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的问题与当下的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读《哈姆雷特》?

讲次 第 23 讲
开始时间 2020年10月29日(周四)18:00
结束时间 2020年10月29日(周四)20:00
地点 腾讯会议号:424 272 848
主办方 教务处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一部情节并不复杂的复仇剧为什么被誉为“最伟大的悲剧”?除了“活下去,还是一死了之”的生死纠结,《哈姆雷特》中还有哪些台词片段同样经典?除了复仇故事与生死纠结,哈姆雷特和《哈姆雷特》还提出了哪些迄今依然引人入胜的话题?讲课人将在“阅读经典”中,与大家分享阅读莎士比亚经典悲剧《哈姆雷特》的体会与思考,和大家一起走近莎士比亚,走进《哈姆雷特》。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全球变局中的数字中国:概念、源流与超越

开始时间 2020年10月28日(周三)13:00
结束时间 2020年10月28日(周三)14:30
地点 腾讯会议号码:561522142
主办方 新闻传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进化及其不满:世纪之交科幻小说中的未来人

品牌 思索讲坛
讲次 第 288 讲
开始时间 2020年10月29日(周四)18:30
结束时间 2020年10月29日(周四)20:3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东厅
主办方 团委 / 学生联合会,(校学生会)学术促进部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19世纪末和20年代初是英国幻想文学爆发式增长的年代,在这次幻想的浪潮中,19世纪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成为了诸多未来想象的基础,H.G.威尔斯等科学罗曼斯(Scientific Romance)作家奠定了许多在日后被视作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经典的主题。然而在畅想未来科技生活之时,19世纪人们也在同时警惕着科技对于“人”的冲击,并且在进化论的影响下,科技进步冲击正常人类生活这一经典的反科技论断有了新的具现形式,那就是科技将不光改变社会意义上的人,也将同时改变生理意义上的人。在1859年出版《进化论》之后,达尔文1871年出版的《人类的由来》更是明确地阐释了人的身体不是上帝依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不可改变的完美形体,而是和其他动物一样,是漫长的时间中为了适应自己生活环境慢慢演进的结果。于是当世纪之交的作者将目光投向遥远的未来时,他们很难不去想到当人类长期与科技共生之后人类本身会有怎样的变化,一时间,各种各样的未来人类在当时的幻想写作中频繁登场。而对于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生活在他们所幻想的未来中的我们而言,回顾世纪之交的未来人类想象则成了我们厘清当时的人对“何为人类”这一根本问题认识的捷径,也是在技术更进一步渗入我们生活的当下我们要如何定义人性如何保留人性这一难题的思想资源。通过集中关注一组世纪之交的科幻文本,尤其是英国作家E.M.福斯特的中篇小说《机器停摆了》,本次讲座将重返世纪之交的历史现场,体味想象人类未来的激动和焦虑。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语言政策与文化影响:法语语言连续性之探讨

开始时间 2020年10月27日(周二)17:00
结束时间 2020年10月27日(周二)18:30
地点 腾讯会议室(会议号:953 475 555 密码:102717)
主办方 法语系
语言 法语 Français
内容提要

本次讲座将从跨文化视角探讨语言政策与文化影响之间的联系。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文创作者 ——想象英语学习的另一种可能

开始时间 2020年10月24日(周六)20:00
结束时间 2020年10月24日(周六)21:30
地点 腾讯会议:605 849 171 https://meeting.tencent.com/s/fkgqnZbm3NrJ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文字创作紧紧依附于语言,因此用母语进行创作,不仅是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更容易被视作唯一选择。然而文学史向来不乏另辟蹊径者。前有用英语写作的波兰作家康拉德、俄裔作家纳博科夫,用法语写作的英国作家贝克特,后有用英文创作的华裔作家哈金、李翊云,用德语创作的日裔作家小川洋子。如今,在良好的英文教育下,已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的中国写作者加入这个行列,用英文等非母语进行写作、翻译,一条曾经鲜有人走的野路子开始初显形状。
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文创作者?我们为什么要用英文进行创作?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资源可以共享?在英语仍然占据垄断地位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鲜活的声音,撼动刻板印象,为对话提供不同且有益的视角。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英语”趣谈

讲次 第 14 讲
开始时间 2020年10月27日(周二)16:15
结束时间 2020年10月27日(周二)18:30
地点 Zoom (ID:99484462387 密码:779379)
主办方 高级翻译学院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品牌:研究生学术训练营
系列主题:口笔译跨学科研究

题目:“英语”趣谈
主讲人:Ian Anthony Newton(国际劳工组织前口译部门负责人,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
主持人:李正仁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执行院长)
日期:2020年10月27日(星期二)
时间:16:15~18:30
地点:线上、线下结合
线下:虹口校区1号楼一楼MBA案例教室(高级翻译学院2020级各多语种专业在读研究生参会)
线上:其他与会者通过Zoom会议参会(会议号99484462387,密码779379)
讲座内容简介:
英语是很多人学习外语的第一选择。英语是英国人专属的语言吗?英语在现代社会运转中有哪些作用?英语有被滥用吗?英语对其他语种的吸收是否促进了其发展?英语语言的前景如何?本次讲座将从英语演化发展的角度探讨这些问题。

报名方式:
本次讲座拟定300名学员,主要面向本校高级翻译学院2020级各多语种专业在读研究生,也欢迎本校其他专业在读研究生、青年学者在线参与。报名方式为填写以下问卷,按照提交时间先后顺序确定。报名链接:https://www.wjx.cn/jq/94885057.aspx

研究生学术训练营简介
为整合校内优秀学术资源、提升研究生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于2018年推出“上外研究生学术训练营”计划。第一批研究生学术训练营(2018-2019学年)于2019年6月结束,共举办了翻译研究等七个系列研究生学术训练营,分别由英语学院等七家单位主办。第二批研究生学术训练营(2019-2020学年)共有九个系列于2019年11月立项,主题涉及翻译研究、跨文化研究、口笔译跨学科研究、语言学研究、西语语言文化和拉美研究、信息素养、新闻传播学、金融科技与财务管理前沿理论与方法、质性研究与国际期刊论文发表等,分别由英语学院、跨文化研究中心、高级翻译学院、语言研究院、西方语系、图书馆、新闻传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主办。第三批研究生学术训练营(2020年秋季)共有十五个系列于2020年9月启动,分别由英语学院、法学院、西方语系、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法语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语言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图书馆、跨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研究生学术训练营的活动形式为高端学术讲座、工作坊和学术沙龙等,主要对象为本校在读研究生、青年学者,欢迎兄弟高校师生参加! (http://graduate.shisu.edu.cn/8852/list.htm)
研究生学术训练营之口笔译跨学科研究系列,由高级翻译学院主办。通过邀请在英语口笔译、多语种口笔译、翻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工作团队,以学术讲座、工作坊和博士沙龙等形式,分享各自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训练营面向全校硕、博士研究生(特别是翻译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旨在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开阔研究视野,提升研究生的学术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比较法视野下的中国民法典编纂史

品牌 法意讲坛
讲次 第 43 讲
开始时间 2020年10月30日(周五)14:00
结束时间 2020年10月30日(周五)16:00
地点 虹口校区-1号楼-208室
主办方 法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曹树基:菲律宾不拥有黄岩岛主权:基于17-19世纪西文古地图的分析

开始时间 2020年10月30日(周五)13:00
结束时间 2020年10月30日(周五)14:30
地点 松江校区-行政楼-129
主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承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国家形象的建构与海外传播

开始时间 2020年10月27日(周二)16:30
结束时间 2020年10月27日(周二)18: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270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在一个全球化的语境下全方位地构建中国的国家形象,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时这也是“一篇大文章”。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我们所要考察和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也即我们所建构的这个国家形象是给什么人看的?
毫无疑问,我们的任务是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国家形象,也即向世人讲述中国的故事。但是长期以来,在西方主流媒体的主导之下,世人对中国以及中国人多有误解,因此用世人所能读懂的语言来建构中国的国家形象就势在必行。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及中国人的形象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袭来已久的东方主义的影响,再加之主流媒体的炒作和任意建构,便形成了对中国及中国人的错误的甚至扭曲的形象。
但是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变化和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这种不正确的形象又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掌握自己的话语向世人讲好中国的故事,通过我们的讲述使得包括西方人在内的世人能比较正确地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特征。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永远保持进取心——对话英西汉职业译员

讲次 第 13 讲
开始时间 2020年10月26日(周一)19:00
结束时间 2020年10月26日(周一)21:00
地点 腾讯会议(会议号850 401 603)
主办方 高级翻译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品牌:研究生学术训练营
系列主题:口笔译跨学科研究

题目:永远保持进取心——对话英西汉职业译员
主讲人:韩硕(自由职业同传译员)
主持人:程喆
日期:2020年10月26日(星期一)
时间:19:00~21:00
地点:腾讯会议 (会议号:850 401 603)
讲座内容简介:
同声传译或会议口译是众多外语专业学生希望未来从事的职业之一,既与外语专业高度相关,又具有高度专业性,还体现工匠精神,收入也很有吸引力。然而,这个职业实际情况如何?即期疫情影响下现状如何?远期人工智能影响下前景如何?如何才能具备合格职业译员的条件?主讲人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回应,并从自由职业译员的角度,分享职业成长历程,交流职业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同时,还将分享外语学习以及口译学习的核心学习法则。

报名方式:
本次讲座拟定100名学员,本校在读研究生和青年学者优先录取,欢迎外校相关专业师生参与。报名方式为填写以下问卷,按照提交时间先后顺序确定。链接:https://www.wjx.cn/jq/94755132.aspx

研究生学术训练营简介
为整合校内优秀学术资源、提升研究生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于2018年推出“上外研究生学术训练营”计划。第一批研究生学术训练营(2018-2019学年)于2019年6月结束,共举办了翻译研究等七个系列研究生学术训练营,分别由英语学院等七家单位主办。第二批研究生学术训练营(2019-2020学年)共有九个系列于2019年11月立项,主题涉及翻译研究、跨文化研究、口笔译跨学科研究、语言学研究、西语语言文化和拉美研究、信息素养、新闻传播学、金融科技与财务管理前沿理论与方法、质性研究与国际期刊论文发表等,分别由英语学院、跨文化研究中心、高级翻译学院、语言研究院、西方语系、图书馆、新闻传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主办。第三批研究生学术训练营(2020年秋季)共有十五个系列于2020年9月启动,分别由英语学院、法学院、西方语系、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法语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语言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图书馆、跨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研究生学术训练营的活动形式为高端学术讲座、工作坊和学术沙龙等,主要对象为本校在读研究生、青年学者,欢迎兄弟高校师生参加! (http://graduate.shisu.edu.cn/8852/list.htm)
研究生学术训练营之口笔译跨学科研究系列,由高级翻译学院主办。通过邀请在英语口笔译、多语种口笔译、翻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工作团队,以学术讲座、工作坊和博士沙龙等形式,分享各自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训练营面向全校硕、博士研究生(特别是翻译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旨在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开阔研究视野,提升研究生的学术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