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以莎士比亚最后一部剧《暴风雨》为基本素材,其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
按照第一幕至第五幕时间顺序,讲解戏中的故事情节。米兰公爵普洛斯珀罗潜心学问,荒疏国事。于是,他的弟弟安图尼欧勾结那不勒斯国王阿龙索篡夺的他的权力,并在一个漆黑的午夜,把他和他的女儿赶到家门,来到一座孤岛上。在岛上,普洛斯珀罗继续研究法术,获得了一种超凡的能力。一次,他的弟弟安图尼欧勾结那不勒斯国王阿龙索等人来到孤岛附近的大海,在精灵爱丽儿的帮助下,普洛斯珀罗用狂涛骇浪将那一船人逼到自己所待的孤岛上,并用法术制服了他们。但是,他最后并没有复仇,而是采取了宽宥的态度,并将自己的女儿米兰达许配给了国王的儿子飞蝶南。
第二部分
人生地图。讲解莎士比亚在剧中所描绘的八种人,比如:研修学问的人;拯救别人生命的天使一般的人;有影响力的人,等等。
第三部分
名人名言。讲解莎士比亚在剧中说的十一段名言,比如: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使得追求的对象不那么有价值了;天性的懒惰只令我退落下去,等等。
史志康
史志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常务副校长,中国英语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中国英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及上海外文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曾在法国巴黎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临时雇员,从事文件翻译,曾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等全国奖项。
参与承担多项国家重大政治项目, 是中国政府申办2010年世博会报告英语稿主撰人及定稿人之一、中国政府主办2010年世博会注册报告英语稿主撰人及定稿人之一、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英语稿主译及定稿人。目前,正在翻译孔子的《论语》,其作品《借帆出海——史译论语选载》已经在《东方翻译》连载两年。上海《文汇报》、《环球时报》(英语版)曾经分别刊登了文章,介绍了其关于《论语》翻译方面的一些比较独特做法的文章。《文汇报》说:“忠实原著、逐篇翻译的同时,史志康给译本增加了很多有趣的注脚。他尝试用西方人更熟悉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等众多先哲的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圣人孔子的思想做注。为了让《论语》走出国门,给孔孟文化制定一个“西方思想参照表”——这种“借帆出海”的译法或许值得一试。”《环球时报》(英语版)说,“Great minds think alike, so they say. But how those great minds go about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is not quite so straightforward. The Irish writer George Bernard Shaw, for example, might have had some difficulty relating his ideas to his German contemporary Herman Hesse. Without a common language, it can be very difficult for people to learn about, and from, the experiences of people from other nations, cultures and backgrounds.” “Confucius’ mind is not difficult to read, it just has to be explained in the clearest, most comprehensible way,” said Shi Zhikang, professor of English literature at the English College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who is working on a new English-language version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In the book he uses words spoken by great Western minds such as Shakespeare, Francis Bacon and the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 Plato to explain similar ideas that Confucius expressed. Shi’s task, he believes, is the illumination of shared modes of thinking that lie behind seemingly different modes of expression.”
2014年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之际,应上海大剧院邀请,开始在中剧场作了关于莎士比亚的系列讲座,分别为第一讲“永远的莎士比亚”、第二讲“《麦克白》欣赏”、第三讲“《哈姆雷特》解读”、第四讲“《亨利四世》----莎翁史剧一瞥”、第五讲“美就是真,真就是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欣赏》”。2014年至2016年在上海大剧院进行每月一次的莎士比亚戏剧专题讲座(双语),共计三十多场。2016年开设的英语微博、微信《史话英语》(由四大内容组成:1)莎士比亚语录欣赏与评说;2)Samuel Johnson 语录欣赏与评说;3)《论语》翻译、欣赏与评说;4)中国谚语欣赏与评说)。2016年起应邀去美国大学用英语讲中西文化比较,每年去三、四所大学,计划五年巡讲约二十所大学。2017年即将在上海大剧院开讲莎士比亚讲座十二讲新的系列:Shakespeare: from script to stage (莎士比亚:从剧本到舞台)。
主要研究领域为“莎士比亚研究”、“美国诗歌研究”以及“英汉、汉英翻译”。
主要科研成果为:
论文60多篇,其中包括“欲语向谁诉?---试探美国女诗人埃米莉•迪金森的生活与其作品的关系”、“奇语天下惊---试谈e.e肯明斯怪异的诗歌语言”、“‘道’在天地间---布赖恩特自然诗歌初探”、“走出文论研究中的误区”、“译海拾贝”、 “胜过一切财富的财富---欣赏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带着镣铐的优美舞蹈---《围城》及其英译本赏析”、 “开满苹果花的大地---读惠特曼《自我之歌》” 、“品味人生乐趣---读林语堂先生《人生的乐趣》” 、“威廉•华兹华斯:大自然的崇拜者”等;
英译汉译作10余部,其中包括《剑桥美国文学史》(第二卷);《虹》、《霭霭芳园谁氏家》、《故里恶梦》、《橡实兆春》、《真主之拳》、《黄雀在后》、《山峦孤凉》、《佚卷之谜》、《海市蜃楼》、《怒海夺宝记》、《眼镜蛇的告白》等。
汉译英散文二十多篇,其中包括“红海上的一幕”“银杏”“怀旧的代价”“山阴道上”“溪水”等,部分译作发表于《中国翻译》。
专著两部:《美国文学背景概观》、《英美文学精华赏析》。
教材五种,其中包括《综合英语》(第三册、第七册、第八册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商务翻译教程》(主编,《商务口译》项目上海市专业技术水平认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全国英语专业本科生综合英语教程》(第七、八册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等;
大型辞书两部,其中包括参与修订《英汉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