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多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上观学习”栏目主编、高级记者,智库专家学者,曾任解放日报时政评论员,复旦大学博士后,中国新闻奖、上海新闻奖获得者,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理论成果奖获得者,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先进个人”。上海市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获评上海市十九大精神宣讲“优秀讲师”。上海市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成员。
新闻报道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上观学习”栏目主编、高级记者,智库专家学者,曾任解放日报时政评论员,复旦大学博士后,中国新闻奖、上海新闻奖获得者,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理论成果奖获得者,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先进个人”。上海市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获评上海市十九大精神宣讲“优秀讲师”。上海市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成员。
新闻报道
《原典阅读与批评》本学期共阅读四本文学经典,Jane Eyre, Wide Sargasso Sea, North and South, Nice Work。其中,四部小说共同构成两组对话,Wide Sargasso Sea是二十世纪对Jane Eyre的反思和重建,而Nice Work是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英国社会对North and South的批判与继承。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共处一个文学传统,后代的文学作品既从前代经典中吸取营养,又有批判和创新,文学经典得以永葆活力。
以文学经典之间的互文和影响为背景,四个课题小组分别选取本学期所读的一到多个文学文本,也进行了自己的批判性再创作。以下是同学们的小组课题:
第一组:
张嘉璐、王涵琪、蒋婧辰
回应文本: Jane Eyre, Wide Sargasso Sea
Project Title: “The Torn Veil”
What happens when Jane and Bertha meet? Let’s discover Rochester’s true face together!
第二组:
郑凡源、高若鸿、孟云健
回应文本:Jane Eyre
Project Title: “The Woman Behind the Story”
In Jane Eyre, there is a quintessential Victorian female character who, benign as she might seem to Jane, may have given rise to the entire tragic story happening in Thornfield—Mrs. Fairfax. We have only seen a tip of the iceberg, but what’s hidden beneath it?
第三组:
唐汝玥、王树一、李昕颖、赵书筠
回应文本: Jane Eyre, Wide Sargasso Sea, North and South
Project title: “Undercurrents”
In these love stories, what would happen if we strip Rochester and Thornton away? What if the three ladies alone come into conversation? Until then, we can ask, what truly lies within?
第四组:
杨悦、邱莅韩、徐彤
回应文本:North and South
Project Title: “My Dear Sister”
How does Margaret manifest her power and influence within the family, as seen by her brother?
新闻报道
讲座将从美国外交思想的历史演变解读美国外交。特朗普时期,美国对外政策越来越不可预估,特别是随着总统权力的交接,拜登上任后,美国外交依旧存在很多变数。如何把握美国外交的变数,如何理解美国外交的本质,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报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笔者认为应该从美国历史文化去找寻线索认识中美关系的现状;二是笔者认为要从美国外交思想的历史演变去解读美国外交的变化,把握它的本质特征,更好地服务中国对外战略。
点击链接填写问卷即可报名讲座
https://www.wjx.top/m/102431239.aspx
扫描下方图片二维码可以进入讲座微信群
王波,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美国学、英语教学和翻译研究、国际传播研究等。开设《美国学专题研究》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代表性著作:《当代美国》《当代美国社会热点聚焦》《肯尼迪总统的黑人民权政策研究》《美国双语教育:从殖民地时期-2002年》《军事对外宣传研究》等。主要教材:《美国重要历史文献导读》《美国历史与文化选读》《军事英语口译》《经典外交文献选读》等。主要译著(包括合译):《美国最伟大的一代》《我的生活:克林顿回忆录》《白宫岁月:克林顿夫妇传》等。“板桥杯”青年翻译竞赛发起人(2008年),“美国学与国际研究”公众号创立者(20180612),“美国学与国际研究”论坛发起人(20190601),“美国学教研工作坊”发起人(20191220),“美国研究古雄论坛”发起人(20200820)。
新闻报道
1995年,谢默斯·希尼获诺贝尔文学奖。诺奖委员会评价道:“希尼的诗作兼具抒情之美和伦理深度,升华了日常奇迹和生动往昔。” 逝去的童年是希尼诗歌中一个重要主题。他的第一部诗集《博物学家之死》聚焦“成长”,书写了从童年到成年的转变。诗人是如何借助诗歌游移于童年和成年?童年在他的笔下又得到怎样的升华?问题的答案正在希尼的诗行之间。
王改娣,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比较文学研究。
新闻报道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讲师、中国政治学会青年专业工作委员会理事
新闻报道
聂军,西安外国语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德语文学研究与教学,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译著多部,曾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分册德语文学词条的修订和编撰以及“西方美学史”、“《歌德全集》翻译”等国家社科项目;先后被评为西安外国语大学2000、2001和2003、2013年度优秀科研工作者;获陕西省第七、八、九、十、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5、2013年度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多次担任国家和省部级人文社科成果立项、鉴定和评奖评审专家;获2016年度“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荣誉称号。现任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新闻报道
尤陈俊,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法学教研中心副主任,《法学家》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社会学、中国法律史、法学学术史和法学研究方法论。在中国、美国、韩国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有专著《法律知识的文字传播:明清日用类书与社会日常生活》以及《历史社会法学:中国的实践法史与法理》《司法、政治与社会:中国大陆的经验研究》《从诉讼档案出发:中国的法律、社会与文化》《百年回眸:法律史研究在中国(当代台港卷)》等多部编著。
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人类学家、作家。长期从事民族史、艺术史研究,兼及人类学各分支领域,力图向公众传播学术新知。著有《四夷居中国:东亚大陆的人类简史》《博物馆中的极简中国史》《与人类学家同行》《从考古发现中国》等多部作品;译有《石器时代经济学》《伊隆戈人的猎头》《二十世纪神话学的四种理论》《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等六部译著。
新闻报道
论文写作是研究生学术训练的关键环节,如何撰写兼具规范性和学理性的学术论文,是研究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次讲座将从问题、理论与方法三个视角切入,结合国际关系与中东问题,与大家分享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基本步骤、选题价值、论述的边界、表达技巧、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希望大家从本次讲座中获得有益启发。
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美国的中东安全战略、中东地区安全问题等。2017年至2020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1年至2014年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发表论文多篇,先后2次获得教育部“国家奖学金”。
新闻报道
一、日本文学翻译的历史与关键问题
二、中日文学名家作品翻译案例赏析
(一)莫言与中国现代文学日译技巧谈
(二)村上春树与日本文学汉译方法论
三、文学作品的“可译性”与“审美忠实”
四、文学翻译与“中华文化走出去”
谭晶华,上海外国语大学二级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常务副校长,教育部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上海翻译协会会长。现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译协副会长,全国日语四八级考试委员会主任等。
长年从事日语语言文学的教学、研究和翻译。著有《川端康成传》、《日本近代文学名作鉴赏》、《日本近代文学史》;在《早稻田文学》、《国文学与鉴赏》、《日本研究》、《艺术至上主义文艺》、《日本学刊》、《外国语》等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日本文学词典》等辞典8部;《地狱之花》、《痴人之爱》等文学名著140余部(篇),450余万字,主编十五、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数十部。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