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blem of culture in social, cultural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its potential solu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sociocultural models

开始时间 2019年04月08日(周一)09:00
结束时间 2019年04月08日(周一)17:00
地点 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04
主办方 跨文化研究中心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Lecture series:

The problem of culture in social, cultural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its potential solu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sociocultural models

Dr. Chirkov will start his presentation by articulating some of the basic problems in understanding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e’ in social, cultural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 psychology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Then, he will articulate one of possible solutions of this problem – the theory of sociocultural models. Sociocultural models (SCMs) are a structured set of prescriptions of how people interpret the world, other people, communities, and themselves; they are a set of scripts for acting in accord with these interpretations. These models are developed by people’s cultural communities and they are learned and internalized by their members as validated recipes for their lives and actions. Members of communities continuously co-construct their SCMs by enacting them through their everyday interactions. Culture is described as a distributed network of specialized SCMs that guide community members’ lives in different domains. According to the TSCM,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people’ actions and experiences, researchers first must examine the system of SCMs that these people were born into - the public aspects of SCMs. Subsequently, researchers must investigate how these people act, experience, and live through these models – the internalized aspects of SCMs – and determine what roles their autonomous agency and self-determination play in their existence. To study SCMs, researchers use methods such as person-centered ethnography, interviews, and experiments.

*The first of the series, Monday's will be a Workshop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教学系统设计在企业人才发展中的应用

开始时间 2019年04月08日(周一)15:00
结束时间 2019年04月08日(周一)16:3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T220
主办方 国际教育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本次学术讲座为“智慧教育论坛”系列讲座第3期活动,李仁根博士将为大家带来“教学系统设计在企业人才发展中的应用”主题讲座,介绍教学系统设计在企业人才发展、培训、绩效改善中的应用。此外,也通过这种应用和经验,介绍和探讨教学系统设计、教学技术学专业的同学如何在企业贡献自己所学、培养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
李博士早年在美国留学,师从印第安纳大学的Molenda教授、佛罗里达州大的摩尔根教授,也聆听过加涅教授的课、与他讨论、切磋过教学设计的来龙去脉。此次讲座将根据李博士在企业30多年在培训、企业大学、教练和导师技术方面应用教学系统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经历,分享我们这个专业在企业中的价值和优势(如系统思维,目标导向,敏捷学习)和短板(如线性思维,缺乏内容专长)。同时,也探讨今天的研究生、本科生可以怎样去看待和学习自己的专业,准备发展自己的职业。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学有度,行有疆,唯思无界

开始时间 2019年04月02日(周二)18:30
结束时间 2019年04月02日(周二)19: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1教学楼-133教室
主办方 国际教育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与方针,国际教育学院全面践行“全课程、全员育人”的立德树人理念,鼓励教师肩负起“三个传播,三个塑造”的时代重任,特推出“爱•分享•领航”研讨会(“Love. Share. Lead” Seminar)系列。
研讨会主要围绕“人生体悟,学术引领,教学心得”三个主题,由教师自选话题与时间,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进行活动预约。每次活动邀请一位主讲老师,学生人数不限,时长1小时左右。 一方面,活动将帮助学生孵化学术创作,丰富学科知识体系,规划学术及职业生涯,另一方面,参与教师则可以更好地倾听学生心声,与学生共同探讨人生重大命题及学科最新发展动态,进而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搭建互动交流平台,传播影响力,将其打造成学院思政建设品牌项。
从大山求学,知青插队到恢复高考后奔赴港大读书,最后至英国求学。在学术的道路上,郑老师一共遇到了七位足以影响他一生的恩师。此次研讨会,郑新民老师将与大家分享: 自身学习经历、进入学术界前后的亲身经历和心路历程。关于SLRC (Simon's Learning and Research Community),郑老师也将分享其来由、发展和运作模式。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从逍遥园到大慈恩寺:中古译场制度之比较

开始时间 2019年04月09日(周二)14:00
结束时间 2019年04月09日(周二)16:00
地点 松江校区-行政楼-124教室
主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上受佛教影响甚大,但从翻译史的角度客观看待佛教翻译者却不多见。本讲之目的即在介绍佛教译史上最重要的译场制度,拟就后秦鸠摩罗什的逍遥园译场及唐代玄奘的大慈恩寺译场加以发微,探讨学界所谓“讲经译场”与“专业译场”之间的不同。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文学翻译的策略

讲次 第 64 讲
开始时间 2019年04月04日(周四)18:00
结束时间 2019年04月04日(周四)19: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124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中国翻译的传统派把文学翻译视为艺术,重视读者的审美习惯(诗学传统)和译者的创造,其原因主要是把文学看作是一种跨文化的、普遍的艺术形式,因此提出“神似”、“化境”等翻译标准。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各文化之间的交流,文学的民族性越来越显著。美学价值和语言与文化一样,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在翻译中追求一种超文化的美学价值是徒劳的。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传达原文的美学价值的话,提倡所谓“神似”、“化境”等只能越走越远。如何体现各文学的民族特点成了翻译研究必须考虑的问题。根据功能主义的原理,本讲座讨论文学性、形式翻译的可能性、追求美学效果的谬误等问题。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研究生论文写作的策略

开始时间 2019年04月04日(周四)14:50
结束时间 2019年04月04日(周四)16:2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264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在校所学的理论、方法的一次实践,也是结业检验考核。把学到的语言学理论、文学、翻译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真正应用到研究实践当中,解决(学术/理论)问题。目前国内研究生论文部分比较薄弱。此次讲座结合研究生学位论文特点,重点分析以下几点:论文的基本要求、怎样选题、研究方法的描述、比较模式的选择、如何处理数据、解读、解释,以及常见问题。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文化交流与中日关系

开始时间 2019年04月01日(周一)09:30
结束时间 2019年04月01日(周一)11:30
地点 虹口校区-1号楼-707室
主办方 新闻传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英帝国终结中受迫性迁徙的历史考察

开始时间 2019年03月29日(周五)18:00
结束时间 2019年03月29日(周五)19:30
地点 松江校区-小别墅-23号
主办方 英国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20世纪的受迫迁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除了战争及大陆帝国崩溃 政权更迭和相关政策等之外,非殖民化成为引人注目的重要因素 二战后英帝国开始崩溃,非殖民化应运而生,难民潮等受迫迁徙亦随之出现,席卷帝国各地。概括而言,英帝国终结及非殖民化对这场受迫迁徙的产生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帝国殖民压迫造成殖民地治理危机; 帝国向民族国家的国家形态转变产生联动效应; 帝国终结引发社会秩序失衡 因此,对英帝国而言,帝国及其不平等的殖民统治是难民产生的根源; 帝国实力下降导致的行政和控制力下降,提供了难民产生的基本条件; 帝国镇压民族主义抗争的举措直接制造了大批难民;帝国终结造成的难民问题对相关国家和地区及其国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参考阅读材料:
1. 潘兴明:《帝国治理——关于世界秩序的历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2. 潘兴明:“新航路开辟后的大迁徙”,《南京大学学报》,1993年3期
3. 续建宜:“二十世纪英国移民政策的演变”,《西欧研究》,1992年6期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问题探析

开始时间 2019年03月29日(周五)13:30
结束时间 2019年03月29日(周五)15:00
地点 松江校区-小别墅-23号
主办方 英国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英帝国向英联邦的转型,经历了较漫长的渐进过程。二战后,丘吉尔政府继续推行非殖民化 政策,继续推动英帝国向英联邦的转型。其政策原则和目标是在英联邦的框架内逐步实现殖民地的自治。导致这场转型的因素有:第一,民族主义运动对英国的殖民统治造成巨大的冲击;第二,英国国家利益是决 策的基础;第三,冷战的新形势促使英国调整其政策;第四,反殖民主义运动成为世界潮流;第五,英国的资源和力量已经难以维持庞大的帝国体系。就丘吉尔个人因素而言,还在于:其一,丘吉尔将英国国家利益 置于政府决策的优先位置之上;其二,丘吉尔在冷战中的立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其三,丘吉尔将维持英美 特殊关系视为对外关系的基石。总之,丘吉尔在相当程度上顺应了非殖民化的潮流,实际上违心地成为了大英帝国的掘墓人之一。因此,丘吉尔政府的非殖民化政策对英帝国向英联邦的转型的继续和完成,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参考阅读材料:
1. 潘兴明:《丘吉尔与英帝国的非殖民化》,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8年
2. 张顺洪:“论英国的非殖民化”,《世界历史》1996年6期
3. 潘兴明:“丘吉尔的战时帝国政策与非殖民化”,《学海》,2004年2期
4. 潘兴明:“试析非殖民化理论”,《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3期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政治认同及其中国语境

开始时间 2019年04月01日(周一)08:15
结束时间 2019年04月03日(周三)09:45
地点 松江校区-行政楼-227
主办方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欧亚班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本讲座不对外开放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