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的能力思想及对外语实践与研究的启示

讲次 第 1 讲
主讲人 冉永平
开始时间 2022年04月21日(周四)16:00
结束时间 2022年04月21日(周四)17:00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语言使用能力是涉及外语教学、外语学习、语言交际、信息处理等研究的重要概念与核心内容,存在不同学科范式下的多样性阐释。当代语用学的发展趋势与研究表明,语言交际所涉及的能力不是单向的语言形式、语言结构或语义信息等的处理能力,而是涉及语言、社会、人等的融合性语用能力,这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外语教材编写、外语学习、外语测评等实践与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人物简介

冉永平

冉永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期刊《现代外语》主编。现任全国语用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话语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外语界面研究会副会长、广东外国语言学会副会长等;是Journal of East Asian Pragmatics (Equinox),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outon)及《中国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山东外语教学》等期刊编委。主持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省级课题3项等;在Intercultural Pragmatics, Journal of Pragmatics, Pragmatics, Pragmatics and Society, Journal of Politeness Research, Discourse Studies, Text and Talk等SSCI国际期刊,以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独立及合作出版《语用学:现象与分析》、《新编语用学概论》、《词汇语用探新》、《语用学十讲》等著作和译著《语用学原则》。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中国儿童的超语实践、认知及双语/双文化习得

讲次 第 1 讲
主讲人 郭浩君
开始时间 2022年04月20日(周三)11:50
结束时间 2022年04月20日(周三)12:50
地点 腾讯会议号: 493 3952 8311
主办方 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团委 / 学生联合会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近年来虽然研究者在多语情境中开展了许多超语行为(translanguaging)的实证研究,但中国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中进行灵活的跨语言转换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的关注。为了解在全英文沉浸式课堂上学生依然出现超语行为的原因,本研究采用质性个案研究方法,以在加拿大访学的中国教师的子女(35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他们在英语课上的超语行为。数据来源主要为课堂录音录像、研究者的观察笔记以及对学生和教师的采访,数据分析采用质性研究的分析法,描述各情境中的超语行为,并将其进行分类与比较。本研究归纳总结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超语行为的特点,并发现受到已有知识和未知内容的驱动,学生会自然地交替使用汉语和英语。研究发现有助于我们从学生的内部视角看待他们灵活的语言表达,基于学生的需求为教师提供关于课堂语言使用的指导。同时,本研究也将为我们重新审视EFL情境下的“全英文教学”提供新的视角,为反思“在英语课堂中到底能不能使用母语?”等颇具争议的问题提供一些启示。

主讲人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毕业后在加拿大读博期间,继续进行超语实践研究,将场域延伸到课堂外的更大空间,关注在加拿大的中国访学老师们的孩子(幼儿园到五年级)在加拿大期间和回到中国后的超语行为和双语、双文化习得。采用叙事探究的方法,用三维叙事空间(时间性、社会性与地域空间性)讲述孩子们的故事,通过narrative thinking尝试在真实情景中理解他们鲜活生动的经历,与他们一同成长,重现和诠释孩子们有趣的生活经验。该叙事探究采用共生而非自上而下的方式研究儿童的超语实践,关注其中的复杂性、连续性和动态性,尝试在这些年幼的学习者们的跨国和跨文化经历中理解他们的语言使用和文化习得。讲座最后将以主讲人对叙事探究方法论和个人学术探索经历的反思收尾。

腾讯会议号:493 3952 8311

人物简介

郭浩君

温莎大学三年级博士生

研究方向:超语、儿童双语、教师教育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古为今用——甲骨文与甲骨文识字教育的现状和实践

讲次 第 10 讲
主讲人 杨军辉
开始时间 2022年04月19日(周二)18:30
结束时间 2022年04月19日(周二)20:30
地点 线上腾讯会议号:523 239 443
主办方 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成熟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发展形态。作为一种视觉文字,甲骨文在认识和学习规范汉字的过程中能够起到桥梁作用,符合汉字本身的运动规律。但是,利用甲骨文开展汉字识字教育在理论和现实上还存在一些困境,利用甲骨文进行汉字识字教育,需要坚持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能动性等原则,用好外显学习优势,使好内隐学习长处,提升汉字识字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线上腾讯会议号:523 239 443

人物简介

杨军辉

历史地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文字博物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甲骨文等古文字教育推广工作。先后在《中国边疆史地》《中国文物报》《敦煌研究》《殷都学刊》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主创的《我画甲骨文字画》课程荣获2015—2017年度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教学设计。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应用语言学学术研究训练

主讲人 李茨婷
开始时间 2022年04月22日(周五)09:00
结束时间 2022年04月22日(周五)10:30
地点 腾讯会议,会议密码:220422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李茨婷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语学院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2016-2017年度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包括二语语用学、跨文化交际、社会网络、社会语言学、教育语言学、质性研究方法等。近年发表学术专著一本,参编专著两本;近五年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共20余篇;曾主持参与多个科研项目与课程改革项目,主持上海市哲社项目一项。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导读《心是孤独的猎手》

主讲人 顾悦
开始时间 2022年04月21日(周四)19:30
结束时间 2022年04月21日(周四)21:00
地点 腾讯会议,会议密码:0421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顾悦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博士学术新人,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得主,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获奖者,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青春人才”签约作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多项,在A&HCI和CSSCI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英译当代中国诗人诗集多本并在美出版,汉译诺贝尔奖得主托妮·莫里森小说等多部,从事诗歌、小说和音乐创作并多次获奖。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