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理念的外语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

讲次 第 69 讲
主讲人 梅德明
开始时间 2021年03月18日(周四)18:30
结束时间 2021年03月18日(周四)20:30
主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报告依据党和国家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思想,回顾近20年来全球教育领域倡导的核心素养育人观和素养发展模型,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阐述新时代我国外语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结构、内容、路径、评价等,回答新时代英语学科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要问题,提出我国外语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应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以核心素养和全球胜任力为培养标准,发展学生多元文化意识、高阶思维品质、人文交流能力,学以立德,学以明智,学以致用,学以继学。报告提出,英语学科应服务国家外语能力建设规划,抓住历史机遇,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通过研制一流的课程标准,汇聚高质量的师资,采用先进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加快推进外语课程建设和外语人才培养。
获取更多与本讲座相关的详细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公众号“语言与未来”(ID: sisuiol)的微信推送。

人物简介

梅德明

梅德明,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中国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国际教育考试与境外教材评价服务中心主任,上海市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指导委员会委员。两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三次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奖、国家级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奖等、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出国培训部主任、海外合作学院院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外语教育与课程建设、国家外语政策与规划、口译理论与教学等研究。著有《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百科全书》《现代语言学》《现代句法学》《大中小学一条龙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我国大中小学生外语能力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英语能力与评价国际考察研究》《V′-域内词序及中心语方位性研究》《什么是最简方案》《思想本质》《现代语言学简明教程》《新编英语教程》《高级口译教程》《中级口译教程》《口译进阶教程》《口译技能教程》《英语常用词分级词典》《汉英口译词典》《新编英汉学习词典》等专著、译著、教材、辞书等60余部,主编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0余套。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提升国家语言能力,助推两个共同体建设

讲次 第 68 讲
主讲人 文秋芳
开始时间 2021年03月12日(周五)18:30
结束时间 2021年03月12日(周五)20:00
主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获取更多与本讲座相关的详细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公众号“语言与未来”(ID: sisuiol)的微信推送。

人物简介

文秋芳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院长,国家教材委员会外语学科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亚洲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曾先后4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次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学术期刊《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原《中国外语教育》)、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中国应用语言学》)主编,多家国际语言学杂志编委会委员。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手语译诗:翻译还是创作?

讲次 第 67 讲
主讲人 林皓
开始时间 2021年03月04日(周四)18:30
结束时间 2021年03月04日(周四)20:30
主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手语是一门视觉的语言,那是否存在手语诗歌呢?答曰:有的。我们首先带领大家了解国际和国内手语诗歌创作的历史和现状,然后我们一起来欣赏并分析基于汉语诗歌的手语译诗。从中我们探索手语诗人如何是利用视觉来表达或转译基于口语和文字的中文诗歌。包括手语译诗如何实现押韵、比喻以及意象表达等。我们认为手语译诗是一种创作性的翻译,成功地将中文诗译成手语诗歌,需要利用多种技巧实现跨模态的传达。这种特殊的诗歌翻译揭示了语言、诗歌中的共性,即以语言探索人生、情感、美以及艺术等永恒的文学话题。
本讲座参考文献:Translation or creation? A case study of signed Chinese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modality theory。
获取更多与本讲座相关的详细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公众号“语言与未来”(ID: sisuiol)的微信推送。

人物简介

林皓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2016年起在上外从事手语相关研究,如手语的结构与规律;手语、聋人与社会;手语与认知;手语与工程等。业余与聋人朋友们一同创办手语公益组织,致力于建设聋听沟通的精神桥梁。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中心讲坛3月活动一览

讲次 第 67-70 讲
主讲人 林皓,文秋芳,梅德明,赵珂
开始时间 2021年03月04日(周四)18:30
结束时间 2021年03月25日(周四)20:30
主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中心讲坛”3月份已经确定的学术讲座有:

3月4日

【题目】手语译诗:翻译还是创作?

【主讲】林皓(上海外国语大学)

【主持】武春野(上海外国语大学)

【时间】18:30-20:30

3月12日

【题目】提升国家语言能力,助推两个共同体建设

【主讲】文秋芳(北京外国语大学)

【主持】赵蓉晖(上海外国语大学)

【时间】18:30-20:30

3月18日

【题目】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理念的外语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

【主讲】梅德明(上海外国语大学)

【主持】余华(上海外国语大学)

【时间】18:00 ~ 20:30(*本次讲座为线下活动)

3月25日

【题目】语言战略管理视域下的企业语言能力建设研究

【主讲】赵珂(上海财经大学)

【主持】朱晔(上海外国语大学)

【时间】18:30 ~ 20:30

人物简介

林皓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2016年起在上外从事手语相关研究,如手语的结构与规律;手语、聋人与社会;手语与认知;手语与工程等。业余与聋人朋友们一同创办手语公益组织,致力于建设聋听沟通的精神桥梁。

文秋芳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院长,国家教材委员会外语学科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亚洲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曾先后4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次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学术期刊《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原《中国外语教育》)、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中国应用语言学》)主编,多家国际语言学杂志编委会委员。

梅德明

梅德明,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中国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国际教育考试与境外教材评价服务中心主任,上海市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指导委员会委员。两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三次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奖、国家级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奖等、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出国培训部主任、海外合作学院院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外语教育与课程建设、国家外语政策与规划、口译理论与教学等研究。著有《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百科全书》《现代语言学》《现代句法学》《大中小学一条龙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我国大中小学生外语能力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英语能力与评价国际考察研究》《V′-域内词序及中心语方位性研究》《什么是最简方案》《思想本质》《现代语言学简明教程》《新编英语教程》《高级口译教程》《中级口译教程》《口译进阶教程》《口译技能教程》《英语常用词分级词典》《汉英口译词典》《新编英汉学习词典》等专著、译著、教材、辞书等60余部,主编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0余套。

赵珂

赵珂,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语言智能教学专业委员会(China CALL)副主任,中国高教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外语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国际S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的编委以及多个国外SSCI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研究兴趣广泛,涉及语言管理、商务外语教育、学习科学、跨文化研究等领域。在Syste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以及Language,Culture and Curriculum等国际SSCI与国内CSSCI核心期刊发表20余篇论文,出版专著1部《知识创新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学习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主持多项省部级教学与科研项目,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宝钢优秀教师奖。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布里斯托大学本研奖学金项目在线宣讲会

开始时间 2021年03月02日(周二)17:00
结束时间 2021年03月02日(周二)18:30
地点 线上宣讲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将于3月2日(周二)下午5点(英国时间上午9点)在线开展Think Big奖学金项目宣讲。
申请上外-布里斯托双学位项目出国的同学将有机会申请该奖学金;该奖学金提供额度为£5,000,£10,000 或 £20,000的资助。欢迎有兴趣申请上外-布里斯托双学位项目及相关奖学金的研究生、本科生同学通过以下链接注册并在线参会。
https://bristol-ac-uk.zoom.us/webinar/register/WN_Ew8hvsy8TYGapILB_w9Eqg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品牌 法意讲坛
讲次 第 49 讲
主讲人 罗培新
开始时间 2021年03月04日(周四)18:00
结束时间 2021年03月04日(周四)20: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4教学楼-103室
主办方 法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罗培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语言景观中的电影片名视觉呈现研究

讲次 第 12 讲
主讲人 黄健秦
开始时间 2021年01月21日(周四)15:00
结束时间 2021年01月21日(周四)16:30
地点 虹口校区-2号楼-501室
主办方 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本研究借鉴语言景观、字体设计、美术(书法)学等跨学科理论,从定性和定量角度,统计了改革开放以来优秀国产影片的境内版海报180余幅,并对比1949-1979三十年的电影海报百余幅,将片名的视觉呈现分为美术体(字体,“画”出)和书法体(书体,“写”出)两种方式。作为海报的“点睛”之笔,片名的视觉呈现是重要的语言景观,展现了一国的语言生活图景,其整体脉络印证着时代的变迁与创新。片名呈现方式体现出三点变化:从“画”到“写”,从凸显到融合,从模仿到寻根。而在海报的翻译(即海外版海报)中,由于字母和笔画在呈现方式、语境依赖度等方面有很大差异,所以,汉字片名所负载的文化信息难以传达,这也是语言景观、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教育等学科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之一。

人物简介

黄健秦

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上海市语文学会会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卫视语言学顾问。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试探现代汉语“起”独立做谓语时的句法配置格局

讲次 第 11 讲
主讲人 范立珂
开始时间 2021年01月21日(周四)15:00
结束时间 2021年01月21日(周四)16:30
地点 虹口校区-2号楼-501室
主办方 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现代汉语“起”独立做谓语时的句法配置格局,学界罕有关注,本文从词汇化特征,最小独立小句的论元配置及其数量、意义,“起”的施通格属性,“起”跟“不,了,着,过”共现的情况等八个方面进行分析。

人物简介

范立珂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兴趣集中于认知语法、句法学。硕、博士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后完成于复旦大学,2012-2013年在香港城市大学访学,2017-2018在美国俄勒冈大学访学。出版专著1部,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外语研究》《汉语学习》《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博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校级团队项目3项;目前主持“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汉语二语口语韵律能力评估维度研究——一项基于任务类型的实证研究

讲次 第 10 讲
主讲人 高思畅
开始时间 2021年01月21日(周四)13:30
结束时间 2021年01月21日(周四)15:00
地点 虹口校区-2号楼-501室
主办方 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本研究考察了汉语二语口语韵律能力所包含的评估维度在不同口语任务类型上的表现,以及各评估维度和口语韵律能力总分的相关度问题。汉语学习者口语韵律能力的四个评估维度通过一项先行研究所确定,该先行研究确定了口语韵律能力的四个评估维度包括:韵律策略能力、流利度、韵律自然度和韵律准确度。本研究在该先行研究所确定的四个评估维度的基础之上,在实际的口语任务评估上探索任务类型是否会产生差异,考察学习者在朗读篇章、听后复述和自由表达这三项汉语水平口语考试(HSKK)高级考试中的题型上是否会体现出韵律能力的差异。共有24名汉语二语学习者参与,5名评分员对这些参与者在3种任务上的韵律表现进行评估打分,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学习者们均在自由表达这个口语任务上体现出更好的总体韵律能力和韵律策略能力,在流利度、韵律自然度和韵律准确度的表现上并无任务类型的差异;朗读篇章和听后复述在四个维度和韵律能力整体分数上也均无显著差异;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评分员在评估学习者的汉语口语韵律能力时对其四个维度的感知具有高相关性,且这四个维度均对韵律能力总分有较强的解释力。因此,在构建汉语二语学习者韵律能力评估标准时不宜继续细化分类,以避免评分者的评分疲劳和对评估效率的影响。此外,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均显示出韵律策略能力对韵律能力整体表现的重要性,研究者和教师应该更加关注韵律策略能力在交际活动中的作用,口语题型设计也应更多地关注如何引导学习者产出具有交际意义的言语,并在评估标准中引入对韵律策略能力的描述。

人物简介

高思畅

<p>讲师,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硕士毕业于美国罗格斯大学语言教育专业,博士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并在上外完成语言测试相关的博士后研究工作。<br/></p><p>主要研究兴趣集中于汉语二语习得、语言测试,发表论文包括《句法结构和句子长度对汉语学习者口语韵律组块的影响》(《世界汉语教学》,2020)、《句法成分长度对汉语学习者韵律组块的影响》(《语言教学与研究》,2019)等,并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汉语学习者口语韵律能力的评估”和上海市哲社项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研究者口语韵律发展研究”。</p>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左控式变调的心理词汇表征:以上海方言为例

讲次 第 9 讲
主讲人 严菡波
开始时间 2021年01月21日(周四)13:30
结束时间 2021年01月21日(周四)15:00
地点 虹口校区-2号楼-501室
主办方 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The study aims to examine how the acoustic input (the surface form) and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representation (the underlying representation) interact during spoken word recognition by investigating left-dominant tone sandhi, a tonal alternation in which the underlying tone of the first syllable spreads to the sandhi domain. We conducted two auditory-auditory priming lexical decision experiments on Shanghai left-dominant sandhi words with less-frequent and frequent Shanghai users, in which each disyllabic target was preceded by monosyllabic primes either sharing the same underlying tone, surface tone, or being unrelated to the tone of the first syllable of the sandhi targets. Results showed a surface priming effect but not an underlying priming effect in younger speakers who used Shanghai less frequently, but no surface or underlying priming effect in older speakers who used Shanghai more often. Moreover, the surface priming did not interact with speakers’ familiarity ratings to the sandhi targets. These patterns suggest that left-dominant Shanghai sandhi words may be represented in the sandhi form in the mental lexicon.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how phonological opacity, productivity, the non-structure-preserving nature of tone spreading, and speakers’ semantic knowledge influence the representation and processing of tone sandhi words.

人物简介

严菡波

讲师,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上海大学,硕士毕业于上海大学及美国堪萨斯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堪萨斯大学,并在上外完成博士后的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为实验音系学、心理语言学及二语语音习得。专著《上海及无锡方言连读变调之变异性研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联合出版,并获第五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罗常培语言学奖”三等奖。在Laboratory Phonology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Language and SpeechSCI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原创研究论文多篇。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