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话语的较量——中美军事战略的文化话语研究

开始时间 2016年05月24日(周二)18:30
结束时间 2016年05月24日(周二)20: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4教学楼-427教室
主办方 研究生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多年来,中国的军事白皮书受到西方政府、军方、媒体、学界的质疑、排斥、歪曲甚至诬蔑。本文从文化、话语、传播的整体多元视角出发,对中国2015发布的军事战略白皮书与美军参联会同年发布的战略报告进行比较,探索两方面的问题:一,中美军事战略的根本差异在哪?二,作为国防行为,两军的政策话语之间形成什么样的战略态势?通过描述、阐释、分析与评估,文章指出:中国的军事战略话语,因其文化特殊性和包容性,值得美国西方乃至整个世界认真对待,而不能以己度人;由于美国的军事战略话语存在道德疑点和逻辑漏洞,中美之间乃至国际社会必须开展全面、深入、细致的军事战略对话与批评。此外,文章还提出了国防政策、军事战略研究中应该探索的新问题。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刑辨律师的技艺与苦乐

开始时间 2016年05月20日(周五)13:30
结束时间 2016年05月20日(周五)15:30
地点 虹口校区-1号楼-211室
主办方 法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从跨文化视角看城市品牌营销

品牌 博士沙龙
讲次 第 227 讲
开始时间 2016年05月24日(周二)14:00
结束时间 2016年05月24日(周二)16:00
地点 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06会议室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城市研究学者越来越关注城市发展尤其是城市品牌营销的言语交际性质。然而,其有机相连的(跨)文化性质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对发展中国家城市品牌的国际营销的案例研究,我们对中国著名的旅游历史名城杭州进行深入、系统的文化话语阐释和评估,重点关注其特点、问题和优势。我们首先提出发展中国家城市品牌国际营销是一种以发展为目标的跨文化话语现象。然后,我们通过搜集和分析来自各类信息渠道(互联网、机构、采访、报纸、博物馆等)的材料,对杭州的一系列品牌国际营销实践活动(市政管理、会展、节日、国际访问、网页、竞赛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为发展中世界的城市品牌营销提出了一些建议。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田野录音与声音行走作为人类学研究方法

开始时间 2016年05月26日(周四)15:00
结束时间 2016年05月26日(周四)17: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1教学楼-120教室
主办方 新闻传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我们时时刻刻沉浸于各种声音中。声音承载着一个城市多层的社会、文化、环境信息,但却很少被关注。文化和社会研究者们通常大量依赖于视觉资料,包括影像、图片、文字,来理解和构建关于自我、他者以及社会、文化的知识。而在此次讲座中我想强调,声音是至关重要的感知和理解社会的元素。同时,我将通过案例分析,阐释田野调查中声音与影像作为素材的关系,以及,田野录音和声音行走如何作为人类学研究方法。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以摄影作为方法:台湾摄影史的田野想象与调查观

开始时间 2016年06月02日(周四)15:00
结束时间 2016年06月02日(周四)17: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1教学楼-120教室
主办方 新闻传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作为历史上政数度更替、身世堪称曲折的移民岛屿,台湾摄影史有着脉络特殊且不可化约的演变历程。爬梳期间,无论是传教士的好奇猎奇、各个政权的统治需求、人类学家的调查狂热、对民间的探求纪录,乃至于当代性的影像介入,背后都常可见到一种对于研究对象的田野式想象,并反映了各自迥异的调查态度。它们有些严谨科学,有些定位松散,若干充满现实需求,但亦有充满理想性的介入之举。本场讲座将从各个时代中挑选出一些重要的例子,以这些「碎片」作为讨论并想象台湾摄影史的切点,最终要问的议题是,影像之于现实的关系,究竟为何?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后冷战时代的“美国性”反思

开始时间 2016年05月30日(周一)10:00
结束时间 2016年05月30日(周一)11: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204教室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冷战的结束为西方自由主义吹响了胜利的号角,却为绝对赢家的美国带来了“胜利的焦虑”。 没有“邪恶帝国”的苏联作为“他者”,美国又将如何定位“自我”?事实上,在美国保守派看来,冷战为美国消除了“外忧”,却从未减轻“内患”,美国在一致对外、与共产主义斗争的同时,在国内还经历着一场“文化战争”,这关乎“我们是谁”的大问题。与此同时,美利坚“分”众国的担忧使多元文化主义也成为世纪之交美国学界的争论焦点。新世纪伊始,9•11事件给予美国必胜论致命的一击,噩梦之后的美国人能否继续“美国梦”?在新千年之交、特别是横跨冷战胜利和9•11灾难的十余年,美国作家和思想家纷纷投身有关“美国性”的大讨论,反思美国“自我”的危机、探究“美国性”的本质、寻求解决当代美国困境的出路。讲座将结合后冷战时代出版的四部美国小说,读解“美国性”及其相关的争议热点,探讨美国长久以来“自我反省—自我新生”的传统。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A Strong Poet: John Milton and his Paradise Lost

开始时间 2016年04月26日(周二)18:00
结束时间 2016年04月26日(周二)20: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126室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To begin with, John Milton’s Paradise Lost is the best and greatest long poem in English. What was the background of its production? What was the Weltanschauung like at the time in England and Europe? Why would Milton be considered, in the American critic and scholar Harold Bloom’s term, a representative “strong poet”? What kind of experiments with poetic forms did Milton carry out, in preparation for the composition of his magnum opus? What accounts for his generic choice of writing it in the epic form? What is the structure of Paradise Lost? What is Milton’s power of descriptive art displayed in the work? And finally, why do we need to read the work as a student of English? These are some of the questions to be asked and considered in the talk.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Michel de Montaigne and the English Essay

开始时间 2016年04月27日(周三)18:00
结束时间 2016年04月27日(周三)20: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365教室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The French writer Michel de Montaigne initiated the use of the term essay, and his works have since represented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essay as a literary genre. Who are some of his forerunners in such an “experiment”? Why should Montaigne be considered not only as a representative of his time, the Age of Renaissance, but also a precursor of Modernity as well? What subjects does he cover in his three books of essays? What are som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writings? How is Montaigne’s influence in the English tradition, and in particular, tha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glish essay from Francis Bacon, Addison and Steele, to Charles Lamb and William Hazlitt, and then onto Robert Louis Stevenson? Also, why should we study Montaigne and the great English essayists today, as Chinese students of English? These questions are to be addressed in the talk, and the speaker will share some of his “brainstorming” with his fellow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English in the audience.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静湖读书会(第18期):翻译学专场

开始时间 2016年04月18日(周一)18:00
结束时间 2016年04月18日(周一)20: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4教学楼-310教室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本期两位分享人将从实践与传播两个视角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他们所理解的翻译。
分享会的第一部分要向大家推荐的书中,《英汉对比研究》是一部专门为指导实践而生的书。做实践自然是实干英雄,假如我们再有这么一部从英、汉言结构差异入手指导我们实践的书,那么我们也许会少走一些弯路;另一本《红楼梦》的“西游记”则会慢慢地领着你赏析《红楼梦》翻译。无论你细细品读过《红楼梦》也好,对《红楼梦》只有遥远的兴趣也罢,这本书一概不问的。作者只是手把手地向你展现翻译这个活动遇到文化泰山时的种种妥协、无奈、突破、创造。其中撷取的例子无论是中外译者书写的性灵,还是他们“旬月踯躅”,“三年两句”的辛劳成果,都足以让你更加充分地体悟到翻译的真谛。
第二部分则转入“传播”这个话题,实践书写的完成并不是译文命运的全部。当前语境下,我们更需要的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着力构建‘大外宣’格局”、“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分享人借此种种概念想强调中国政府在对外传播工作方面层层推进的主张,实际上对翻译这一对外传播的重要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最传统的文学翻译不同,以提升中国软实力为目标的汉译外不该是自以为然的“妙笔生花”,而应着力抵达目标读者的内心。面对新的时代要求下生成的多元翻译语境,以翻译“文化转向”的跨学科性为借鉴,我们不妨诉诸“受众第一、效果为上”的西方修辞学和传播学的力量,重新诠释中国国际化背景下的汉译外活动。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古典音乐与西方思想史的流变

品牌 博士沙龙
讲次 第 222 讲
开始时间 2016年04月21日(周四)18:30
结束时间 2016年04月21日(周四)20:30
地点 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04会议室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自古希腊以降的西方思想史,一直与不同时期的各种艺术形式相辅发展。绘画、文学、戏剧、建筑、雕塑等都集中体现西方文化的诸种精神,而古典音乐更是西方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与精神线索。讲座追溯西方思想史与西方古典音乐的源流,分别考察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派、现代派等古典音乐流派与西方思想史发展的联系,将思想文化与古典音乐进行互释,以文化史眼光与汇通精神重新审视艺术。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