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实例为先导,本讲座在重新回顾波斯奈特、布吕奈尔以及雷马克等人比较文学定义的基础上,分析这一学科的不确定性和超学科特征。进而,从比较学者已经形成的一些基本共识出发,围绕“跨越”、“复数”和“他者”三个关键词,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和学术组织工作,进一步延伸对“什么是比较文学?”这一问题的新理解。同时,借助列维纳斯、穆齐尔等人的视角,进一步引发对比较问题的哲学性思考。
张辉
比较文学博士,师从乐黛云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CCLA)副会长、秘书长;国际比较文学学会(ICLA)执委会委员。曾为香港道风山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并在耶鲁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图宾根大学及澳门大学等校任教。主要学术兴趣为文学与思想史、文学解释学(兼及经学)、中德文学与美学关系。著有《审美现代性批判——20世纪上半叶德国美学东渐中的现代性问题》《德意志精神漫游:现代德语文本细读》《冯至:未完成的自我》《文学与思想史论稿》《启蒙的复调:莱辛研究》(即出)等。主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库》(复旦大学出版社)《文学与思想译丛》(商务印书馆)《中国比较文学文库》(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以及《巨人与侏儒:布鲁姆文集》《伯纳德特集》(11卷本)等。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