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康令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讲师、中国政治学会青年专业工作委员会理事
新闻报道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讲师、中国政治学会青年专业工作委员会理事
新闻报道
聂军,西安外国语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德语文学研究与教学,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译著多部,曾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分册德语文学词条的修订和编撰以及“西方美学史”、“《歌德全集》翻译”等国家社科项目;先后被评为西安外国语大学2000、2001和2003、2013年度优秀科研工作者;获陕西省第七、八、九、十、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5、2013年度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多次担任国家和省部级人文社科成果立项、鉴定和评奖评审专家;获2016年度“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荣誉称号。现任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新闻报道
尤陈俊,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法学教研中心副主任,《法学家》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社会学、中国法律史、法学学术史和法学研究方法论。在中国、美国、韩国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有专著《法律知识的文字传播:明清日用类书与社会日常生活》以及《历史社会法学:中国的实践法史与法理》《司法、政治与社会:中国大陆的经验研究》《从诉讼档案出发:中国的法律、社会与文化》《百年回眸:法律史研究在中国(当代台港卷)》等多部编著。
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人类学家、作家。长期从事民族史、艺术史研究,兼及人类学各分支领域,力图向公众传播学术新知。著有《四夷居中国:东亚大陆的人类简史》《博物馆中的极简中国史》《与人类学家同行》《从考古发现中国》等多部作品;译有《石器时代经济学》《伊隆戈人的猎头》《二十世纪神话学的四种理论》《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等六部译著。
新闻报道
论文写作是研究生学术训练的关键环节,如何撰写兼具规范性和学理性的学术论文,是研究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次讲座将从问题、理论与方法三个视角切入,结合国际关系与中东问题,与大家分享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基本步骤、选题价值、论述的边界、表达技巧、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希望大家从本次讲座中获得有益启发。
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美国的中东安全战略、中东地区安全问题等。2017年至2020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1年至2014年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发表论文多篇,先后2次获得教育部“国家奖学金”。
新闻报道
一、日本文学翻译的历史与关键问题
二、中日文学名家作品翻译案例赏析
(一)莫言与中国现代文学日译技巧谈
(二)村上春树与日本文学汉译方法论
三、文学作品的“可译性”与“审美忠实”
四、文学翻译与“中华文化走出去”
谭晶华,上海外国语大学二级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常务副校长,教育部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上海翻译协会会长。现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译协副会长,全国日语四八级考试委员会主任等。
长年从事日语语言文学的教学、研究和翻译。著有《川端康成传》、《日本近代文学名作鉴赏》、《日本近代文学史》;在《早稻田文学》、《国文学与鉴赏》、《日本研究》、《艺术至上主义文艺》、《日本学刊》、《外国语》等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日本文学词典》等辞典8部;《地狱之花》、《痴人之爱》等文学名著140余部(篇),450余万字,主编十五、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数十部。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杨惠中,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外语系主任、全国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主任;现任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教育考试中心高级顾问、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顾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语言测试、语料库语言学、语言教学。
新闻报道
外语专业不是一个学科,而是由多学科组成的一个专业,而且各学科之间还存在着巨大差异。语言学则是外语专业一个非常典型的学科领域,那么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是对语言的科学研究。也就是说,并非研究语言就一定属于语言学。国内,现在对这一问题尚不清楚,常常把语言研究说成是语言学研究。那么什么是对语言的科学研究?现代语言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有哪些区别?它所采用的语言学方法什么?如何进行语言学的研究?本讲座将对上述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和阐释。
马秋武,复旦大学教授、博导。1985年获天津师范大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硕士学位,2001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2003年被评聘为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008年8月-2017年1月应聘担任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现任《韵律语法研究》主编之一,《当代语言学》、《现代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刊物编委,第六届国际韵律大会主席、全国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汉语国际传播研究会会长、中国语音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理论及应用(音系学、外语教学理论)。
新闻报道
弥尔顿是17世纪英国大诗人,他创作了最伟大的英语史诗《失乐园》。报告从弥尔顿的十四行诗《咏失明》谈起,介绍弥尔顿的生平及其在英国历史和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性。《失乐园》取材于《圣经·创世记》,改写了希腊罗马以降的史诗传统,成为思想内涵丰富的世界文学经典。
郝田虎,哥伦比亚大学英文系博士,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导、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包括早期现代英国文学、比较文学、英文手稿研究等。
新闻报道
威廉·冯·洪堡是德意志伟大的思想家,在语言哲学、教育学、政治学、人类学、历史学、古典学和美学等方面都贡献卓著。讲座拟系统梳理洪堡语言哲学和语言学的主要著述,诠释洪堡语言思想的脉络和精髓,并探讨洪堡语言思想对当代语言学各流派,对翻译学、外语教学法以及对语言研究方法的启示和意义。
赵劲,教授、留德博士(后)、洪堡学者,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系主任。2012年获德国齐根大学(Universität Siegen)学术嘉奖。2013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年轻杰出学者奖(Friedrich Wilhelm Bessel-Forschungspreis),同年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14年获同济大学卓越女性科研创新奖,同年入选上海市外语界十大杰出人物。2017年作为Fellow在德国科学院Morphomata从事研究工作。2019年担任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KIVA客座教授。2019年被维基百科收录进入学者名人堂。中国跨文化日耳曼学研究会理事, 德国语言协会上海分会会长, 国际日耳曼学联合会秘书长(2010-2015),自2015年任国际日耳曼学联合会常务理事,自2018年起担任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组组长,自2018起担任德国不来梅大学社会文化科学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先后主持近30项国内和国际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十六篇为A&HCI检索论文,并为德国德语作为外国语大型专业手册(HSK系列)和篇章语言学专业手册(de Gruyter Lexikon系列)应约撰稿。在德国著名学术专著系列出版3部个人专著,出版编著5部,并发表学术译著3部。主编德语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主编高中德语课标教材和大学德语立体化教材,作为第二主编出版第十三届国际日耳曼学世界大会会议论文集(共十三卷)。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