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中话题必须是定指的,但是可以采用自身定指性就很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自身定指性不强的形式,只不过后一种形式必须进行“定指化”操作来获得强的定指性。这两种操作的代价是不同的,前者因为自身独立性强,可以更自由地进行话题强调,即在话题后停顿加语气词;而后者因为自身独立性弱,必须依赖于上下文以获取定指性,所以可以充当话题但很难进行强调。当然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各种不同的难易程度,而且其他一些因素,如是否表达理性意义,句中是否有感叹焦点存在,是否因为对比或其他上下文因素失去话题性,等等,都会影响话题强化的可行性。
因此,定指性既是句法语义的内容,也是语用修辞的内容;是否停顿加语气词,也是由一个语用的机制在决定着;它们都存在连续统,都具有一般与特殊的区别,都很难划出一个决定性的界限。停顿加语气词并不是汉语中的一般话题标记或主位标记,不是用来标出话题的位置和句法地位的,不是日语wa那样的东西,而是汉语中对话题进行强化的语法手段,表明该事物的社会属性(当然还有其他功能,如人际功能),具有对语句语用功能的改变作用。很自然的,这一强化手段的使用必然会受到种种制约,并不是所有的话题都可以使用,实际上大部分语篇中,它并没有使用。
这样一来,学界使用定指性和停顿加语气词的方法来检验一个句首名词性成分是否是句首话题,就不可取了。这一句法操作忽视了汉语是一个语法化程度很低,而语用与修辞十分发达的语言的本质,过于机械,忽略了汉语现象的模糊性,描写不准确。它在理论上也没有加以区分和解释,容易把停顿的话题功能和它的人际互动功能等相混淆。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