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分钟信息素养公开课08 | 利用Python轻松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讲次 第 8 讲
主讲人 何秀全
开始时间 2023年11月27日(周一)14:00
结束时间 2023年11月27日(周一)15:3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J318
主办方 图书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你是否常因一些看起来简单却又重复的任务而感到烦恼?是否曾想:“如果我能编写一个小程序,让计算机自动完成这些工作就好了。”学习编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本讲座将向大家展示如何入门Python,并利用它来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人物简介

何秀全

资源与技术保障中心
图书馆IT工程师。具有十余年的IT管理服务和计算机课程教学经验,喜欢分享、乐于助人。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AIGC 助力研究生学术突破(上)

主讲人 谢亚南
开始时间 2023年11月30日(周四)14:00
结束时间 2023年11月30日(周四)16:00
地点 腾讯会议:890753667
主办方 图书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数智时代,携手AIGC 突破学术困境!聚焦选题破冰、高质量研究设计、高效阅读文献以及快速文献综述,助你开启学术研究的新境界。AIGC 将带你攻克数据处理、图表解读和材料分析等难题,为你的研究提供坚实支持。期待你的参与,共同探索数智时代的学术创新之路!你将在数智时代的学术之旅中涨知识、拓视野、抢先机,为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找到秘诀!

人物简介

谢亚南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吉林省图书馆学会用户教育委员会委员。美国华人图书馆协会会员、欧洲信息素养协会会员。高等教育出版社培训课教师、“学术志”研习营特约教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大时代教育培训教师。

2013年Emerald图情基金奖Winner。获得2013年国家留学生精品课。2019年CHED全国混合式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主要研究领域为信息素养、道德推理、服务学习、文献计量、批判性思维、积极教学法。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从剑桥到印度:福斯特小说中的共同体构建

主讲人 陈琦
开始时间 2023年11月28日(周二)10:05
结束时间 2023年11月28日(周二)11:35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320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陈琦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比较文学与英语国家文化方向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浦江学者,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分会理事。研究兴趣包括英国文学、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典籍翻译等。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道束肉身——由辛格小说中的护经匣看希伯来精神

主讲人 韩颖
主持人 吴芷净
开始时间 2023年12月01日(周五)09:00
结束时间 2023年12月01日(周五)11:00
地点 松江校区-小别墅-29号201会议室
主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犹太人晨祷时所佩戴的护经匣内含律法文本,其佩戴仪轨则是对律法文本的实践。绑缚在手臂、头部的护经匣是以律法约束身体欲望的具象,亦成为希伯来精神的象征。在艾萨克·辛格的小说中,护经匣的高频出现使之成为小说中人物与律法的关系,乃至与上帝的关系的衡量物。长篇小说《卢布林的魔术师》以主人公与律法的冲突为矛盾焦点,护经匣的佩戴因而成为推动情节的关键性事件。辛格小说中的护经匣象征了律法的约束,以及律法约束下的联结。

人物简介

韩颖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近东语言文明系访问学者,英国牛津大学希伯来与犹太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犹太文学、文学与《圣经》、女性主义研究、文学翻译等。在《外国文学》《国外文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专著《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作品中的犹太神秘主义研究》,及《辛格自选集》《巴勒斯坦之恋》等多部译著。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数字哲学视域下的大模型技术与政治秩序

讲次 第 五 讲
主讲人 高奇琦
开始时间 2023年11月29日(周三)18:30
结束时间 2023年11月29日(周三)20:0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J203教室
主办方 信息技术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为提升我校研究生数据科学素养,锻炼数据科学思维,培养用数据科学方法解决科学研究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中心将于本学期开展数据科学系列讲座。讲座将邀请数据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公司高管、资深技术总监等为我校师生全方位展示数据科学的魅力。

人物简介

高奇琦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学科带头人、华东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委会委员(八位委员之一)、全国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实验专家组成员、中国通信学会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与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大数据社会应用研究会副会长等。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近年来围绕数字政治学、人工智能与数字治理等主题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民族研究》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1项(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完成一项)。策划和推动全球治理指数(SPIGG)和国家治理指数(NGI)。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跨文化诗学与文学翻译

主讲人 孙艺风
开始时间 2023年11月30日(周四)16:30
结束时间 2023年11月30日(周四)18: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365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This presentation probes into the intricate interplay of poetics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 highlighting the dynamic process of transposing both aesthetic and cultural values across languages. It scrutiniz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poetics, underscoring its pivotal role in shaping the translated work. The focus extends to the examination of diverse strategie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translated text. The translator serves as a conduit between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practices, exemplified by exploring diverse approaches to preserving the poetics of the original while ensuring accessibility in a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 Literary translation carries a weighty responsibility, as it can either retain or alter the form, style, genre, and meaning of the source text. It can also enhance or diminish the aesthetic and rhetorical aspects, as well as reveal or obscure the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dispariti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source and target texts. The foremost challenge lies in effectively conveying the innate nuances of the original text to the target language, aiming for the optimal quality of translation.

人物简介

孙艺风

孙艺风,澳门大学人文学院翻译学讲座教授,国际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协会前副主席,国际译联期刊 Bab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主编。曾任澳洲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及杰出访问学人,英国广播公司(BBC)英语教学节目主持,香港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暨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出版书籍包括:Transcultural Poetics (Routledge, 2023), Translational Spaces (Routledge, 2021), Translating Chinese Art and Modern Literature (Routledge, 2019), Translating Foreign Otherness (Routledge, 2018), Translation and Academic Journals (Palgrave Macmillan, 2015), Translations: Glob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8), Cultural Exile and Homeward Journey (外研社, 2005), Fragmentation and Dramatic Moments (Peter Lang, 2002), 《中西翻译理论》(商务印书馆, 2023)、《文化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和《视角、阐释、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第二版) 等。论文发表于Modern Language Quarterly, ARIEL, Perspectives, Babel, Across Languages and Culture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Translation Review, 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Discours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Neohelicon, European Review, Derrida Today, Telo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nguistics and Communication,《中国翻译》和《上海翻译》等期刊。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海因莱因、金庸与太空核威慑

主讲人 贾立元
开始时间 2023年11月27日(周一)18:30
结束时间 2023年11月27日(周一)20:00
地点 腾讯会议:727-919-345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1947年,美国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与友人合作发表《飞向太空》一文,想象未来垄断原子能的国际维和部队在月球建立基地,通过天空打击系统维护地球和平。本讲座以金庸对此文的翻译为线索,介绍1945年8月至1949年8月,在美、苏等国就原子能的国际管控问题展开角力的过程中,海因莱因等作家及相关杂志、组织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中国报刊上的有关报道和评论。其中,金庸在上海《时与潮》、香港《大公报》上发表的多篇译文和评论文章尤其值得注意,它们不但反映了金庸对国际形势和核威慑的关注与理解,也影响了其日后的武侠小说创作。在此基础上,我们或可对分别成熟于20世纪美国和中国的“科幻”与“武侠”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问题有新的理解。

人物简介

贾立元

贾立元,笔名飞氘。科幻作家,文学博士。清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著有短篇小说集《中国科幻大片》《去死的漫漫旅途》等,出版学术专著《“现代”与“未知”——晚清科幻小说研究》。作品被译成英文、意大利文、日文等,荣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中国科幻银河奖”等奖项。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第四届“跨学科视野下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Russian, Eastern European and Central Asian Studies

开始时间 2023年11月25日(周六)08:30
结束时间 2023年11月26日(周日)13:00
地点 松江校区-国际教育中心-一楼报告厅
松江校区-第6教学楼
主办方 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俄语教学研究会,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
承办方 俄罗斯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中亚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在地方理解中国——中共地域史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讲次 第 30 讲
主讲人 葛玲
主持人 王英
开始时间 2023年11月24日(周五)13:30
结束时间 2023年11月24日(周五)15:00
地点 腾讯会议:
主办方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葛玲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布里斯托大学来访讲座

主讲人 Prof. Natalie Edwards;Dr. Shuangyi Li
开始时间 2023年11月23日(周四)14:50
结束时间 2023年11月23日(周四)16:2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126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1. This talk, based upon my book Multilingual Life Writing, examines the ways in which multilingual women authors incorporate several languages into their life writing.The book compares the work of six contemporary authors who write predominantly in French. It analyses the narrative strategies they develop to incorporate more than one language into their life writing: French and English, French and Creole, or French and German, for example. This lecture will demonstrate how two specific writers transform languages to invent new linguistic formations and how they create new formulations of subjectivity within their self-narrative. It intervenes in current debates over global literature, national literatures and translingual and transnational writing, which constitute major areas of research in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

  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aesthetic of the sinograph (or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French-language novels, calligraphic works, and picture books by two first-generation Chinese migrant writers and artists in France, François Cheng (程抱一) and Shan Sa (山飒).  It will begin with an illustration of Cheng's and Shan's "Chinese" calligraphic works (accompanied by the artists' French texts and published in France) (Et le Souffle devient signe: Portrait d’une âme à l’encre de Chine [2001] / And The Breath Becomes Sign:  Portrait of a Soul in Chinese Ink and Le Mirroir d’un calligraphe [2002]) / The Mirror of the Calligrapher, and explicate their artistic sensibilities and visions inform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 concepts, e.g. yin-yang, mountain-water, sentiment-scenery.  It will then "read" these calligraphic images into their respective French novelistic fabric (Le Dit de Tianyi [1998]/The River Below [2000]/ 天一言 [2009] & L’Impératrice [2003]/Empress: A Novel [2006]) and demonstrate how our knowledge of the sinograph is key to the revelation of these writers' transcultural stylistic innovations and diegetic configurations, a kind of (in)visible multilingualism and multimodality beyond the obvious linguistic translation and lexical borrowing.

人物简介

Prof. Natalie Edwards;Dr. Shuangyi Li

Prof. Natalie Edwards, Head of School of Modern Languages, University of Bristol. Natalie Edwards is an award-winning teacher, researcher and supervisor in French and Francophone literature. She specialises in transnational and migrant literature, multilingual writing and women's writing. She has published 3 monographs, 12 edited volumes and over 40 journal articles and book chapters o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n French. She currently holds an 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Discovery Project in transnational French-Australian literature. She has also published on pedagogical innovations in languages, in both undergraduate curricula and postgraduate research.

Dr. Shuangyi Li is broadly interested in global modernism(s), transcultural/translingual/exophone writings, international canon-formation, reception studies, literary and semiotic translation, travel writings, literary exoticism, intermediality mainly from literary perspectives (word, image, and sound), and critical models of world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