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十七年(1949-1966)中国翻译话语体系研究

品牌 博士沙龙
讲次 第 286 讲
开始时间 2018年01月04日(周四)18:30
结束时间 2018年01月04日(周四)20:30
地点 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06室
主办方 研究生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本讲座考察建国十七年时期中国翻译话语的生产。它所涉及的内容和以往研究有很大不同。这里既不研究翻译史,也不研究纯理论,既不是译本研究,也不是翻译家和翻译过程研究,而是考察有关翻译的认识、知识和真理产生的过程以及实践方式,即翻译话语研究。这对中国翻译学的学科建设而言是必要而基础的工作。之所以选择从话语的角度进入这一比较安静的领域源自以下两个问题。
其一,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生产的失衡。众所周知,建国后十七年中国的外国文学翻译极为繁荣,虽然翻译什么、如何翻译、怎样阐释等等均受到当时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但不可否认外国文学的翻译的确给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即便单纯从数量上来说,这一时期绝对称得上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大高潮。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面对如此丰富的翻译实践,翻译理论成果却仅有“神、化”说这两家之言。实践与理论之间数量上的失衡令人怀疑是否还存在一个被压抑的他者历史?更进一步,在内容上,“神、化”说特有的中国传统美学品质与翻译实践的政治环境之间截然不同,两者之间因文艺与政治的分野产生了巨大的张力。
其二,翻译理论或话语的历史性。翻译理论的生产不是处于真空的环境。傅雷的“神似”论来自他在1951年《高老头》重译本的序言,但自发表以来一直并未引起大范围的关注。这与他个人的政治遭际是否有关值得深究。钱钟书的“化境”说首次出现在《林纾的翻译》一文。此文刊于1964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学研究集刊》第一册。两年后文革爆发,它因此沉寂了十多年之久。这也就是说,“神、化”说在它诞生的那个年代因为种种原因,并未得到如今天这般的经典地位。这进而引出了两个我们必须直面的重大问题:第一,如果“神、化”说并未在十七年时期产生任何重要影响,那么这一时期主导性的翻译理论到底是怎样的?在由80年代及以后不断的历史书写所建构的十七年翻译理论“大历史”的背后,是否还存在一个隐形的、被压抑的“小传统”呢?第二,作为一种观念的翻译理论并非产生于真空之中,它与翻译实践密切相关,与它诞生的那个特定的历史语境有某种直接或间接的互文关系。不仅如此,翻译理论和译本一样,其经典地位也是被建构出来的,这表明我们必须将翻译理论视作一种生产过程。

博士沙龙期待您的参与和交流!
上外博士沙龙工作坊

欢迎您关注上外博士沙龙!
[1]博士沙龙新浪微博:http://weibo.com/sisubssl;
[2]博士沙龙腾讯微博:http://t.qq.com/boshishalong;
[3]博士沙龙微信公众订阅号: 上外博士沙龙(boshishalong)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论新闻标题中“料”字的语义演变

讲次 第 3 讲
开始时间 2017年12月29日(周五)13:30
结束时间 2017年12月29日(周五)15:00
地点 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04会议室
主办方 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本文从多个方面证明了近些年来新闻标题中的“料”字正在经历从“[猜想] > [可能]”的语义演变。核心问题是,新闻标题“S + 料 + V(O)”格式是“料”字演变出可能义的句法环境,并要求此格式中的“料”的施事须是记者(作者、机构等),不能是主语S,主语S与谓语(中心)V应是主谓关系或者施动关系。新闻标题作为“语言特区”的类型之一,具备“料”字从“[猜想] > [可能]”的特殊句法环境。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中东的民族问题与中东的现代民族国家

开始时间 2017年12月29日(周五)15:00
结束时间 2017年12月29日(周五)17:00
地点 虹口校区-6号楼-704室
主办方 中东研究所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场所研究:“一带一路”民族志与文化话语叙事

开始时间 2017年12月27日(周三)16:00
结束时间 2017年12月27日(周三)17:30
地点 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04室
主办方 语言科学研究院,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场所(place) /空间转向是当代人文与社会科学融合的重要平台和创新机制。本讲座介绍语言学科如何介入一带一路遗产地的研究,用语言民族志和文化话语方式研究历史场所和文化景观。讲座以孔孟文化遗产地为例,提出体现中华传统的地方观和语言观,通过考镜源流的民族志,充分展示围绕特定场所的古文献记载、西方旅行家日记和照片、当地居民口述史等跨越时空的多模态文本资源。通过互文性的深度空间叙事,赋予历史场所和景观以鲜活的生命,使语言不仅成为重现、维持和激活传统文化的载体,也直接参与到场所的建构之中。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互联网+视域下的语言与全球传播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

开始时间 2017年12月29日(周五)09:00
结束时间 2017年12月30日(周六)17:00
地点 虹口校区-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
主办方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承办方 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China's Relations with Iran and Saudi Arabia

讲次 第 七十三 讲
开始时间 2017年12月26日(周二)10:00
结束时间 2017年12月26日(周二)11:30
地点 虹口校区-6号楼-中东所704会议室
主办方 中东研究所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学术讲座
主持人:潜旭明 副研究员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翻译技术的现状、发展与未来

开始时间 2017年12月30日(周六)09:15
结束时间 2017年12月30日(周六)09:45
地点 虹口校区-1号楼-MBA教室
主办方 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世界文学视野下的澳大利亚文学:历史、现状与未来

讲次 第 13 讲
开始时间 2017年12月27日(周三)10:05
结束时间 2017年12月27日(周三)11:35
地点 松江校区-第4教学楼-420教室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现代汉语非常规句法结构的浮现和演化

开始时间 2017年12月21日(周四)18:00
结束时间 2017年12月21日(周四)20:00
地点 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04室
主办方 研究生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现代汉语中非常规结构数量巨大,使用频率较高,是语言研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此研究,不仅体现了研究的跨度和研究对象的综合性,也是基于动态语言观在汉语研究中的一种较为全面深入的探索。本研究可以为语言其他相关现象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论上的启示,也可以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参考。
主持人:研究生会学术部张琪(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级金融硕士)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巡回展览画派: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珍品展

开始时间 2017年12月15日(周五)09:00
结束时间 2018年03月04日(周日)17:00
地点 上海博物馆第二展厅
语言 汉语,俄语 Pусский
内容提要

继先后推出“北方之星:叶卡捷琳娜二世与俄罗斯帝国的黄金时代”“宝光璀璨:法贝热珠宝艺术展”和“盛世威仪:俄罗斯皇家军械珍藏展”之后,上海博物馆于今年再度与俄罗斯的重量级博物馆合作,共同举办“巡回展览画派: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珍品展”,集中向公众呈现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时代价值与艺术成就。

本次来展的作品均为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的珍藏。该馆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艺术收藏馆之一,其馆名得自于它的创建者帕维尔•米哈伊洛维奇•特列恰科夫先生。该美术馆拥有世界上最完整、最重要的“巡回展览画派”作品收藏,有着“巡回展览画派之家”的美誉。
“巡回展览画派”集结了19 世纪下半叶俄国一批才华横溢、思维活跃、追求民主的艺术家,是一个有别于官方“学院派”的自由创作社团。伴随着巡回艺术展览活动的开展,“巡回展览画派”也逐渐成为俄罗斯艺术史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艺术创作团体之一。本次展览以凸显“巡回展览画派”的主题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为主,通过风俗画、肖像画、风景画和历史画等四类代表作的呈现,反映“巡回展览画派”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思考与关切。其中,风俗画在本次展览中占主导地位,作品既有揭露俄国当时的现实问题,也有弘扬值得肯定的社会现象。展览在区分绘画题材的基础上,以纵向的时间轴为主线,从“巡回展览画派”的肇始一直讲到后期的艺术新动向。除此之外,有心的观众将会发现,展览还特别借助于横向比较的方式,凸显出“巡回展览画派”与“学院派”作品在内容主题和艺术技法上的差异,更直观地反映出前者的社会功能和创新意识。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