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历代政治得失”的隐言微义

品牌 思索讲坛
讲次 第 289 讲
主讲人 任锋
开始时间 2020年11月20日(周五)18:30
结束时间 2020年11月20日(周五)20:30
地点 松江校区-行政楼-129教室
主办方 团委 / 学生联合会,全球文明史研究所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神圣政制论”的制度崇拜铸造了多种变革型意识形态,把外来制度作为本土政治发展的不二标准,努力改造所处社会的现实人事以迁就理论主张,再配合以终结论意义上的乌托邦想象。《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讲演政制史,,钩玄提要,以史驭论,理论表达较为节制,但应对制度崇拜的意图不难辨识。现代政治固然要吸收西方精华,却不必也不能与自身传统一刀两断。积累四五千年的文化—政制传统,对于现实当下的影响往往远大于今人估量。适合现代中国的政制形态,不会从天而降,而是要真能扎根于这片大地。

人物简介

任锋

任锋,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博士(2005),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治学》主编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上海外国语大学-西班牙皇家学院联合研究中心青年学者论坛暨研究生学术训练营 “西班牙语专业教材的编制与出版”

讲次 第 7 讲
主讲人 李紫莹,梁静,刘鹏,唐雯,王婷
开始时间 2020年11月17日(周二)18:30
结束时间 2020年11月17日(周二)20:00
地点 线上腾讯会议(会议号:418112492)
主办方 西方语系
语言 汉语,西班牙语 Español
内容提要

议程:18:30-20:00【圆桌论坛】

> 论坛嘉宾:
李紫莹
北京外国语大学,主编《国际经贸教程》等教材
梁静
北京交通大学,主编《科技西班牙语阅读教程》等教材
刘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编《国际经贸西班牙语实务》等教材
唐雯
上海外国语大学,主编《西班牙文化概况》等教材
王婷
澳门科技大学,主编《西班牙语5》等教材

> 主持人:
陆恺甜
上海外国语大学,参编《西班牙语1》等教材
丁昕云
上海外国语大学,参编《零基础西班牙语入门书》等教材

人物简介

李紫莹

北京外国语大学,主编《国际经贸教程》等教材

梁静

北京交通大学,主编《科技西班牙语阅读教程》等教材

刘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编《国际经贸西班牙语实务》等教材

唐雯

上海外国语大学,主编《西班牙文化概况》等教材

王婷

澳门科技大学,主编《西班牙语5》等教材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拜占庭帝国首都的古埃及方尖碑漫谈

主讲人 陈志强
开始时间 2020年11月21日(周六)19:00
结束时间 2020年11月21日(周六)20:30
地点 腾讯会议ID:324 124 722 Bilibili直播间:5240678
主办方 西方语系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主讲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陈志强
主持人:希腊研究中心主任 胡晶晶

讲座时间:2020年11月21日 19:00
腾讯会议ID:324 124 722
Bilibili直播间:5240678

著名的古埃及方尖碑为什么出现在君士坦丁堡市中心?拜占庭帝国是如何继承地中海古代文明遗产?让我们跟随陈教授,穿越时空,寻找答案,更好地理解拜占庭文化在地中海世界漫长历史中的地位。

人物简介

陈志强

陈志强,1994年于亚里士多德大学获得历史与考古学博士学位,南开大学“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历史学)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世界史),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天津市历史学会会长,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会副会长、 南开大学东欧拜占廷研究中心主任、希腊研究中心主任。获得“希腊最高文学艺术奖”金质勋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为拜占庭史、世界中古史,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译著二十余部,获得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奖、 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后现代日常生活批判——以德里罗的《白噪音》为中心

主讲人 周敏
开始时间 2020年11月17日(周二)10:05
结束时间 2020年11月17日(周二)11:35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124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以德里罗之《白噪音》为研究对象,本文讨论了小说所展示的后现代日常生活场景,指出在以物、消费和媒介为主导特征的后现代科层社会,日常生活如何成为后现代文化的演练场,不过,其间上演的并非只是消费文化逻辑的所向披靡,相反,这里不单是主体退却的场所,也可能是主体得到建设的所在,就像现代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白色噪音一样,虽然枯燥,也能为人们提供保护。正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这些压迫性及抵抗因素的观察和呈现,德里罗实现了他对当代美国后现代社会的文化批判。

人物简介

周敏

周敏,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副主编,美国Explorations in Media Ecology 杂志编委,英国Open Humanities Press, Critical Climate Change Book Series 系列丛书顾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莱特”高级研究学者,曾任奥地利克拉根福大学讲座教授、加拿大滑铁卢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项目等多项,在Telos、《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The Transcription of Identities: A Study of V. S. Naipaul’s Postcolonial Writings、《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希利斯米勒选集》等学术专著、译著。曾应邀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泰国易三仓大学、特立尼达西印度大学等十余所海外高校进行学术讲座。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Born from the Earth: Myths of Autochthony in Ancient Greece

主讲人 Maria Fragoulaki
开始时间 2020年11月17日(周二)18:00
结束时间 2020年11月17日(周二)20:00
地点 腾讯会议 ID:840 798 593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Autochthony is a term which derives from two Greek words, and designates indigenousness and the idea that a community has always lived in the same place, thus they are not immigrants. In ancient Greece this idea was constructed around narratives involving mythical heroes and groups of people being sprung from the soil. The claim of being indigenous to the land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and ancient narratives of national pride and racial supremacy, and, like all myths of collective identity, is adjustable to different contexts and mindsets. In ancient Greek culture almost every Greek and non-Greek community could have a claim to autochthony, although those of a more panhellenic relevance stand out in our sources; prominent among these is the case of the ancient Athenians. In my talk, I will concentrate on ancient Athenian claims of autochthony and relevant myths, as described in textual and visual sources of the archaic and classical periods of Greek history (6th / 5th centuries BCE). I will also be explor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claim for the ancient Athenians at critical moments of their history, and its use in order to boost morale, create a sense of distinguished ethnic identity and justify claims of political dominance and expansion.

人物简介

Maria Fragoulaki

Dr Maria Fragoulaki is a lecturer in ancient Greek history in Cardiff University, Wales, UK. She specialises in Thucydides, an Athenian historian of the fifth century BC, known also for his influence on all history-writing until our day, modern political theory and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She also researches, teaches and writes on other Greek historians, such as Herodotus, Greek myth, collective memory and identity, and modern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classics. For more information See https://www.cardiff.ac.uk/people/view/73018--maria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在商务管理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主讲人 孙见山
开始时间 2020年11月20日(周五)19:00
结束时间 2020年11月20日(周五)20:30
地点 其他-腾讯会议ID:582908965
主办方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承办方 信息管理与决策科学系,人工智能数据工程中心,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应用实验室,科研与师资发展办公室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大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资源,发现隐匿于商务大数据中的有用知识,是实现大数据大价值的核心所在,是实现大数据在商务管理决策应用的基础。在数字化生活背景下,传统的管理正在变成数据驱动的管理,传统的决策正在变成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近年来,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因其在图像处理、语音识别和文本处理等方面的性能优势,为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技术路径。本报告将主要介绍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方法在商务管理决策中的一些应用研究,重点围绕消费者行为建模(标签预测、人格预测、信任预测、异常检测等)和个性化推荐方面(茧房效应和公平性问题)介绍最新研究成果。

人物简介

孙见山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6月获得香港城市大学信息系统专业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双博士学位。近年来,一直从事商务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电子商务与个性化推荐和社交网络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合肥市软科学课题项目以及合肥工业大学优秀青年A计划项目等多项课题。作为骨干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重点研发项目。在Tourism Management、IEEE TKDE、DSS、JASIST、IPM、IJPE、《管理世界》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SSCI期刊论文30余篇。目前,担任系统科学国际年会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 (HICSS)分会主席,网络空间数据科学国际会议 IEEE Data Science in Cyberspace (IEEE DSC) 分会主席,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编审会成员,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Internet Research、IEEE ACCESS 和 Information Discovery and Delivery等国际学术期刊客座主编。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单语学习词典的双语化

品牌 孔院之声
主讲人 于海江
开始时间 2020年11月19日(周四)19:00
结束时间 2020年11月19日(周四)20:30
地点 腾讯会议-(会议 ID:622 558 315)
主办方 孔子学院工作处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介绍单语学习词典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阐述单语学习词典双语化的理论依据、现实需要和操作方法。

人物简介

于海江

博士,主要从事英汉翻译和词典编纂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曾承担上海市"十五"重点图书项目《英汉大词典(修订版)》,任执行主编。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体验”与“表现” -- 从《演员自我修养》的翻译谈起

讲次 第 19 讲
主讲人 叶红
开始时间 2020年11月16日(周一)16:30
结束时间 2020年11月16日(周一)18:0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606
主办方 新闻传播学院
承办方 新闻传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主讲人:叶红 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

主持人:高凯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讲座内容概要:
(1)认识作家与作品
(2)在“体验”中感受作者的文字
(3)在“表现”中架设作家与读者的桥梁

人物简介

叶红

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为本科生主讲过的课程有俄语精读,俄语泛读、外贸俄语、俄罗斯文学作品选读、俄罗斯文学史、独联体各国概况以及俄罗斯文化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讲授“俄罗斯文化史”,为博士研究生讲授“经典作家研究”课程。撰写了专著《蒲宁创作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参与编写了“新世纪高等学校俄语本科专业系列教材”之《俄语综合教程》第三、第四册的教师用书与学生用书,参编《俄罗斯文学辞典》;在各类期刊和书籍上发表多篇论文,如《蒲宁与现代主义》(《俄罗斯文艺》)、《蒲宁在中国》(《俄罗斯文艺》)、《蒲宁艺术思维中隐喻弱化的特征研究》(《中国俄语教学》《Литературная судьба Бунинав Китае》(《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за рубежом》)等等。曾获2007—2008年度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教学奖;荣获2012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科研二等奖;荣获2012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成果资助出版奖(教育奖励基金海富通奖)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中国成员高校优秀课程共享

开始时间 2020年11月17日(周二)08:00
结束时间 2020年11月27日(周五)16:00
主办方 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亚太办公室
承办方 高级翻译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中国成员高校优秀课程共享”项目由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亚太办公室策划,通过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分享各自优秀课程提升学生口笔译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综合能力。
首轮共享的五门课程“中英文件翻译”、“口译方法论”、“政治概念翻译”、“模拟会议口译”、“会议管理”将在腾讯会议直播,由于参会人数限制,建议组织学生集体参会。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电影理论批评的认知与视野

讲次 第 18 讲
主讲人 李建强
开始时间 2020年11月16日(周一)13:00
结束时间 2020年11月16日(周一)14: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1教学楼-1245
主办方 新闻传播学院
承办方 新闻传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主讲人:李建强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高凯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电影理论批评具有各种类型和样式,不同的批评具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因此了解和掌握电影批评的一般规范,有其必要。但批评的传受行为,从总体上说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行为,选择机制支配着批评的视野与传播过程。所以从主体角度看,自身若干元素(非常规认知)尤其值得观照。本讲座将从重视第一感觉,善于坚守主见,注重抓好角度,着力开拓新意,努力挖好深井,极力彰显个性等留六个方面与听众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

人物简介

李建强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微电影研究会会长,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监事长,上海市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电影理论批评、影视文化研究,先后在《求是》《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电影新作》《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等报刊发表理论批评文章180余篇;出版《中国电影批评》《电影批评三论》《网络影评的生存状态及其发展研究》《我国微电影的发展与研究》《电影艺术鉴赏》《动画电影艺术鉴赏》等14本著作。

曾先后获中国高等教育首届改革与发展研究成果一等奖,首届中国电影节全国电影征文比赛一等奖,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优秀影片全国影评征文一等奖,中国军事题材全国电影评论一等奖,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奖;多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20余项,担任各种电影评论和国际、国内微电影大赛评委。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