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掘中东研究的前沿议题、探讨中东田野调查的方法与经验、推动中东区域国别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将于2020年10月31日(周六)举办“中东研究田野调查青年论坛”。
本次论坛将围绕以下几个议题展开:
1. 中东研究中的田野调查案例分析
2. 田野调查与中东研究的理论检验
3. 田野调查与中东研究的知识再造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会议时间:2020年10月31日(周六)09:00~12:30
会议地点:上海市虹口区大连西路560号上外书店会议室
新闻报道
为发掘中东研究的前沿议题、探讨中东田野调查的方法与经验、推动中东区域国别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将于2020年10月31日(周六)举办“中东研究田野调查青年论坛”。
本次论坛将围绕以下几个议题展开:
1. 中东研究中的田野调查案例分析
2. 田野调查与中东研究的理论检验
3. 田野调查与中东研究的知识再造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会议时间:2020年10月31日(周六)09:00~12:30
会议地点:上海市虹口区大连西路560号上外书店会议室
新闻报道
2020年初以来,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在这场疫情中,上外合作共建的海外孔子学院经历了怎样的严峻考验? 上海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特邀六位坚守在一线工作的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来讲述新冠疫情中的孔院故事。
本场讲座陈新力院长将讲述一个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者眼中的美国疫情,以及当前形势下,美国的孔子学院如何开展工作和面临的挑战。
敬请关注下一次讲座:
主讲人:孔令涛(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题目:疫情下的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和中摩抗疫合作
讲座时间:11月2日(星期一)14:00-15:30
讲座平台:腾讯会议
会议ID:100 592 394
新闻报道
上外法学院“法意讲坛”第四十四讲
新闻报道
作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的西夏语,采用了汉字式文字记录,留下了大量的文献,其中反映的西夏语动词论元配置,很明显体现出一种三分(tripartite)格局来。基于类型学的视野,西夏语这种动词的论元配置特征,其实质在于论元本身的灵性(animacy,又译生命度)层级(hierarchy),当外论元灵性不高于内论元时,显性论元标记才是必有的操作,而通格、施格、主格、宾格等具体格位操作,也根据不同的配置模式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来。
新闻报道
品牌:研究生学术训练营
系列主题:口笔译跨学科研究
题目:中韩翻译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主讲人:文勇哲(上海训民正音翻译有限公司 创始人)
主持人:昔秀颖
日期:2020年10月29日 星期四
时间:13:00~15:00
地点:虹口校区3号楼124
讲座内容简介:
随着5G、人工智能时代来临,语音识别技术、云计算和神经网络翻译系统(NMT)的发展将会给翻译业务带来巨大冲击,翻译业务面临颠覆、改变和升级。主讲人将回顾过去三十年的中韩翻译市场发展,分析现状,展望未来,主要讨论中韩翻译专业学生如何应对变化,以中韩翻译需求为导向,成为满足中韩翻译市场需求的优秀译员。
报名方式:
本次讲座拟定40名学员,在校内举办。因疫情期间非本校师生入校需申请许可,本讲座仅对本校师生开放。报名方式为填写以下问卷,高级翻译学院朝鲜语口译专业在读研究生优先录取,其他报名者按照提交时间先后顺序确定。链接:https://www.wjx.cn/jq/94912305.aspx
研究生学术训练营简介
为整合校内优秀学术资源、提升研究生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于2018年推出“上外研究生学术训练营”计划。第一批研究生学术训练营(2018-2019学年)于2019年6月结束,共举办了翻译研究等七个系列研究生学术训练营,分别由英语学院等七家单位主办。第二批研究生学术训练营(2019-2020学年)共有九个系列于2019年11月立项,主题涉及翻译研究、跨文化研究、口笔译跨学科研究、语言学研究、西语语言文化和拉美研究、信息素养、新闻传播学、金融科技与财务管理前沿理论与方法、质性研究与国际期刊论文发表等,分别由英语学院、跨文化研究中心、高级翻译学院、语言研究院、西方语系、图书馆、新闻传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主办。第三批研究生学术训练营(2020年秋季)共有十五个系列于2020年9月启动,分别由英语学院、法学院、西方语系、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法语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语言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图书馆、跨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研究生学术训练营的活动形式为高端学术讲座、工作坊和学术沙龙等,主要对象为本校在读研究生、青年学者,欢迎兄弟高校师生参加! (http://graduate.shisu.edu.cn/8852/list.htm)
研究生学术训练营之口笔译跨学科研究系列由高级翻译学院主办。通过邀请在英语口笔译、多语种口笔译、翻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工作团队,以学术讲座、工作坊和博士沙龙等形式,分享各自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训练营面向全校硕、博士研究生(特别是翻译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旨在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开阔研究视野,提升研究生的学术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新闻报道
内容涵盖德国新冠肺炎疫情及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的德国教育以及德国教育系统防疫抗疫的启示。将重点介绍德国疫情下大中小学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国家采取的措施、疫情对学生影响等。
新闻报道
> 论坛嘉宾:
陆恺甜
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专著《西班牙语语法一点通》
罗莹
常州大学,出版专著《生成词库视角下中西语位移动词研究:聚焦多义现象》
宋尽冬
东南大学,出版专著《基于中国西班牙语基础阶段学习者口语语料的名形性数一致习得研究》
晏博
北京外国语大学,出版专著《拉丁美洲文学经典评析》
袁艳
西南科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出版专著《融入与疏离:华侨华人在古巴》
张慧玲
北京大学,出版专著《西班牙语习语研究》
> 主持人:
李戈
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专著《汉西主语省略现象研究》
唐雯
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专著《类型学视角下的西语形容词定语在名词短语中的位置及其与汉语形容词定语的比较》
新闻报道
从2015年我国提出大数据战略,要建设数字中国,到今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把数据要素和土地、资本并行,我们正迎来数字经济时代。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为核心的增长极之一。去年我国数字经济总产值达到35万亿,占GDP比重的35%。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进程中,各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有何差异,面临哪些共性和个性问题,国际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有怎样的启示,这些将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请同学们填写问卷进行预约:https://www.wjx.cn/m/95258759.aspx,提交问卷即表示预约成功,谢谢!
新闻报道
比较文学是外语学科五大方向之一,也是外语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比较文学将中外文学相沟通,将中外文化相观照,将人文学科各个对象相系连。学习比较文学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有着特殊的意义。本讲座将介绍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通过中外文学的生动事例,阐述学习比较文学的意义,讲解比较文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主持人简介:
高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院长。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员会委员,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日本学会理事,国际芥川龙之介研究会会员。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日本近代文学名家名著导读”主讲教师,上海市高校精品课程“日本近现代文学选读”“日语写作”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近代文学、中日比较文学研究,曾赴日本爱知大学等从事合作研究。近年著作有《“疾首蹙额”的旅行者——解读芥川龙之介的中国之行及其<中国游记>》等,译著有《厨房太平记》(原作谷崎润一郎)等。
新闻报道
外国文学、语言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是外语学科五大研究领域。这五大研究领域,既是外语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内容,也是外语学科人才培养的学术方向。外语学科不是仅仅学外语的学科,而是在帮助学生提升外语能力的同时,进入这五大知识领域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学术研究方法,为成为高端外语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实现我校“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外语学科新生从一开始就对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研究领域有所了解。我们特邀请我校资深学者举办“外语学科新生学术引领计划”通识教育系列讲座,以展现外语学科的人文魅力,引领同学们进入外语学科的精彩世界!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