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国安法与“一国两制”演变
田飞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研究院、法学院副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新闻报道
香港国安法与“一国两制”演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研究院、法学院副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新闻报道
本报告以63种汉语方言作为样本材料,讨论汉语疑问代词的历史演变问题。根据不同本体意义有专门的疑问语素的难易程度,可以得到如下入库等级序列:处所-选择>{数量,事物-类别}>{方式,人,程度}>{行为,原因,时间}>性状。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本报告考察了汉语方言疑问语素的两个主要来源:古汉语的遗存和后起的创新;另一方面,考察了未入库语义构造疑问代词的两种策略:词形复合与词义引申。最后,本报告对汉语疑问代词的演变规律进行了探讨。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现代语言学研究院兼职研究人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类型学、方言学、历史句法学。在Language and Linguis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方言》、《民族语文》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出版专著《富阳方言研究》,合作主编论文集《汉语方言疑问范畴研究》《汉语方言领属范畴研究》《汉语方言否定范畴研究》。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3项。曾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之青年成果奖、国际中国语言学会第22届年会青年学者奖(YSA)、第二十届中国社科院吕叔湘语言学奖、中国语言学会第四届罗常培语言学奖、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新闻报道
【报名链接】https://www.wjx.top/m/96510068.aspx (上限60人,成功报名提供午餐汉堡。)
地点:松江图文信息中心6楼 教工之家
汤蓓,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她是亲切睿智、广受学生喜爱的学术女神,亦是疫情期间笔耕不辍、有力发声的观察者。她亲赴慕尼黑国际安全会议,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向西方学者介绍中国抗疫的努力;她坚持对生命的关怀,广博涉猎,严谨治学,学术硕果颇丰。
疫情期间,汤蓓老师发表中英文评论数篇,其深刻见解经中新网、CGTN、China Daily、《南华早报》、澎湃新闻、《文汇报》等媒体广为转载。
新闻报道
“一带一路”英语教育发展论坛是由中国日报社举办的国际英语教育论坛,作为2020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坛旨在促进国内外教育人士、机构开展政策沟通、渠道畅通、语言互通、民心相通及标准联通,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英语教育竞争力和影响力,为国家“一带一路”英语教育建设提供有效的平台支持和智力支撑。
本论坛邀请到来自8个不同国家(中国、马来西亚、泰国、新西兰、苏丹、新加坡、尼泊尔、俄罗斯)的发言者共同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教育的新形势、新发展,协同各自的英语学科教育经验及资源优势,为世界英语教育发展贡献智慧与解决方案。
“一带一路”英语教育发展论坛面向各界人士免费开放,欢迎各高等院校、中小学校、教学研究机构、培训机构等英语教育工作者和相关人士线上观看。
新闻报道
中日是重要近邻。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总体不断发展,各领域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日益深化,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2020年9月16日,日本自民党新任总裁菅义伟被推选为日本新首相。
程永华先生前后5次赴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工作,在日本留学和工作30年。程永华先生此次将回顾他将近10年驻日大使的经历,并展望菅义伟执政后的中日关系,讲述步入新时代的中日关系。
新闻报道
自戊戌变法以来,儒学在中国的地位不断被挑战,西方启蒙思想尤其是新自由主义话语叙事甚至一度有成为“普世价值”“绝对真理”的趋势。然而,近年来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的发展,凸显了文明多元性的价值意义,尤其是新冠疫情中东亚传统“儒家文化圈”表现亮眼,甚至在全球独树一帜。因此,我们如何重新挖掘作为历史上主流文化的儒学精神,并在今天发挥作用,成为当下全球文明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陈明,湘潭大学碧泉书院教授、《原道》主编。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主任
新闻报道
“神圣政制论”的制度崇拜铸造了多种变革型意识形态,把外来制度作为本土政治发展的不二标准,努力改造所处社会的现实人事以迁就理论主张,再配合以终结论意义上的乌托邦想象。《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讲演政制史,,钩玄提要,以史驭论,理论表达较为节制,但应对制度崇拜的意图不难辨识。现代政治固然要吸收西方精华,却不必也不能与自身传统一刀两断。积累四五千年的文化—政制传统,对于现实当下的影响往往远大于今人估量。适合现代中国的政制形态,不会从天而降,而是要真能扎根于这片大地。
任锋,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博士(2005),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治学》主编
新闻报道
议程:18:30-20:00【圆桌论坛】
> 论坛嘉宾:
李紫莹
北京外国语大学,主编《国际经贸教程》等教材
梁静
北京交通大学,主编《科技西班牙语阅读教程》等教材
刘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编《国际经贸西班牙语实务》等教材
唐雯
上海外国语大学,主编《西班牙文化概况》等教材
王婷
澳门科技大学,主编《西班牙语5》等教材
> 主持人:
陆恺甜
上海外国语大学,参编《西班牙语1》等教材
丁昕云
上海外国语大学,参编《零基础西班牙语入门书》等教材
北京外国语大学,主编《国际经贸教程》等教材
北京交通大学,主编《科技西班牙语阅读教程》等教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编《国际经贸西班牙语实务》等教材
上海外国语大学,主编《西班牙文化概况》等教材
澳门科技大学,主编《西班牙语5》等教材
新闻报道
主讲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陈志强
主持人:希腊研究中心主任 胡晶晶
讲座时间:2020年11月21日 19:00
腾讯会议ID:324 124 722
Bilibili直播间:5240678
著名的古埃及方尖碑为什么出现在君士坦丁堡市中心?拜占庭帝国是如何继承地中海古代文明遗产?让我们跟随陈教授,穿越时空,寻找答案,更好地理解拜占庭文化在地中海世界漫长历史中的地位。
陈志强,1994年于亚里士多德大学获得历史与考古学博士学位,南开大学“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历史学)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世界史),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天津市历史学会会长,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会副会长、 南开大学东欧拜占廷研究中心主任、希腊研究中心主任。获得“希腊最高文学艺术奖”金质勋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为拜占庭史、世界中古史,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译著二十余部,获得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奖、 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
新闻报道
以德里罗之《白噪音》为研究对象,本文讨论了小说所展示的后现代日常生活场景,指出在以物、消费和媒介为主导特征的后现代科层社会,日常生活如何成为后现代文化的演练场,不过,其间上演的并非只是消费文化逻辑的所向披靡,相反,这里不单是主体退却的场所,也可能是主体得到建设的所在,就像现代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白色噪音一样,虽然枯燥,也能为人们提供保护。正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这些压迫性及抵抗因素的观察和呈现,德里罗实现了他对当代美国后现代社会的文化批判。
周敏,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副主编,美国Explorations in Media Ecology 杂志编委,英国Open Humanities Press, Critical Climate Change Book Series 系列丛书顾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莱特”高级研究学者,曾任奥地利克拉根福大学讲座教授、加拿大滑铁卢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项目等多项,在Telos、《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The Transcription of Identities: A Study of V. S. Naipaul’s Postcolonial Writings、《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希利斯米勒选集》等学术专著、译著。曾应邀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泰国易三仓大学、特立尼达西印度大学等十余所海外高校进行学术讲座。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