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研究与智库报告撰写

讲次 第 33 讲
主讲人 陈正
主持人 陈壮鹰,谢建文
开始时间 2023年04月13日(周四)15:00
结束时间 2023年04月13日(周四)16:30
地点 松江校区-师生活动中心-二楼荟空间
主办方 德语系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报告将从中外比较视角,从概念界定入手,对智库的作用、定位进行阐述,对我国智库政策、发展现状进行梳理;以德国智库参与全球治理为例,分析我国教育智库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应对思路和建议。

人物简介

陈正

陈正,现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领导与管理国际比较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特聘专家,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分会副秘书长等。曾国家公派赴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教育领事(副处级),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二秘衔外交官、《德国教育动态》主编等。多次参与中德两国元首高访接待,中德政府间国际合作与交流,如“中德教育科学年”、“中德职教创新论坛”、“中德工匠之师海外研修”、“中德合作办学”等多个大型项目的组织、沟通、谈判与文件起草工作,长期负责双边交流、来华留学、教育调研、海外高层次人才及专业协会建设等工作。
长期从事高教管理与领导力、国际比较教育、留学生管理、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际、德国职业教育等方面理论与政策研究。在Peter Lang、 De Gruyter、《中国高等教育》、《光明日报》等海内外刊物及权威媒体上撰文50多篇,其中专著2部、译著1部、CSSCI核心期刊论文 20余篇。担任多个核心期刊的编委及审稿专家。
主持并参与多个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撰写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和教育部司局委托调研报告数十篇,部分成果获得国家领导肯定性批示。多次为全国高校书记校长班、中青班、中层干部班、教育外事干部班、公务员任职培训班授课。专题讲座《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智库研究与智库报告撰写》、《德国职业教育最新改革与发展动向》、《团队与领导力建设》等。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教学能力 | 课程思政设计策略

讲次 第 8 讲
主讲人 许宏
开始时间 2023年04月20日(周四)15:30
结束时间 2023年04月20日(周四)16: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北侧一楼智慧教室
主办方 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许宏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教学能力 | 教师信息数字素养

讲次 第 7 讲
主讲人 赵衍
开始时间 2023年04月20日(周四)14:30
结束时间 2023年04月20日(周四)15: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北侧一楼智慧教室
主办方 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赵衍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教学能力 | 教材的使用与建设

讲次 第 6 讲
主讲人 王岚
开始时间 2023年04月20日(周四)13:30
结束时间 2023年04月20日(周四)14: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北侧一楼智慧教室
主办方 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王岚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Understanding Teacher and Student Perceptions of Integrated Speaking Task Cognitive Load for Implementing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讲次 第 56 讲
主讲人 Lawrence Jun Zhang
开始时间 2023年04月12日(周三)10:00
结束时间 2023年04月12日(周三)12:00
地点 腾讯会议:225-775-997
主办方 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 is an educational approach to L2 learning and teaching where tasks constitute the main focus of classroom instruction (Barkaoui et al., 2013), particularly how to assess learning outcomes (Alderson et al., 2021; Bachman & Palmer, 1996; 2007; Harding, 2014; Davis, 2018; Sato & McNamara, 2019). In its implementation,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facing teachers is the lack of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ask design/selection relating to task complexity and the cognitive load imposed by tasks perceived by task-takers. To address the issue, we investigated L2 learners’ and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cognitive load of integrated speaking tasks, one type of advocated tasks for TBLT, and factors that affect such perceptions within Robinson’s Triadic Componential Framework as proposed by some scholars in task research field. In a mixed-method design, we collected data using a self-rating scale, a self-rating questionnaire (N=430),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N=10) in the context of integrated speaking tasks for helping shed light on task design/selection criteria. Ou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ask complexity factors contributed to participants’ perceptions of cognitive load, and in the four factors under investigation, prior knowledge was perceived as a stronger determinant of cognitive load of a specific task than planning time, steps involved and task type. These findings will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ask design/selection in TBLT implementation, especially for the use of integrated speaking tasks in TBLT aiming at EFL speaking instruction. They also lend validation support to Robinson’s framework and provide implications for L2 assessment.

Alderson, J. C., Brunfaut, T., & Harding, L. (2017). Bridging assessment and learning: a  view from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assessment.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Principles, Policy and Practice, 24(3), 379–387.

Bachman, L. F., & Palmer, A. S. (1996).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useful language tes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arkaoui, K., Brooks, L., Swain, M., & Lapkin, S. (2013).  Test-takers’ strategic behaviors in independent and integrated speaking tasks. Applied Linguistics, 34(3), 304–324.

Davis, L. (2018). Analytic, holistic, and primary trait marking scales. In J. I. Liontas, A. Shehadeh (Eds.), The TESOL encyclopaedia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Vol. II: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English for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pp.1-6). Wiley-Blackwell.

Frost, K., Clothier, J., Huisman, A., & Wigglesworth, G. (2020).  Responding to a TOEFL iBT integrated speaking task: Mapping task demands and test takers’ use of stimulus content. Language Testing, 37(1), 133–155.

Harding, L. (2014).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 Current issues and future research. 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 11(2), 186–197.

Huang, H. T. D., Hung, S. T. A., & Plakans, L. (2018).  Topical knowledge in L2 speaking assessment: Comparing independent and integrated speaking test tasks. Language Testing, 35(1), 27–49.

Sato, T., & McNamara, T. (2019).  What counts in second language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 laypersons. Applied Linguistics, 40(6), 894-916.

人物简介

Lawrence Jun Zhang

Lawrence Jun Zhang, PhD, is Professor of Linguistics-in-Education and Associate Dean, Faculty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Work, University of Auckland, New Zealand. A past Post-Doctoral Fellow at University of Oxford, he has published extensively on various aspects of 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Applied Linguistics; 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Discourse Processes; Reading & Writing; Reading & Writing Quarterly;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Instructional Science; System; TESOL Quarterly; Language Awareness; 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 Language and Educatio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RELC Journal, among others. He was the sole recipient of the “TESOL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Research” in 2011 for his article in TESOL Quarterly. He is a co-editor for System, serving on the editorial boards of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 Metacognition & Learning, Australian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RELC Journal. Additionally, he reviews manuscripts for a good number of journals, including Applied Linguistics, Language Learning,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Reading & Writing, Reading & Writing Quarterly,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ELT Journal, among others. In the recent Stanford University Rankings of scholars’ academic impact, he has been listed in the top 2% Scientists in the World in the disciplinary areas of Linguistics/Language/Applied Linguistics.

Email: lj.zhang@auckland.ac.nz

http://orcid.org/0000-0003-1025-1746
张军(Lawrence Jun Zhang)博士现为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应用语言学正教授,博士研究生生导师;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美国应用语言学学会会员,TESOL协会会员;新西兰应用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欧洲学术写作教学研究会会员;SSCI索引期刊TESOL Quarterly常任栏目主编,知名SSCI一区国际期刊System: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Applied Linguistics联合主编, Frontiers in Psychology副主编,Applied Linguistics、Language Learning、Modern Language Journal,TESOL Quarterly, Language Teaching 及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在内的26家SSCI期刊论文特邀评阅人,SSCI期刊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 RELC Journal, Metacognition and Learning 等16家国际期刊的编委,Routledge, Springer, Palgrave Macmillan, 英国爱丁堡大学出版社、香港大学出版社、Multilingual-Matters等7家知名国际出版社书稿审阅人。

张军曾任新加坡应用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2005-2012), TESOL国际学会遴选提名委员会委员(TESOL’s Nomination Committee), TESOL Quarterly学刊主编遴选委员会主席 (TESOL President-appointed Chair, TESOL Quarterly国际期刊 Editor Search Committee 2015-2017),美国应用语言学学会“优秀论文奖评选委员会”副会长(2015-2018), 美国TESOL国际学会2011年度“最佳科研论文奖”唯一得主,2016年当选TESOL全球领军学者之一 (TESOL’s 50@50),奥克兰大学优秀博士生导师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ward: Research Supervision 2014), 吉林省吉林大学“长白山”讲座教授,山西省“百人计划”文科专家、太原理工大学“荣誉教授”,湖北省“楚天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西北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客座教授。

张军本科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次年,考取西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三年制硕士研究生,师从俞杰教授和张智学副教授,在西北师范大学完成学位论文开题和毕业答辩后由河南大学张今教授指导参加学位论文答辩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新加坡政府研究生全额奖学金赴南洋理工大学全日制学习一年获得英语教学研究生文凭特优毕业生 (PGDELT/Distinction)、次年又获南洋理工大学全额博士奖学金成为该校首位英语应用语言学方向的博士生,毕业后留校并荣升副教授获得终身教职。2012年请辞后赴任奥克兰大学教授及教育学部副部长。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元认知、英语二语读写发展、学术英语写作等,发表论文、书评、章节近200篇,其中在SSCI期刊独著及合著100余篇。因为读写技能之间的交融关系,近年来,他也致力于学术英语研究,尤其是在学术英语背景下的外语学习者习得书面语时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包括学术语篇的元话语特征以及英汉语对比修辞特征以及外语教材的意识形态及文化特征。代表作品发表于Applied Linguistics, 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 TESOL Quarterly,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System,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Discourse Processes, Metacognition and Learning,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Reading and Writing, Reading & Writing Quarterl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RELC Journal,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等国际知名刊物以及《外国语》《外语界》《外语电化教学》《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现代外语》《中国外语》《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当代外语研究》《山东外语教学》及《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等国内知名期刊。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文明互鉴是中阿长期友好的精神纽带

讲次 第 18 讲
主讲人 吴思科
开始时间 2023年04月11日(周二)18:30
结束时间 2023年04月11日(周二)20:30
地点 腾讯会议:679-768-158
主办方 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阿两大文明交往历史源远流长,走在世界文明交往的前列。从开辟古代丝绸之路到共建“一带一路”,中阿文明交流跨越千年,两大文明都注重从彼此古老文明中汲取智慧,弘扬“重和平、尚和谐、讲信义、求真知”的文明真谛,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文化理念,使双方树立起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制度国家间和谐相处的典范,书写了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

人物简介

吴思科

1971年进入外交部工作,先后在我国驻伊拉克、埃及、叙利亚、沙特大使馆工作。曾任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司长,中国驻沙特大使,中国驻埃及大使兼驻阿拉伯国家联盟全权代表。2019--2014年任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著有《特使眼中的中东风云》《“丝路”外交见闻》等。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教学能力 | 教学常见问题解析

讲次 第 5 讲
主讲人 王祥兴
开始时间 2023年04月13日(周四)15:30
结束时间 2023年04月13日(周四)16: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北侧一楼智慧教室
主办方 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王祥兴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教学能力 | 教学大纲与教案撰写

讲次 第 4 讲
主讲人 李雪莲
开始时间 2023年04月13日(周四)14:30
结束时间 2023年04月13日(周四)15: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北侧一楼智慧教室
主办方 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李雪莲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教学能力 | 教学运行与规范

讲次 第 3 讲
主讲人 徐旻
开始时间 2023年04月13日(周四)13:30
结束时间 2023年04月13日(周四)14: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北侧一楼智慧教室
主办方 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徐旻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语言智能与智性工具革命

Language intelligence and Intellectual tool Revolution

讲次 第 148 讲
主讲人 周建设
开始时间 2023年04月13日(周四)19:00
结束时间 2023年04月13日(周四)20:30
地点 腾讯会议: “语言与未来”B站直播间(ID:22327813)
主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物性工具和智性工具是保障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两大法宝。语言是智性工具的代表。语言智能的诞生导致了智性工具的革命。这场工具革命将逐渐改变与语言交互密切相关的业务、岗位、行业,调整岗位结构和人力物力资源配置,最终导致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大规模语料和强大算力,将有助于人类快速回答和解决知识性问题,整体提升人类知识层级,促使基于友好知识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提升。

获取更多与本讲座相关的详细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公众号“语言与未来”(ID: sisuiol)的微信推送。

 

人物简介

周建设

周建设,武汉大学博士,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堪萨斯大学访问学者,国家语委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语言智能专委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原教学科研副校长。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首席骨干专家、项目指导专家组组长。率先提出人工智能范畴的语言智能概念,创建国内首个语言智能博士点。荣获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奖、中国智能科技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