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6月23日 周五下午 |
外地参会专家报到(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在财大豪生酒店,其他在上外迎宾馆) 欢迎参会代表 (18:00 上外迎宾馆) 主持人:杨力 |
6月24日 周六 |
8:30—9:00 会议注册(地点: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第一报告厅) |
9:00—10:40 开幕式(地点:第一报告厅) 主持人:冯庆华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 |
发言人: 李岩松 加快政治学与外国语言文学等学科融合发展,建设国别区域研究 和全球知识领域鲜明特色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 秦亚青 以一流智库建设推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 韩方明 发挥民间力量和政治协商作用,推进中国特色公共外交 栾建章 进一步加强党的对外工作的理论研究 燕 爽 加强学习与研究,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金 雷 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外事工作的本领 杨洁勉 发挥上海优势,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创新贡献力量 陈志敏 注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多方位创新中国外交理论 朱威烈 追忆八七年会议精神,重视当前理论引领重要性 |
10:40-11:00 合影、茶歇 (地点:第一报告厅门外) |
11:00-12:00 主旨演讲(地点:第一报告厅) 主持人:胡礼忠 |
发言人:杨洁勉 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创新研究 黄 平 国际关系理论面临范式转换 刘德斌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的公共外交 郭树勇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中的中国意识成长及中国学派的前途 |
12:00-13:30 午餐(地点:上外迎宾馆二楼) |
13:30-14:30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2016年度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 (地点:第一报告厅) 主持人:孙吉胜 |
秦亚青 致辞 刘学东 致辞 李晨阳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16年度优秀论文评审委员会主席 介绍优秀论文评审过程并宣布获奖名单 颁 奖 获奖者代表刘丰发言 谭秀英 总结发言 |
14:30-14:45 茶歇 |
14:45-16:15 分论坛(地点:德国厅、法国厅、英国厅、日本厅、国关学院会议室) |
分论坛一 源起与壮大: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成长 (地点:德国厅) 主持人:伍贻康 发言人:(每人发言时间为10分钟) 李少军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与学科发展:现状与问题 杨 恕 反思与创新——谈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 宿景祥 关于世界秩序的几条科学原理 李 巍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代际传承与代际超越 自由讨论 点评及联系人:苏长和(10分钟) |
分论坛二 交流与碰撞:西学东渐与中西理论的交流互鉴 (地点:法国厅) 主持人:俞正樑 发言人:倪世雄 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引译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王正毅 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最新发展 冯绍雷 当代国际政治的思想回归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 刘 丰 国际关系理论生成的路径比较 自由讨论 点评及联系人:石 斌 (10分钟) |
分论坛三 自觉与自主:中国理论与中国意识的成长与展开(地点:英国厅) 主持人:黄 平 发言人:王 健 中国智库的转型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 尹继武 领导人的政治心理学研究:理论和方法思考 徐若琦 浅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 自由讨论 点评及联系人:袁正清 (10分钟) |
分论坛四 自信与引领:习近平同志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研究(地点:日本厅) 主持人:杨洁勉 发言人:黄仁伟 习近平同志的全球治理战略思想研究 孙吉胜 中国传统文化与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话语体系建构 王 冲 中国外交需要再平衡 肖欢容 当前中国大国外交的特点与挑战 安成日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自由讨论 点评及联系人:刘 鸣(10分钟) |
分论坛五 倡议与践行: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的战略与战术问题 (地点:国关学院会议室) 主持人:蔡 拓 发言人:陈 岳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变化 丁 纯 欧洲形势的新发展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陈志瑞 大国外交的“大”与“小” 朱志华 当今国际格局与大国博弈 刘中民 中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自由讨论 点评及联系人:余 丽 (10分钟)
|
分论坛六 融通与再造:未来三十年中国理论创新发展 因时间有限,分论坛六安排在闭幕式后的25日上午举行,地点为德国厅等 |
16:15-17:00 闭幕式(地点:第一报告厅) 主持人:杨洁勉 各组联系人向大会汇报分论坛简况(每人5分钟) 姜 锋 全球知识体系重建与全球治理发展 17:30 晚餐(地点:迎宾馆二楼)
6月25日上午 8:45—9:30 专题讲座 (地点:第一报告厅) 主题:学术大数据视域下的国际关系研究与发展 主持人:陈志瑞 发言人:张义川 9:30—10:00 未来论坛 全体会议: 主持人:方 晓(每人发言时间为15分钟) 发言人:解 超 新时期社会科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李明灿 如何增强理论研究的中国意识 10:00—11:10 分专题讨论 议题一:中国学派的机遇与挑战(地点:日本厅) 主持人:任 晓 (每人发言时间为8分钟) 点评人:方长平 胡元梓 发言人:陈玉刚 全球共治与全球治理 高奇琦 上海学派的兴起及其影响 李华峰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理论构建与发展前景 联系人:刘宏松 议题二:国际大势与格局走向 (地点:德国厅) 主持人:胡 键 (每人发言时间为8分钟) 点评人:曹泳鑫 彭萍萍 发言人:张 骥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东亚命运共同体建设 孙伊然 逆全球化现象的政治经济根源 章前明 中国视角下的东亚安全秩序建构 杨 莉 博弈视角下中非经济外交 联系人:程亚文 议题三:“一带一路”的理论意义(地点:英国厅) 主持人:叶 青 (每人发言时间为8分钟) 点评人:王 蔚 何民捷 发言人:陈晓红 “一带一路”与非洲的战略机遇 王泉伟 历史比较视野下的明清消极海洋政策研究 吕 平 军民融合视角下的边疆维权成本节制—基于南海岛礁建设的案例 周 慧 中印关于印度战略文化研究差异及对“一带一路”的思考 联系人:杨 成
议题四:全球治理引领的理论问题(地点:国关学院会议室) 主持人:张建新 (每人发言时间为8分钟) 点评人:刘贞晔 刘蔚然 发言人:张历历 论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研究 于宏源:气候变化治理的理论思考 朱陆民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若干思考 薛晓芃 新时期中美环境合作前景展望 凌胜利 中国的亚太“主导权”战略 联系人:孙德刚 议题五:文明对话与中国理论取向(地点:法国厅) 主持人:武心波 (每人发言时间为8分钟) 点评人:陈志瑞 马丽蓉 发言人:郭学堂 世界文明对话与中国的联合国外交 刘丽坤 价值还是武器:主权规范变迁的社会学 马 铭 朝核问题的解决与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 袁 莎 言语习惯与安全困境 联系人:王联合 11:10—11:20茶歇(上海会议中心一楼大厅) 11:20—12:00 总结 主持人:夏莉萍 各组联系人向大会简要汇报讨论情况,每人发言时间为5分钟 发言:张 静 12:00 午餐(上外迎宾馆二楼) |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