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政策研究的热点与动态

开始时间 2017年03月23日(周四)18:00
结束时间 2017年03月23日(周四)20: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4教学楼-339室
主办方 研究生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静湖读书会(第24期)语言学专场

分享书目:DC•Johnson,《language policy》,(Springer,2013)

本期静湖读书会带你了解语言政策与规划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与常用研究方法。梳理语言政策研究的基本理论、核心概念和发展历程。为有志于从事语言政策与规划、语言生活研究的同学提供了学习和参与语言政策研究的参考与启发。嘉宾将与大家分享近年来国际语言政策研究的范式转向、热点话题等研究动态与学习心得。
读书会茶歇提供茶点供读书会的小伙伴享用。
欢迎广大同学参与交流、学习!

静湖读书会简介
上外博士沙龙作为校园优秀文化品牌活动之一,旨在增强上外学术氛围、拓展研究生视野、提升学生学术交流能力。自2009年举办至今,已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为在松江、虹口两校区同学之间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服务广大同学,增进彼此友谊,活跃学术氛围,上外博士沙龙自2012年起在松江校区设立静湖读书会。
静湖读书会每月举办一期,每次邀请若干专业背景不同的嘉宾,以语言、文学、翻译、社会科学等为主题,邀请同学共同参与,相互分享读书心得和学习经验。

(上外博士沙龙部)
欢迎您关注上外博士沙龙!
[1]博士沙龙新浪微博:http://www.weibo.com/sisubssl
[2]博士沙龙腾讯微博:http://t.qq.com/boshishalong
[3]博士沙龙微信公众订阅号:上外博士沙龙(boshishalong)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国家形象和公共外交的价值

开始时间 2017年03月24日(周五)14:00
结束时间 2017年03月24日(周五)16:0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西厅
主办方 党委宣传部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新闻发布的使命与智慧

开始时间 2017年03月24日(周五)10:00
结束时间 2017年03月24日(周五)11: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1教学楼-120教室
主办方 新闻传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新闻传播学院“西索新语”系列讲座2017年第1讲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如何在主流英语期刊上发表文章?

开始时间 2017年03月24日(周五)14:00
结束时间 2017年03月24日(周五)16:00
地点 虹口校区-2号楼-4楼同传会议室
主办方 教师发展中心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教授同时担任6家SSCI期刊的编委、专刊专家,十多家期刊的匿名评审,深谙主流期刊的审稿标准,其本人指导的博士生中荣获美国图书奖及各种学术写作大奖的就有近十位。
此次讲座,教授将与上外师生分享其多年来论文发表及评审的宝贵经验。

报名方式:发送讲座回执(姓名、院系所、手机号)至教师发展中心邮箱jsfzzx@shisu.edu.cn,或致电35373361。
联系人:张欣
报名截止时间:2016年3月22日(星期三)17:00
温馨提示:本场讲座配有同声传译;讲座席位有限,请感兴趣的老师尽早报名,额满为止;会场由2号楼北门进入较为便捷。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多元文化主义与国家主义博弈下的英国族群治理

开始时间 2017年03月20日(周一)10:05
结束时间 2017年03月20日(周一)11:35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416室
主办方 英国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英国研究中心系列讲座第69讲
“多元文化主义” 源于约翰•杜威的“民主多元”思想,但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霍拉斯•卡伦在1915年发表的《民主与熔炉》。不同派别的多元文化理论各有侧重点。多元文化主义已经成为继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社群主义之后出现的新的西方重要的政治/社会/文化思潮。欧洲多元文化源于二十世纪中后期去殖民运动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双重结果,与西方现代民权运动关系密切。原先相对单一的民族及文化身份逐渐被打破,传统的一元价值观和同化主义不断被质疑,来自前殖民地的移民为欧洲社会带来的不仅仅是种族多样性,还是文化习俗及社会发展程度的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十九世纪欧洲殖民秩序中“文明化任务”的逆反。
英国是较为积极推行多元文化政策的西方大国。二战后,英国面临后殖民主义兴起的浪潮和东西方冷战意识形态的竞争,在知识界和左翼政治力量的推动下,逐步转向奉行多元文化政策,希望借此缓和国内族群矛盾、消除种族隔阂,推动国家团结和民族融合。但是近年来,多元文化主义不断受到质疑,被指责为破坏英国统一国家认同、破坏英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弱化英国社会结构、加剧社会分裂和族群隔阂的罪魁祸首。现保守党政府明确提出了应当奉行国家主义。
本讲座主要考察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基本理论、多元文化主义的重要概念以及相关公民权利理论;(二)英国及其他主要西方国家对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质疑;(三)英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国家治理实践;(四)英国国家主义的理论与传统;(五)当今英国族群治理的若干案例。
参考书目:
1) Anthony Heath & Neli Demireva (2014) Has multiculturalism failed in Britain?,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37:1, 161-180
2) Charles Watters (2011) Education, migration and the ‘failure’ of multiculturalism,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32:2, 319-327
3) Chris Weedon (2011) Identity, Difference and Social Cohesion in Contemporary Britain,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Studies, 32:3, 209-227
4) Elke Winter (2011) ‘Immigrants Don't Ask for Self-government’: How Multiculturalism is (De)legitimized in Multinational Societies, Ethnopolitics, 10:2, 187-204
5) Eva-Maria Asari , Daphne Halikiopoulou & Steven Mock (2008) British National Identity and the Dilemmas of Multiculturalism, Nationalism and Ethnic Politics, 14:1, 1-28
6) Kevin Myers (2011) Faith in history: memory, multiculturalism and the legacies of Empire in postwar England, History of Education, 40:6, 779-793
7) Tariq Modood (2014) Understanding ‘Death of Multiculturalism’ discourse means understanding multiculturalism, 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Discourses, 9:3, 201-211
8) Yasmeen Abu-Laban (2002) Liberalism, Multiculturalism and the Problem of Essentialism, Citizenship Studies, 6:4, 459-482
9) Yunis Alam & Charles Husband (2013) Islamophobia, community cohesion and counter-terrorism policies in Britain, Patterns of Prejudice, 47:3, 235-252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朝鲜八月事件与中朝关系的新起点

讲次 第 38 讲
开始时间 2017年03月24日(周五)13:30
结束时间 2017年03月24日(周五)15:30
地点 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04室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上海外国语大学作为“国家队”的一员,肩负着为祖国的外交事业培养接班人的光荣使命,我校各专业尤其是语言类专业为外交部、中联部、商务部等涉外部委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随着国力的日渐强大和海外利益的日益广泛,中国对外交人才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国家对外交人才的新要求,让各专业尤其是语言类专业的同学更好地了解中国外交和国际形势,我们邀请校内外相关专家和在外交战线上的校友,推出外交育苗工程系列讲座。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关注外交英才俱乐部,就是上外人的家国情怀!关注上研职团,就是关注你的职业发展!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反思人文社科的学术伦理:问题与挑战

讲次 第 2 讲
开始时间 2017年03月24日(周五)09:00
结束时间 2017年03月24日(周五)11:00
地点 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04室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主持人:赵蓉晖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
评议人:潘天舒教授 (复旦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
作为哈佛大学人文社科学术道德委员会委员以及活跃在世界人类学研究前沿的社会科学研究者,教授将与我们分享在学术道德审查和学术实践中参与决策与经历的真实案例,尝试提出在中国学术语境发展类似的学术道德准则,避免重蹈西方学术界覆辙,以供中国学界同仁们参考。
当今世界的人文社科研究,对“人”的研究面临比过去更严苛的学术伦理道德标准。这不仅提升了以人为对象研究的人文道德价值,实际上也提升了研究本身的质素。同时,由于人文社科研究并非使用同一类研究方法,统一的伦理道德标准,以及对研究伦理实践给予同样强有力的承诺,也会为人文社科研究制造一些难题和挑战。学术机构的伦理规则与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学术实践伦理如何协商与平衡?
Around the world today, research on “human subjects” has become subject to ethical guidelines far more stringent than anything that existed in the past. This not only improves the moral value of human subjects research but also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he research itself. At the same time, it creates some difficulties inasmuch as not all disciplines have the same methods, follow the same ethical guidelines, or have an equally strong commitment to ethical practices.
The speaker, who is a member of his university’s committee for ethical practic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will describe some of the issues he has encountered as a committee member and as an active social scientist in his university and will modestly suggest potential ways in which Chinese colleagues might consider developing similar codes while avoiding some of the mistakes committed in the past in the West.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上海外国语大学乌兹别克语教育暨中乌建交25周年交流会

开始时间 2017年03月21日(周二)14:00
结束时间 2017年03月21日(周二)17:00
地点 虹口校区-会议中心-莱茵厅
承办方 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今年是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建交25周年。25年来,中乌两国的务实合作全面推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4年11月27日,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建设的撒马尔罕孔子学院正式揭牌,2015年10月24日,上海外国语大学正式开设乌兹别克语教研室,目前已举办面向上海高校的乌兹别克语初级班两期,上海外国语大学乌兹别克语公共选修课两学期。
为庆祝中乌建交25周年,推进上外乌兹别克语教育,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区域国别研究基地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和乌兹别克斯坦驻上海总领事馆拟于2017年3月21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中乌建交25周年庆祝会暨乌兹别克教育交流会。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第22届法语节:魁北克电影展映《拆毁》

开始时间 2017年03月28日(周二)15:00
结束时间 2017年03月28日(周二)18:0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
语言 法语 Français
内容提要

《拆毁》(Le démantèlement)
第66届戛纳电影节(2013):影评人周单元 / 剧作家和作曲家协会奖
第34届加拿大吉尼奖(2014)
¬ 最佳影片(提名)Marc Daigle / Bernadette Payeur
¬ 最佳男主角(提名)Gabriel Arcand
¬ 最佳导演(提名)Sébastien Pilote
¬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Sébastien Pilote
¬ 最佳艺术指导(提名)Mano Hervieux

【剧情简介】卡比有一个养羊的农场。 农场命名为加侬及其儿子的农场。但他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她们像公主一样被卡比抚养长大, 住在遥远的大城市里。一天,大女儿为保住房屋,向他请求经济帮助。 卡比对女儿有着最深厚的父爱,情急冲动下, 决定拍卖农场资助女儿。 他打算卖掉所有的一切 ——房屋,羊群及家庭土地——搬到农场附近城市的一个小公寓里。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我如生活般写作:对话作家达尼·拉费里耶

开始时间 2017年03月21日(周二)14:30
结束时间 2017年03月21日(周二)16:30
地点 虹口校区-会议中心-MBA案例室
承办方 法语系
语言 法语 Français
内容提要

海地裔作家达尼·拉费里耶是法兰西学院院士,他是法语全球化的代表人物,也是当代法语共同体中的文学大家。他创作了二十余部作品,并在世界各国出版。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我”的表达,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他的生活、思想、痛苦、愉悦,拉费里耶的写作风格是庄严而诗意的,千变万化而又妙趣横生。
2009年,拉费里耶尔凭借《还乡之谜》获得法国美第奇奖,这部作品由上海九久读书人在中国出版。2017年3月10日,《几乎消失的偷闲艺术》一书将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在这场对话形式的讲座中,拉费里耶将谈论他的经历、作品、对法语的热爱以及他在法国共同体中的位置。
Écrivain québécois d’origine haïtienne et membre de l’Académie française, Dany Laferrière est une image emblématique de l’universalité de la langue française et un grand nom de la littérature francophone contemporaine. Il est l’auteur de plus d’une vingtaine d’ouvrages publiés dans le monde entier.
Ses livres, toujours conjugués au « je », évoquent avec plus ou moins de fidélité des pans de sa vie, de ses pensées, des moments de drame, des moments de grâce, d’un style posé, poétique, toujours changeant et toujours pétillant d’humour.
L’Énigme du retour, publié en Chine chez Shanghai 99, lui a valu le Prix Médicis en 2009. La publication chez Sea-Sky (Haitian) de L’Art presque perdu de ne rien faire est prévue pour le 10 mars 2017.
Dans cette conférence sous forme de conversation, Dany Laferrière discutera de son parcours, son œuvre, son amour de la langue française et sa position sur la francophonie.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