区布局,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RCEP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自由贸易协定,为何受到各方的如此高度关注。我们将从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谈起,分析RCEP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探讨如何抓住机遇,怎样应对挑战,为同学们的学习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人物简介

陈淑梅

陈淑梅,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合作、自贸区与经济增长、标准化与经济治理,著有《欧洲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技术标准化》《以规矩成方圆——欧盟技术标准化制度》《欧洲单一市场政策调整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入选《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下我国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定位研究》《“一带一路”视域下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国方案研究》专著5部,发表论文70余篇。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如何理解和践行正确的党史观

主讲人 严运楼
开始时间 2021年03月19日(周五)13:40
结束时间 2021年03月19日(周五)15: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7教学楼-107会议室
主办方 东方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树立正确党史观”有何深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公开提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强调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这一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于批驳历史虚无主义、正确看待党史与学习党史,具有深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人物简介

严运楼

博士、教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与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学科硕士生导师,学科负责人。研究方向:政党社会史。近年来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经济体制改革》、《解放日报》理论版等重要期刊报纸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中国共产党社会福利建设史》等专著6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上海市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项目、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项目和松江区政府规划项目等30多项。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苏俄史·冷战时期中苏关系的若干问题”短课程 第四讲:80年代中苏正常化决策的若干问题

主讲人 牛军
开始时间 2021年04月08日(周四)18:00
结束时间 2021年04月08日(周四)20:00
地点 松江校区-小别墅-29号201报告厅
主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承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牛军

牛军,法学博士,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荣休教授。198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任教或从事研究工作。自1985年起从事中国对外关系历史、中美关系史、冷战史研究,曾应邀前往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历史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艾里奥特国际关系学院、香港大学历史系、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挪威诺贝尔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客座教授、高级客座研究员。专著《从延安走向世界: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起源》,获“第七届中国图书奖”和“华东地区优秀政治理论图书一等奖”,英文版由Eastern Bridge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专著《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 1949—195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获选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苏俄史·冷战时期中苏关系的若干问题”短课程 第三讲:中苏边界冲突与中国安全战略转变

主讲人 牛军
开始时间 2021年04月06日(周二)18:30
结束时间 2021年04月06日(周二)20:00
地点 松江校区-小别墅-29号201报告厅
主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承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牛军

牛军,法学博士,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荣休教授。198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任教或从事研究工作。自1985年起从事中国对外关系历史、中美关系史、冷战史研究,曾应邀前往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历史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艾里奥特国际关系学院、香港大学历史系、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挪威诺贝尔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客座教授、高级客座研究员。专著《从延安走向世界: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起源》,获“第七届中国图书奖”和“华东地区优秀政治理论图书一等奖”,英文版由Eastern Bridge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专著《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 1949—195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获选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苏俄史·冷战时期中苏关系的若干问题”短课程 第二讲:中苏同盟破裂原因的再思考

主讲人 牛军
开始时间 2021年04月01日(周四)18:30
结束时间 2021年04月01日(周四)20:00
地点 松江校区-小别墅-29号201报告厅
主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承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牛军

牛军,法学博士,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荣休教授。198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任教或从事研究工作。自1985年起从事中国对外关系历史、中美关系史、冷战史研究,曾应邀前往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历史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艾里奥特国际关系学院、香港大学历史系、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挪威诺贝尔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客座教授、高级客座研究员。专著《从延安走向世界: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起源》,获“第七届中国图书奖”和“华东地区优秀政治理论图书一等奖”,英文版由Eastern Bridge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专著《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 1949—195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获选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苏俄史·冷战时期中苏关系的若干问题”短课程 第一讲:中苏同盟的缘起及后果

主讲人 牛军
开始时间 2021年03月29日(周一)18:30
结束时间 2021年03月29日(周一)20:00
地点 松江校区-小别墅-29号201报告厅
主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承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牛军

牛军,法学博士,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荣休教授。198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任教或从事研究工作。自1985年起从事中国对外关系历史、中美关系史、冷战史研究,曾应邀前往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历史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艾里奥特国际关系学院、香港大学历史系、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挪威诺贝尔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客座教授、高级客座研究员。专著《从延安走向世界: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起源》,获“第七届中国图书奖”和“华东地区优秀政治理论图书一等奖”,英文版由Eastern Bridge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专著《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 1949—195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获选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战后国际政治板块的重组与百年大变局中的中美关系

主讲人 黄靖
开始时间 2021年03月17日(周三)14:00
结束时间 2021年03月17日(周三)16:00
地点 松江校区-小别墅-29号204
主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承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中国是一个世界大国。对国际政治板块的研究,是一个世界大国必有的学问。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国际政治、战略板块的组成、移动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才能确立客观理性的世界观、明确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能够和应该起到的作用、并据此制定有效可行的对外战略和政策,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同时为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担当和贡献。
尽管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板块的发展与重组导致了中美两个最大板块的“碰撞”,但世界格局由一强独霸向一霸多极发展的大趋势并未停止,而且这个趋势由于新冠疫情而更加明显。在经济方面,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投资协定的签订以及中国积极参与CPTPP谈判,加之“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发展,世界经济非但不会滑入“去全球化”的逆流,而是迈向更高层次的“一体化”。而推动这两大发展趋势的主导力量,并非依然称霸的美国和西方国家主导的大西洋板块区,而是由中国发展带动的亚太板块区。中美之间的“碰撞”,并没有阻止这场工业革命以来的大变局的发展,反而更加显现出这场大变局难以逆转。

人物简介

黄靖

黄靖,现任北京语言大学学院教授 (University Professor)、博导、国别和区域研究院学术

院长。黄靖教授是国际著名战略学者。曾任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特聘讲席教授,亚洲与全球

化研究所所长 (2008-2018)。之前曾任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 (2004-2008);并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1993-94),犹他州立大学(终身教授 1994-2004)和斯坦福大学(2002-2003)。

黄靖教授发表了有关中国政治、台海、南海、亚洲环境政策、俄罗斯远东开发等 8部英文专著,其专著《中共政治中的宗派主义》由世界人文学科最顶级的剑桥大学出版社于 2000 年出版发行, 并赢得著名的大平正芳奖。黄靖教授还发表了数量众多的论文、书籍章节和报刊杂志评论,内容涉及中国高层政治、发展战略、中国政治改革、中国国家安全与国防、中美关系、中印关系、亚太安全、台湾问题、朝核问题等重大议题。黄靖教授是德国博思学院(BoschAcademy)Richard von Weizsäcker 院士 (2013 – 今),还在数家中外企业和基金会人独立董事和顾问。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