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1922-1988)通常被认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奠基人,讲座通过总览其著作,如《文化与社会》、《乡村与城市》等,考察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起源。威廉斯最初作为一名文学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只有将文化作为“一种生活的总体方式”进行研究,才能真正理解文学作品本身。本讲座同时集中探讨威廉斯对文化的唯物主义理解所产生的影响。
新闻报道
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1922-1988)通常被认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奠基人,讲座通过总览其著作,如《文化与社会》、《乡村与城市》等,考察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起源。威廉斯最初作为一名文学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只有将文化作为“一种生活的总体方式”进行研究,才能真正理解文学作品本身。本讲座同时集中探讨威廉斯对文化的唯物主义理解所产生的影响。
新闻报道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请从选题到论证都需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具有较宏大的学术视野,从相关理论视角进行综合论证,凸显问题意识。申请书的写作也需有相应的策略,从理论出发,确定分析的主题及框架。本讲座主要分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的选题定位和论证思路,以及相关的写作策略。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09:00-09:40
沈卫荣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
东方主义、内部的东方主义和东方主义的内化——今天的我们依然还是香格里拉的囚徒吗?
09:40-10:20
陈建洪 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哲学系(珠海)教授
海洋中国与世界秩序
10:40-11:20
黄达远 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教授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双边疆的整合
11:20-12:00
章永乐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门罗主义”概念的反复书写和跨国旅行:空间,自治与霸权
14:00-14:40
施展 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教授
在古今之变中打通“中国”的尝试
14:40-15:20
杨成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世界之中国与中国之世界:国际失序时代的中国自我表述与被表述
15:40-16:20
邱轶皓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混一区宇:作为视野与方法的蒙古帝国
16:20-17:00
王献华 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刘家和著《史苑学步》作为一部“新·全球文明史”导论
2019年5月26日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25号小别墅二楼会议室
09:00-12:00
四人谈:新时代文史研究的问题意识
主讲人:
刘擎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主任
章永乐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施展 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教授
邱轶皓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主持人:
王献华 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所长
14:00-17:00
四人谈:史学视野中的区域国别研究
主讲人:
黄达远 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教授
杨成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李永晶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王献华 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所长
主持人:
施展 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教授
新闻报道
作为一种跨文化研究理论提出以来,汉学主义引起了较为广泛的注意,但批评意见中有一个看法,即汉学主义是东方主义和后殖民理论的翻版。本讲座重申:汉学主义走的不是政治意识形态批判路径,而是以文化无意识为理论基础的文化反思路径,因而不是东方主义和后殖民理论的翻版。本讲座的主旨是:由于殖民主义500年的扩张历史, 殖民主义的影响在全球无处不在,殖民者和被殖民者都深受其影响,只是表现方式大相径庭。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无意识就是殖民无意识。通过分析反思殖民无意识的产生、心理机制、运作以及在不同社会和不同身份的人群中的表现,不仅有助于前殖民宗主国家的人们对自己的文化无意识进行批判性反思,而且可以使第三世界的人们认识自我殖民和精神殖民的危害,从而完成彻底的去殖民化。为了避免误解,从文化无意识的去殖民化来看,汉学主义也许应改称为 “文化反思理论”。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