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前沿动态讲座系列

开始时间 2017年03月25日(周六)08:30
结束时间 2017年03月26日(周日)17:30
地点 虹口校区-会议中心
主办方 《外国语》编辑部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1.Introduction: What is language and how does it work?
2.Doing language: usage
3.Knowing language, part one: how entrenchment works
4.Knowing language, part two: how entrenchment creates linguistic structure on the cognitive level
5.Sharing language: conventionalization
6.Forces shaping usage, entrenchment and conventionalization
7.The unified model: how structure, variation, and change come about?
8.Applications

2017年3月25-26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7:30

讲座地点:
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议中心
(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

主办单位:
《外国语》编辑部
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

讲座免费,外地学者和学生交通、住宿自理。欲报名请于3月20日前将报名表发送至waiguoyu1978@shisu.edu.cn,并注明主题“认知语言学讲座报名”。欢迎参加!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中古时期伊斯兰天文地理知识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开始时间 2017年02月26日(周日)13:30
结束时间 2017年02月26日(周日)15:30
地点 虹口校区-1号楼-226室
主办方 东方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理解当代中国外交 Understanding Contemporary China’s Diplomacy

开始时间 2017年03月01日(周三)09:30
结束时间 2017年03月01日(周三)11:30
地点 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04教室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中国外交与中美关系

开始时间 2017年02月21日(周二)09:30
结束时间 2017年02月21日(周二)11:30
地点 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04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第三届中国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学术研讨会

开始时间 2017年07月08日(周六)08:00
结束时间 2017年07月09日(周日)17:00
地点 虹口校区-会议中心
主办方 语言科学研究院,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7月8日(周六)

时段

活动内容

地点

07:3008:30

代表报到

一楼大厅

08:3009:00

开幕式(主持人:赵蓉晖)

1.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副校长 冯庆华教授 致辞

2.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原司长 姚喜双教授 致辞

3.  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秘书长 王从春同志 致辞

4.  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研究会会长李宇明教授 致辞

第一报告厅

09:0009:15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国际会议中心门口

09:1509:30

茶歇

一楼大厅

09:3011:30

主题报告(一)(主持人:陈坚林)

1.         李宇明  树立“外语生活意识”

2.         曹德明  信息化时代外语教育的战略与实践

3.         赵世举  信息化时代对语言教育的新要求

第一报告厅

11:3013:30

午餐

13:3015:10

100分钟

分组报告

(第一场)

第一组

一楼二报厅

第二组

二楼富士厅

第三组

二楼英伦厅

第四组

二楼凯旋厅

15:1015:30

茶歇

一楼大厅

15:3017:10

100分钟

分组报告

(第二场)

第一组

一楼二报厅

第二组

二楼富士厅

第三组

二楼英伦厅

第四组

二楼凯旋厅

17:1018:10

晚餐

18:3020:00

第四届语言文字智库工作论坛(主持人:赵蓉晖)

主题:语言文字管理工作与学术研究的互动

参加者:姚喜双,王从春、凌晓凤等上海市语委代表,国家语言文字智库试点单位成员,其他代表

1.  姚喜双  从《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规划》的研制看面向国家需求的语言研究

2.         参加者现场互动

二楼凯旋厅

7月9日(周日)

08:0010:10

分组报告

(第三场)

第一组

一楼二报厅

第二组

二楼富士厅

第三组

二楼英伦厅

第四组

二楼凯旋厅

10:1010:30

茶歇

一楼大厅

10:3012:00

分组报告

(第四场)

第一组

一楼二报厅

第二组

二楼富士厅

第三组

二楼英伦厅

第四组

二楼凯旋厅

12:00-13:30

午餐

13:30-15:00

分组报告

(第五场)

第一组

一楼二报厅

第二组

二楼富士厅

第三组

二楼英伦厅

第四组

二楼凯旋厅

15:00-15:20

茶歇

一楼大厅

15:20-17:20

主题报告(二)(主持人:魏晖)

1.               关于基础教育中若干语言文字规范问题的考察

2.           胡范铸  全球治理视阈下的汉语国际教育:问题与对策

3.           梅德明  基于全球胜任力发展的外语教育规划

一楼二报厅

17:2018:00

闭幕式(主持人:朱晔)

1.         小组总结(每组6分钟)

2.         自由发言

3.         下一届会议承办方代表讲话

一楼二报厅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灭绝:并非世界末日?

开始时间 2017年02月12日(周日)09:00
结束时间 2017年02月12日(周日)17:00
地点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时间】2016年10月25日 - 2017年02月12日
【地点】地下一层(B1)临展厅

该展览引进自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首展于2013年在伦敦开放。这是它在亚洲的首次展出。

在这里你能近距离观赏那些曾经生活在地球上,但现今已灭绝的一些耳熟能详的动物标本,如世界上最大的鸟蛋(甚至比恐龙蛋还要大)——象鸟蛋(全世界据说仅有25只)、难得一见的恐鸟足和羽毛、雌性和雄性的嘴喙长得完全不一样的兼嘴垂耳鸦的雌雄性个体标本、世界上最美丽的蛾子——斯氏燕蛾……不一而足。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中国外交回望暨外交外事类国家公务员考试培训

开始时间 2017年01月12日(周四)13:00
结束时间 2017年01月12日(周四)16:00
地点 二楼会议室
主办方 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何不再问?第11届上海双年展

开始时间 2017年03月12日(周日)11:00
结束时间 2017年03月12日(周日)19:00
地点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第11届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

2016年11月12日至2017年3月12日

主策展人:Raqs媒体小组

策展组成员:萨比赫·艾哈迈德、刘畑、陈韵、黛丝·默恩德

展览协调人:徐辰斐

主题展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1-3楼

城市项目地点:上海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线上、长阳路糕潮面包坊、宝山路、定海桥、上海音乐厅广场以及大悦城摩天轮等

主题展“终端站”艺术家:依凡娜∙弗兰克、瑞吉娜·侯赛·加灵多、玛卓林·戴克曼、牟森+MSG

主题展参展艺术家:

阿甘·哈拉哈普、笹本晃、安娜瓦纳·哈罗巴、艾莎·贾托伊、阿尤达莫拉·坦尼莫沃·奥昆森德与莎乐美·阿瑟加、阿扎德·阿卡拉基、巴哈尔·贝巴哈尼、比安卡·巴尔迪、细胞小组、陈哲、克里斯蒂安·汤普森、克里斯汀·孙·金、欲望机器小组、艾特尔·阿德南、法布里斯·蒙泰罗、法尔扎纳·艾哈迈德·乌尔米、司法建筑、加干迪普·辛格、乔治·阿德阿格博、格拉哈姆·哈伍德/优哈、夏碧泉、郝敬班、海蒂·芙欧特、胡向前、伊斯提凡·西洛斯、贾格迪普·莱纳、杰弗逊·品德、约翰·杰拉德、卡尔·马克思、肯德尔·戈尔斯、凯勒·巴勒凯、谢蓝天、李明维、莉娜·祖布索瓦、廖斐、CANTONBON、林科、阮芳灵、谭丽萨、刘韡、刘雨佳、陆平原、马海蛟、毛晨雨、玛丽娜·安卓索维奇、马茨·莱德斯坦姆、穆依纳克·比斯瓦思、缪格·伊尔马兹、娜布其、纳夫乔特·阿尔塔夫、尼古拉斯·威尔斯、尼古拉斯·赫氏/米歇尔·穆勒、奥利维耶·德·萨加赞、欧鲁·欧奇贝、张怡、彼得·皮勒、拉宾·孟达尔、激烈空间、拉菲克·舒沃、雷姆·阿尔卡迪、罗班·迈耶、罗斯·曼宁、萨米·巴罗基、森纳·奥泽曼、西蒙娜·法塔尔、索菲亚·斯道恩、苏拉伯·胡拉、孙原+彭禹、SUPERFLEX、苏拉比·夏尔马与特贾斯维尼·尼南贾纳、苏珊·克莱曼、新井卓、陶辉、陶思·马卡奇耶娃、提奥·爱舍图、托马斯·萨拉切诺、维云娜·菲德、维努·维.维.、维沙·达尔、王功新、王海川、杨振中、雅赞·卡里里、殷漪、于吉、郑波、郑重宾、周子曦。

关于第11届上海双年展

在当下高度互联的全球语境之中,第11届上海双年展将着重于探寻“南南合作”的可能性,意图去呈现一个超越东西分野的具有发散性的艺术世界。集研究、创作、策展于一体的Raqs媒体小组表示:本届双年展不仅是一系列探索和研究的小结,更是新视角和新观点的起航。

“何不再问?何不从一个问题或者欲望的原点、末端、中点开始发问(因为‘提问’的任务既是提出问题也是唤起欲求)?”

这段文字,是Raqs媒体小组受“印度新电影” 运动先驱李维克•吉哈塔克的作品《正辩,反辩,故事》(1974)启发而书,它锚定了本届上海双年展的策展构思。在电影的结尾,主人公一位酗酒成瘾的知识分子,陷入了一群逃难的农民与学生反抗军之中。面对他们的提议与异议、正辩与反辩,主人公给出了自己的故事、回忆和炽热的困惑。

在Raqs的构想中,作为本届上海双年展主角的艺术家,就如同一个寓言中的人物,抛出各种谜团和动机,提出必要、艰难而动人的问题,从而转化了他们自己所处的那个故事。

“正辩,反辩,故事”三者就像物理学中的”三体问题”:同一空间中的两个物体,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互动,二者间的相互引力掌控着它们围绕对方旋转“而一旦有第三个物体闯入,情况便变得复杂而无法预测。霎那间,似乎一切都可以变化”。

受此启发,本届双年展期待:

• 寓言和故事中所蕴含的惊喜以及对问题和辩论新奇有趣的演绎方式

• 构建介于图像、观点与表达之间,艺术、文学与哲学之间的异于主流、非教条化的链接矩阵

• 对传统的世界划分方式加以超越和质疑的艺术想象和话语视角

本次展览将在一系列交叉轨道中得以实现:

“终端站”:中转站、发射台、链接中心。在这里,艺术家受邀进行实践,通过不断巩固、不断演进的艺术创作拓展出星群式的问题、议案与叙述。

“复策展平台”:探索策展的各种有利地位,并从此引发新的问题:关于网络与知识,关于档案,关于被着重的形象,以及关于新生代如何对策展进行独立的思考。

“理论剧院”:编排不同大小音阶的思考与猜想方式,发声中交织哲学的深沉与歌剧的韵律。

“51人”:这由一系列激动人心的行为组成的项目是对上海的庆祝,也是对生活、梦想、友谊与交谈的庆祝。是愿景式的提议,更是对被论证、团结和辩驳的能量所点燃的城市生活的重新想象。


主策展人简介

Raqs媒体小组

1992年,三位皆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年轻人莫妮卡·纳如拉(Monica Narula)、吉比什·巴什(Jeebesh Bagchi)、舒德哈巴拉特·森古普塔(Shuddhabrata Sengupta)成立了Raqs媒体小组。“Raqs”一词来源于波斯语、阿拉伯语和乌尔都语,原意是指反复修行的苦行僧在旋转舞中进入的出神状态。Raqs媒体小组在“修行”过程中,他们扮演了多重的角色身份。他们既是艺术家、策展人、社会调查者、媒体参与者,有时更会客串一下“哲学密探(philosophical agent provocateurs)”

Raqs媒体小组遵循着“运动中冥想”的宣言,身份多重,经常以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偶尔也是策展人和哲学讨论的发起者。他们创作当代艺术作品、制作电影、策划展览、编辑书籍、组织活动,并与建筑师、程序师、作家、戏剧导演合作,其独特而创新的艺术实践方式对国际当代艺术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他们这十年来的一系列追问试图为“作品/艺术/展览”找到存在哲学、日常生活和生命政治的根基。而日常生活对Raqs来说,不只是琐屑而抽象的,它具体地落实在一些社会现实的脉络连接之中:在巴马科与贝鲁特之间,金沙萨与开罗之间,马普托与昌迪加尔之间,或许,也在义乌、马德里与雅典之间,德里、墨西哥城与上海之间……

作为艺术家的Raqs媒体小组,他们惯以影像、装置、在线项目、高科技媒介来呈现当下被全球化、资本化迅猛影响的世界,同时他们也关注世界各地的人们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他们的作品在全世界范围进行展出,并参与了各种展览,其中有卡塞尔文献展(2002)、威尼斯双年展(2003、2005、2015)、上海双年展(2010)等国际重要展览。作为策展人的Raqs媒体小组,曾担任在博尔扎诺举办的第七届欧洲宣言展——欧洲当代艺术双年展(2008)以及在德里举办的INSERT2014的联合策展人。

▲《我们就是染料(We the Fuel)》,Raqs媒体小组,2011年,综合媒介,图片来源于Raqs媒体小组官网

第11届上海双年展的主题为“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该主题受启发于印度新电影运动先驱者李维克·吉哈塔克的电影《正辩,反辩,故事》(Jukti, TakkoaarGappo,1974),同时,它也暗指本届双年展的策展构思。

在电影结尾处,酒醉的知识分子遇到一群流亡者。对于他们的提议和反驳,理由和争议,正辩和反辩,知识分子只能借个人的故事、回忆和困惑予以回应。这使Raqs媒体小组联想到物理学中的三体问题(他们曾深度讨论过当代中国的科幻三部曲《三体》)——本来,存于同一空间之中的两个物体在相互间的引力作用和影响下的运动规律是可预测的。然而,一旦第三个物体闯入,情况就开始变得复杂而无法预计,一切似乎都可以改变。

沿着三体的逻辑,Raqs媒体小组将第11届上海双年展视为一个包含丰富触发机制的结构,不同的机制将应对观者的不同感知。他们希望通过寓言和故事中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和辩论,为观众呈现一个介于图像、观点和表达之间,介于艺术、文学和哲学之间的非教条化的思维矩阵。Raqs媒体小组强调,此次策展的目标将着眼于观众的知性维度的弹性,他们无需是业内人士,只需对当代生活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充满热情和好奇。

整个展览将在被Raqs媒体小组称为“批判的迷思”的氛围中展开,它不仅是艺术作品的集聚,更是一次艺术与审美的体验。对Raqs媒体小组而言,展览必须是鲜活的,并且能够有效、有情、有智慧地去回应并改变在场的观者。而艺术家,则如寓言中的人物,通过各种谜语、工具和难题,将故事转述。

“何不再问?何不从问题的原点,从它的末端,它的中点,甚至,从一个欲求开始发问?(因为“提问”既是提出问题也是唤起欲求)”作为策展人,Raqs媒体小组将在他们的策展方案中激活当代思想的(尤其是非西方语境和地方寓言传统的)思辨性和哲理性,而受邀的艺术家将承担起重塑世界之任。Raqs媒体小组深信,这些正辩,反辩和故事将引领公众感受当代社会之脉搏,体验在我们周遭的世界里不断涌现的无限感知。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互联网+语言服务:真正的在线汉英双语实训课程

开始时间 2017年01月05日(周四)13:30
结束时间 2017年01月05日(周四)15:30
地点 虹口校区-2号楼-一楼阶梯教室
主办方 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国交高端外专项目系列讲座之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在线课程日渐流行。在设计双语训练课程时,国际汉语教学界应顺势而为,创建以信息科技技术驱动的在线学习课程,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让学习者自定学习进度。教师可借助学习数据分析,对学习者进行个别化指导。
目前开设的双语课程,无论在实体课堂或在线学习,多半停留在训练学生孤立地掌握两种语言。但真正的双语课程,不只要学习两种语言,还要掌握两语双通的微技巧。本论文提出的互联网+语言服务,将阐述如何通过开设一系列小量自主的微课、在线嵌入式形成性测试、串联语伴线上讨论区、“寓教于乐”等网络教学新策略,共创跨国双语培训讨论平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文本阅读过程中副中央凹视野信息加工机制的研究

开始时间 2017年01月06日(周五)14:00
结束时间 2017年01月06日(周五)16:30
地点 虹口校区-1号楼-102室
主办方 语言科学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可以从中央凹(foveal)视野范围内获取精确的信息,同时也可以从副中央凹(parafoveal)视野获得一些信息。副中央凹视野内的信息加工的深度是当前文本阅读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报告人将从跨语言和跨人群比较的角度,介绍文本阅读过程中副中央凹信息对认知加工的影响。一方面,副中央凹视野内的信息影响眼跳目标的选择。大量研究表明,英文、德文等西方文字的读者在阅读连续文本时,依靠副中央凹的词间距信息,选择词中心作为注视目标;而高级信息通常被认为不参与这一决策。与此相比,中文、维吾尔文等文字系统所具有的语言学属性导致了不同的眼跳机制。另一方面,副中央凹视野内的信息也影响词汇加工。以往基于西方文字的研究通常认为,读者可以从副中央凹视野内获取的信息主要是词形、语音,而不涉及语义、句法等高级信息。对比英、德、汉等文字的相关研究表明,中文阅读过程中不同类型的读者都可以快速提取副中央凹语义信息,而语音的激活相对较晚。以上结果综合表明,读者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眼动模式受到文字系统本身语言学属性的影响;读者可以有效提取位于副中央凹视野的高级信息,用于眼跳目标的选择和词汇加工。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