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科建设要注重跨语言比较视野下外国语文能力的培养。外国语文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经典原著细读(close reading)的滋养,而原著细读能力的基础在于语言研究。没有语言研究的基础就不会对语言细节敏感,对语言细节不敏感,就谈不上有细读的功夫,而没有细读的功夫自然很难具备很好的外国语文能力。没有很好的外国语文能力,跨语言比较研究也就很难做得有深度。外语学科理应加强在跨语言比较的视野下对外国语言的音系、句法、语义以及语言演变的刻画、描写、分析能力的培养。语言刻画、描写、分析能力的培养当然离不开语言学理论的指导,因为对语言的任何有深度的描写和分析都是“戴着有色眼镜”(顾准),以某种理论的眼光进行的。我们认为,新文科视域下的外语学科建设首先要重视语言学研究与外国语文能力、跨语言比较能力的培养,然后以此为基础加强外语学科同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通过加强外语学科与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认知科学、哲学、逻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进而促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并“使这些学科研究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
打造外语学科的外国语文研究阵地,必须重视语言研究。在语言研究中,我们提倡一种新描写主义精神(胡建华2018)。新描写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把语言学理论看作一个需要不断升级换代的描写工具。二是强调跨学科研究和跨语言比较研究。三是通过理论工具的不断升级以及实验方法的不断改进,探究微观语言事实,对显性或隐性的成分及结构做细颗粒度的描写。四是力求通过微观描写、刻画和分析来揭示语言的共性与个性。因此,新描写主义的描写是以理论为工具而进行的描写,是以实验为基础在跨语言比较视角下进行的描写,是注重微观细节刻画并力求以微观通宏观的描写。
获取更多与本讲座相关的详细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公众号“语言与未来”(ID: SISU_CCLPPS)的微信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