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ssing Pragmatic Competence

开始时间 2019年11月11日(周一)09:30
结束时间 2019年11月11日(周一)11:00
地点 虹口校区-会议中心-MBA案例室
主办方 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Current tests of pragmatic competence – for example, the 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 – only assess learners’ explicit knowledge (i.e. their ability to behave appropriately when making conscious effort). I will argue that we need tests that can distinguish learners’ implicit pragmatic knowledge (i.e. their ability to use the L2 appropriately online and without deliberation) from their explicit knowledge and begin by explain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types of knowledge. I will then describe and provide examples of tests of English designed to measure them. These tests include a Role Play Test, an Oral Elicited Imitation Test, an Irony Test, and a Meta-pragmatic Knowledge Test. Participants in the workshop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try out some of the tests for themselves and to comment on them.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2019年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情况的回顾与解读

开始时间 2019年11月13日(周三)14:00
结束时间 2019年11月13日(周三)15:30
地点 虹口校区-1号楼-804
主办方 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科研项目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抓手,是衡量学校、个人科研水平的重要标杆,也是争取科研资源的重要渠道。为了有效提升项目论证水平,提高立项率,申报者必须熟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评审过程,了解评审专家对选题、论证材料的具体要求,以便采取有效对策,提高项目申报书的撰写质量。本讲座系统回顾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的立项情况,对比各类项目的立项数量,分析获批项目的学科分布,探讨其在选题设计方面的共性特征,透视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动向。最后,列举实例,详细讲解申报书的撰写要求,帮助听众深入了解各个栏目的具体构成和要领,以便根据国家需求和自身研究基础,更好地规划、凝练选题,科学设计研究内容、方法,合理归纳研究重点、难点,有效提高项目论证水平。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浅谈英语诗歌创作

开始时间 2019年11月12日(周二)12:00
结束时间 2019年11月12日(周二)13:00
地点 松江校区-师生活动中心-124
主办方 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在基础英语的教学中,有一篇文章:How to write a rotten poem with no effort at all激发了主讲人创作英语诗歌的灵感,并在其教学过程中发现,其实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诠释对生活的领悟。多年来,主讲人从最初简单的几行到目前的十四行(模仿十四行诗歌),一直坚持记录生活的点滴和感悟。
在写作的过程中,主讲人经常将文稿发给同事、学生和朋友,以便获得来自不同视角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和完善其作品,并分享给学生们,让学生们从中受益。这也契合了姜锋书记对上外新生的寄语:Read more, write more and share more.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振兴繁荣中国-东盟民间交流国际研讨会

开始时间 2019年11月09日(周六)09:30
结束时间 2019年11月09日(周六)18:00
地点 虹口校区-会议中心-MBA案例室
主办方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东盟中心
承办方 东方语学院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2019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6周年,随着中国与东盟各自进入发展新阶段,中国-东盟关系正迈入提质升级的新时代。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的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均对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作为中国-东盟未来关系的动力与支柱,青年之间的交流和互学互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和友谊的基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中国—东盟中心将于2019年11月9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举办“振兴繁荣中国-东盟民间交流国际研讨会”。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和平之泉”行动与当前土耳其的叙利亚政策

讲次 第 93 讲
开始时间 2019年11月07日(周四)14:30
结束时间 2019年11月07日(周四)16:00
地点 虹口校区-6号楼-704室
主办方 中东研究所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日语语料库语言学专题讲座

开始时间 2019年11月07日(周四)14:00
结束时间 2019年11月07日(周四)17: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8教学楼-135
主办方 语言科学研究院,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
承办方 语言科学研究院
语言 日语 日本語
内容提要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走向深入,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语言资源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本是世界上开展语料库语言学研究非常早的国家,日本国立国语研究从上世纪5、60年代开始就将大型计算机和语料库引入到日语研究中,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开发了众多的语言资源。60年代对90种杂志用词用字的调查研究,是语料库语言学的先驱性研究,在国际语言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学术影响。本次工作坊,三位专家将从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开发建设的语料库、数据库等众多语言资源中选取对书面语研究十分重要的语料库进行介绍,内容涉及历时语料库、共时语料库、汉字字形数据库等多个方面。并在线演示各种语言资源的使用方法。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驻外记者工作坊:A remote Africa, in distance and perception

品牌 西索新语
开始时间 2019年11月08日(周五)13:00
结束时间 2019年11月08日(周五)16: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1教学楼-251
主办方 新闻传播学院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讲述一名驻外记者眼中的非洲。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软实力与美国文化特征

开始时间 2019年11月21日(周四)13:00
结束时间 2019年11月21日(周四)14: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124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美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也是其软实力得以发挥的方式。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吸引力,背后反映的是价值观的作用。这是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思想的核心内容。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美国文化的影响特征,可以从文化与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文化与历史和思想发展,文化与政府行为以及文化体制与市场驱动四个方面加以阐释,由此窥见美国软实力得以发展的基础以及产生的作用。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诗与画的哲思

讲次 第 131 讲
开始时间 2019年11月14日(周四)13:30
结束时间 2019年11月14日(周四)15:00
地点 虹口校区-会议中心-凯旋厅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一个画家就应该是一个用色彩画画的人;一个诗人就应该是用语言描绘印象的人。图画与文字恰恰是哲思者借以道说真实之存在的物本体。本讲座力图表明,凡·高的画对于波德莱尔就仿佛对于海德格尔,对于诗人就仿佛对于哲思者,它作为存在者开启了处于相同处境中的存在者的真实感受,那是对存在之现实的真实感受,也恰恰是诗与画的真实意义之所在。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Early Moder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the Importance of Manuscripts

开始时间 2019年11月07日(周四)18:00
结束时间 2019年11月07日(周四)19: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124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This lecture will consider why thinking about books as material objects might have important consequences for the ways in which we engage in traditional literary criticism. I will consider what manuscripts were in this period (1500-1700); who made them; what they looked like; and how today we might access them. I will conclude with a case-study of Shakespeare’s sonnet 2: both close-reading this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but also considering what the various copies of the poem in manuscript might tell us about what early readers thought this poem really meant.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