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语文漫谈——胡杨林外二百载,黑水城内万卷书

讲次 第 11 讲
主讲人 唐均
开始时间 2022年04月26日(周二)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04月26日(周二)21:00
地点 线上腾讯会议号:535-965-678
主办方 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从1038年至1227年,在现代中国西北一隅建立西夏政权的党项羌人,创制并大力推行汉字文化圈内独一无二的西夏方块字,自从20世纪初俄国人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黑水城故地发掘出数以万计的卷帙以来,又从中觅出汉夏双语对照的字书《番汉合时掌中珠》,西夏语文的解读历经一个世纪有余,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为汉藏语系增添了不可多得的古代文献语言材料,为汉字文化圈展现出更加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貌。

线上腾讯会议号:535-965-678

人物简介

唐均

唐均,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丝绸之路民族语文。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数字媒体与社交网络》公开课:如何理解媒介?-《理解媒介》读书研讨会

主讲人 高凯,王子涵,郑闯
开始时间 2022年04月29日(周五)13:00
结束时间 2022年04月29日(周五)14:30
地点 腾讯会议 682-8608-3496
主办方 新闻传播学院
承办方 新闻传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如果说麦克卢汉的理论在曾经只是某种“预言”,那么他的理论在当下已经反复得以证实。在未来,人的延伸又将至于何处?新技术的发展又将带来何种媒介革命?本节《数字媒体与社交网络》课程将聚焦麦克卢汉的代表作《理解媒介》,师生共同精读,帮助同学学到麦克卢汉理论的基本知识。
本节课同时面向对传播理论、媒介研究有兴趣的师生,欢迎大家共同参与,一起探究我们正在经历的媒介变化,以及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时间:2022年4月29日(周五)13:00-14:30
地点:腾讯会议682-8608-3496

授课教师:高凯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电系教师

主持人:任子龙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电系本科生

汇报人:
2022年春季学期《数字媒体与社交网络》课程班同学

评议人:
王子涵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教师
郑 闯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新系教师

研讨书目简介: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是“20世纪为数不多的重要思想著作之一”。麦克卢汉将传播媒介作为主要动因,以异乎寻常的方式解释历史。他认为,媒介是塑造历史和社会的隐蔽力量,常常被人忽视;媒介的“讯息”在于其如何“扭曲”现存的社会秩序;由于忽视媒介,我们常常对其熟视无睹,被其遮蔽,这是“书面文化”或西方式感知能力的失败。书面文化执著于媒介的内容,它必须在新的电子环境里革故鼎新。麦克卢汉邀请我们抛弃旧的思维习惯,采纳感知和知识的新标准。

人物简介

高凯

王子涵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教师

郑闯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新系教师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区块链贸易融资与数字贸易规则

主讲人 黑祖庆
开始时间 2022年04月27日(周三)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04月27日(周三)21:00
地点 腾讯会议(732-632-386)
主办方 法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黑祖庆

黑祖庆,天津师范大学自由经济区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辽宁科技大学经济与法律客座教授;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供职于中国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曾任天津银行总行国际业务副总经理。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多所高校举办讲座和学术报告,两次担任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大讲堂主讲人。部分英文文章收录在美国IIBLP参考书目中, 或被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学院的中国国际商法和国际经济法中心等转载。对信用证等国际商事担保国际惯例有较深入的研究,就国际惯例有关条款向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提出质疑意见,并曾被该机构出版物收录。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社会网络分析与应用语言学的交叉研究

主讲人 李茨婷
开始时间 2022年04月29日(周五)15:00
结束时间 2022年04月29日(周五)16:30
地点 腾讯会议ID:332 719 757
主办方 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本讲座将从理论和方法层面简单介绍社会网络分析及其系列概念和软件使用,结合现有实证数据,探讨与应用语言学的交叉研究前景,分享前沿研究,拓展跨学科研究视阈。

人物简介

李茨婷

应用语言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语学院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中美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2016-2017)。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网络分析、二语语用、多语教育等,近五年来在SSCI/CS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代表作发表在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Language Awareness、《外国语》、《现代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等刊物,担任SSCI来源期刊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的编委及多个期刊的匿名审稿人,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谁的“世界”,怎样的“文学”: 从“十七年”到“新时期”的《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翻译史研究

主讲人 崔峰
开始时间 2022年04月30日(周六)19:30
结束时间 2022年04月30日(周六)21:00
地点 腾讯会议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世界文学》是中国当代翻译史研究的重要研究对象。从“十七年”到“文革”后的转折时期,再到1980年代的“新时期”,其在每个阶段的行刊过程、对原作的择取标准、译者翻译策略上的使用、对译文的批评话语,与1949年之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本讲座将以《世界文学》为例,梳理中国当代翻译史研究中的若干线索及研究方法,展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译入语环境中的“世界观”与“文学观”。

人物简介

崔峰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硕士(译介学方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哲学博士(翻译学方向)。现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Senior Lecturer(副高)、人文学院翻译硕士学位课程副主任、翻译副修课程负责人、韩素音翻译研究奖学金基金召集人,兼任新加坡华裔馆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名誉副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传播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理事。2019年被南洋理工大学评定为Main Ph.D. Supervisor。系南洋理工大学John Cheung Social Media Award教学奖得主。曾任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翻译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院访问学者。在CSSCI、SSCI、A&HCI、THCI等期刊、论著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已出版专著《翻译、文学与政治——以〈世界文学〉为例(1953-1966)》(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古希腊哲学译著《九章集(上下册)》(上海三联出版社,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2017)、语言学译著《单词的历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第一版,2021第二版),主编《素音传音——韩素音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新加坡八方文化出版社 2017)、教材《简明中国翻译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2021)、专刊Han Suyin: Literature, Politics and Translation—the Special Issue of the Journal of Postcolonial Writing(A&HCI,Routledge 2021)、论文集Medio-translatolog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Spinger 2022)。曾主持新加坡教育部资助的翻译史研究项目一项,曾参与中国教育部资助的翻译史研究项目、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资助的国别区域研究项目各一项,目前参与中国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一项。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导读《喧哗与骚动》

主讲人 王腊宝
开始时间 2022年04月27日(周三)19:30
结束时间 2022年04月27日(周三)21:00
地点 腾讯会议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王腊宝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2007-2017)、国际学术期刊《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主编(2015-16)、西悉尼大学澳中艺术与文化研究院教授/院长。历任教育部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英语分委员会委员、全国爱国文学会英语研究分会副会长、全国澳大利亚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英美文学、澳大利亚文学、后殖民英语文学及文学理论;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澳大利亚文学的批评传统》和《澳大利亚后现代实验小说研究》;著有《多元时空的回响:20世纪八十年代的澳大利亚短篇小说》《最纯粹的艺术:20世纪欧美短篇小说样式批评》等专著;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研究成果获江苏省建国60年外国语言文学及翻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外国文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学术论文写作:结构与论证

讲次 第 160 讲
主讲人 陈靓
开始时间 2022年04月26日(周二)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04月26日(周二)20:30
地点 腾讯会议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陈靓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文系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CSSCI)副主编。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汉堡大学及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北欧文学、美国本土裔文学和区域国别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一般、青年项目各1项,主持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1项,出版专著2部。在Aktualitet: Litteratur, Kultur og Medier,Nordlit,Expliator,《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比较文学》《中国文学研究》等国内外权威、核心及一般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漫谈

讲次 第 54 讲
主讲人 孙宜学
开始时间 2022年04月25日(周一)15:00
结束时间 2022年04月25日(周一)16:30
地点 腾讯会议ID:204 755 539
主办方 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从中国到世界,各个阶层、各个地方,都有数不清的金庸迷。

甚至有人这样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两位作家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一个是曹雪芹,另一个就是金庸。

金庸被看作当代社会的一个奇迹,一个工业社会的神话。他既以自己的武侠小说征服了世界,也以自己的社会活动一再震惊江湖。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人生轨迹?在这条与众不同的轨迹上,金庸到底留下了什么样的脚印?他可以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总之: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现象?这都是我们在读他的小说和他本人时所必须考虑、也是不由自主要考虑的问题。

人物简介

孙宜学

05eeb9d9d7afa59f30f2ec6b75b68e6.jpg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泰戈尔与中国、海外汉学、汉语国际教育、“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编、译著50余部,主持“中国大论坛”“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经典译丛”“艺术与文明书系”“苏教文库·家庭书架”“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丛书”“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丛书”等大型系列丛书多种;在《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学习强国”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多篇专报被采纳。曾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4),美国弗吉尼亚大学(2015)、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7—2018)。

现担任同济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常务副主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世界语协会副会长、上海市语文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国际文化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和鉴定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上海市政府“上海华文教育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上海侨务理论研究中心专家、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特聘专家、台湾东华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重庆交通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德国人文交流中心研究员、《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Transcultural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杂志编委、《侨务工作研究》涉侨专家等等。曾获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个人、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多项等。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托马斯·曼的俄苏观及其现实意义

讲次 第 24 讲
主讲人 黄燎宇
开始时间 2022年04月28日(周四)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04月28日(周四)20:30
地点 腾讯会议-759 806 324
主办方 德语系
承办方 德语系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深受俄罗斯文学影响的托马斯·曼,对俄苏的文化和政治进行了持续而独到的思考。从一战到魏玛共和国,从二战到冷战,托马斯·曼发表了诸多引起广泛关注的俄苏评论。他不仅在其小说中塑造了耐人寻味的俄罗斯人物形象,而且撰写了一系列涉及苏俄的文论和政论。他的评论影响大,覆盖面广,既充满文化思考,也带有政治关切。尤为重要的是,他对俄苏问题的思考始终与他对德国问题和对世界局势的思考密切相关。因此,考察托马斯·曼的俄苏观,既有助于我们理解托马斯·曼的文学观和政治观,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的俄欧关系和欧洲的地缘政治。

人物简介

黄燎宇

黄燎宇,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授,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德国文学和德国问题研究。著有《托马斯·曼》(学术评传)、《思想者的语言》(文集)和《启蒙与艺术的心灵史》(文集);主编《以启蒙的名义》、《从市民社会到公民社会》、《托马斯·曼散文》;发表文学和学术译著10余部,其中包括《雷曼先生》、《批评家之死》、《恋爱中的男人》(作者马丁·瓦尔泽获“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微山湖奖”)以及《艺术社会史》和《自我意识和反讽》;多次主持中德双向翻译工作坊。获冯至德语文学研究奖、鲁迅文学翻译奖以及“2016书业年度评选社科翻译奖”。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元宇宙与NFT艺术

讲次 第 3 讲
主讲人 吴韵璇
开始时间 2022年04月23日(周六)18:30
结束时间 2022年04月23日(周六)20:30
地点 腾讯会议-621-285-489
主办方 艺术教育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后疫情时代,人类的沟通及社交方式被重塑,“元宇宙(metaverse)”作为人类对于脱离物理世界和肉身经验的实验场域,为我们探索数字世界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作为元宇宙资产密令的NFT在2021年的艺术市场划下浓墨重彩,使得艺术家、收藏家及明星纷纷下场,冲入这场狂欢。如何去理解NFT与艺术的关系,究竟是数位艺术的进阶还是一场泡沫?未来世界的艺术语言在NFT时代走向会如何。让我们在这里一同思考和探讨。

人物简介

吴韵璇

吴韵璇,香港浸会大学公共关系与广告学学士,以专业第一获得香港中文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专业一等学位硕士,在读期间负责香港“靠边站”艺术节统筹,担任项目经理;曾于亚洲艺术中心担任展览研究助理,并参与多个融合东西方艺术的展览策划,包括震旦博物馆《古往今来-李真个展》、广东美术馆《磅礴-杨识宏个展》等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