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沛芹
陈沛芹,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中国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国际新闻、国际舆论、新闻社会学的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40余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出版4部著作。
新闻报道
陈沛芹,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中国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国际新闻、国际舆论、新闻社会学的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40余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出版4部著作。
新闻报道
杨扬,中国冬奥首金获得者,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副主席,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上海飞扬冰上运动中心创始人。曾任2010-2018年国际奥委会委员,2016-2019年国际滑联第一理事,全国青联第十一届、十二届副主席,全国人大第十一届、十二届代表。运动生涯共获59个世界冠军,是我国到目前为止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运动员。
新闻报道
为了实现阿里巴巴集团的“全球买、全球卖、全球付、全球运、全球游”的全球化策略,我们开展了持续多年的机器翻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这个报告中,我们将介绍阿里巴巴在跨境电商、跨语言的语音交流以及全球语言无障碍交流等几个全球化场景下,机器翻译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我们采取的应对策略,重点介绍我们在这几个方向上所做的前沿技术探索。报告的最后会简单介绍学术界与阿里巴巴开展学术合作的几种方式。
陈博兴,阿里巴巴达摩院机器智能技术实验室的资深算法专家。他的研究方向是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在加入阿里之前,他是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NRC)的终身研究员,再之前是新加坡信息与通信研究所的研究员,意大利FBK和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的博士后。他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他和同事合作先后发表了70余篇会议和期刊论文,获得过ACL 2013的最佳论文奖提名和MT Summit 2013的最佳论文奖;他长期担任NLP领域所有顶级会议和期刊的审稿人和程序委员会成员,担任过ACL和EMNLP机器翻译的领域主席。他领导的团队先后在各种国际机器翻译评测中取得优异成绩,总共获得了超过20个的第一名。
新闻报道
王伟臣,法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法律人类学、比较法律文化的研究。出版有《法律人类学的困境》《法律文明的起源》《牛津国际法史手册》等专著、译著,在《民族研究》《法学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五十余篇。曾获首届“曾宪义法律史奖学金”优秀博士论文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
新闻报道
教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际翻译家联盟副主席、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兼总编辑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任、《中国翻译》杂志主编;全国政协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
现任全国翻译系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全国翻译研究生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对外出版和国际传播。曾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口译,参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卷、二卷、三卷)翻译定稿。
新闻报道
扫描附件中的微信群号二维码,报名参与讲座
陈肃先后就读于贵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及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助教、讲师,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馆员,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2011年起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图书馆馆长。 2015年,该职位由匿名捐赠者捐资并命名为Su Chen Endowed Head of Richard C. Rudolph East Asian Library。陈肃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海外中国研究专著的出版与特征,及美国藏中国研究相关档案资源的发掘与介绍。近期学术出版物包括《北美藏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档案文献提要》(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 《北美民国研究档案资源指要》(合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16),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藏基督教男青年会档案:中国年度报告:1896-1949及国际干事小传及会所小史》(20卷,广西师大出版社,2012),《图书馆实用词汇 : 英汉/汉英》(德国慕尼黑: K.G. Saur, 2006)及其他学术论文。
新闻报道
本次课程通过新闻翻译、习近平讲话等英译实例对比英汉语言特点,深入了解中国语言特点和文化传统。
唐一辰,文学博士,讲师。教授课程《翻译概论》、《人文阅读》、《英语口语》等。研究方向:文学翻译,翻译风格,语料库研究。
新闻报道
本次课程为莎剧《理查三世》的第二讲,具体将由教师引导学生细读《理查三世》第二幕后半和第三幕,从理查三世公开形象和私人形象的差别入手讨论个人身份的自我塑造这一现代性经典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莎士比亚和个人身份这一现代问题的联系。同时通过从伦敦市民可以认清理查德虚伪而贵族纷纷被他欺骗这一事实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肖一之,布朗大学比较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学者。主要从事19世纪英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业余从事文学翻译和批评写作,出版有多本译著,评论散见《上海书评》和《新京报书评》。
新闻报道
相比其他领域的翻译,新闻翻译具有时效性强、题材广泛、责任重大、灵活性强、需要符合受众预期等特点。与其称之为“翻译”,不如称之为“编译”更为妥当。而新闻标题的翻译,更是新闻翻译中的难点和重点。
本次课程通过“两会”、“扶贫”、“出访”等主题的汉语新闻标题的编译练习与点评,探讨汉语新闻标题英译的原则与技巧,以提升学生“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和能力。
赵璧,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士、硕士、博士。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一直在英语学院担任本科生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2007年曾赴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交换学习一年,期间获剑桥成人英语教育证书(CELTA)。2010年作为青年访问学者,赴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半年。2015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访学一年。2020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学10个月。
目前主要从事翻译技术、翻译教学方向的研究。曾发表“《翻译专业本科教学指南》中的翻译技术:内涵、历程与落地”、“积极应对,多元创新——‘人工智能的挑战与翻译专业的发展“高层论坛综述”、“AI翻译想要取代人工翻译?为时尚早!”、 “‘玉’文化在《红楼梦》中的体现及其英译”、“语言技能课如何MOOC化”等论文和文章,翻译作品包括《琴心何处归》、《Smart经理人丛书——市场营销》,曾任《福布斯中国》兼职译者,参编《写作365》丛书,并为《英语常用易混短语辨析与训练》担任责编。
先后担任精读、泛读、语音、口语等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学工作,近五年主要担任笔译与口译课程的教学。
2018年度获上外优秀教学奖二等奖,2019年度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奖励基金教学科研奖(路桥奖)。
新闻报道
可怜的词汇量、僵硬的句子结构、作文里顽固的汉语思维——这些英专新生的尴尬如何通过J.K.罗琳的文字化解?
邓布尔多的形象:从众人的信仰所在到少年伤心往事的曝光——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质疑——从欧几里得到罗巴切夫斯基、黎曼、爱因斯坦、杜威的传统。
那个大难不死的男孩——7卷Harry Potter里传递的生死观——中西文化对孩子生死观教育的异同。
邓布尔多也破解不了的黑魔法戒指、《指环王》里可以诱惑人心的戒指——透过魔法戒指以及戒指魔法如何看到《理想国》中苏格拉底睿智的身影。
许立冰,博士,副教授,研究领域为英美文学与文化。1988-1992就读于南开大学外文系;1992年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攻读硕士(英语语言文学专业),1995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担任过本科生精读、泛读、写作、英国文学史、英国文学选读、长篇小说赏析等不同课程。2000年-2003年在上外攻读博士学位,先后赴新西兰基督城Polytechnique、加拿大McMaster大学进修学习。在国内多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参编《美国文学背景概观》、《英国文学思想史》、《大学英语文化背景辞典》、《新世纪英汉多功能辞典》、《大学英语阅读教程》、上海市商务口译《阅读教程》等多种学术著作或教材,主编《综合英语》学习手册第三册(修订版)。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