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研究前沿与方法

伊兹拉·庞德的中国古代诗歌和儒家经典翻译及所引出的一些理论问题

讲次 第 1 讲
主讲人 耿幼壮
主持人 张和龙
开始时间 2023年10月27日(周五)10:00
结束时间 2023年10月27日(周五)11:35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121
主办方 文学研究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在过去几个世纪由西方传教士、汉学家和作家们完成的众多中国经典翻译中,美国诗人庞德所做贡献堪称独特,也值得探讨。其中原因之一是,不同于其他西人译作,庞德的翻译由三个部分组成:他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翻译,他对儒家经典的翻译,以及他在自己的诗作中对儒家思想的迻译或移置。最终,这三部分在庞德的作品中紧密联系在一起,尽管引起了不断的质疑,但也引出了一系列的理论问题,诸如,何为翻译、何为创作?谁是译者/作者?挪用、互文、误读的意义何在?以及中西语言的优劣何在?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和解答,不仅对于理解庞德本人的翻译和创作,而且对于理解近代以来中西方在语言、文学和文化方面的交流与互动极具启发意义。

人物简介

耿幼壮

美国俄亥俄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终身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文论与比较文学、艺术史与艺术哲学、跨学科研究与文化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理论之外:特里·伊格尔顿“非文学理论”著述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Between East and West/Word and Image(Baylor University Press, 2016)、《敞开的视界:跨学科与跨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倾听: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感知范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圣痕:基督教与西方艺术》(台湾中原大学/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9)、《破碎的痕迹——重读西方艺术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脑电技术的原理、数据分析及其在风险决策研究中的应用

主讲人 徐四华
开始时间 2023年10月30日(周一)19:30
结束时间 2023年10月30日(周一)20:30
地点 腾讯会议:574-333-194
主办方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脑电作为认知神经科学和心理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神经影像学技术,也逐渐受到语言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的关注和青睐,被用来揭示其所关心的人类行为的认知过程和神经基础。本次讲座将介绍脑电的原理、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及该技术在风险决策研究中的应用。

人物简介

徐四华

徐四华,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后,上海市人才项目获得者,一直致力于风险决策和消费行为等领域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人才项目10余项;在PNAS、Neuroimage、SCAN、Psychophysiology、Cerebral Cortex、心理学报和管理科学学报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担任中国心理学会决策心理学专委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管理心理学专委会委员和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神经经济管理专委会委员等。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西方现代小说奠基之作《堂吉诃德》

主讲人 潘逸沁
开始时间 2023年10月27日(周五)14:00
结束时间 2023年10月27日(周五)15:30
地点 松江校区-图书馆西侧二楼数字学术中心
主办方 图书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堂吉诃德》描述了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西班牙社会无比广阔的生活画面,是塞万提斯最杰出的小说,是当之无愧的西班牙古典艺术高峰与世界文学瑰宝,不少文学评论家将其称为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

为什么《堂吉诃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我们如何读解它的精神和魅力?

本期典读坊邀请大家走进这部世界经典名著,共同阅读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

人物简介

潘逸沁

上海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专业研究生,拥有Dele C2级别的证书,专八优秀,热爱传播西语文学,有较强的西语口头表达能力,对于西班牙语经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有深入的研究。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初心与未来

主讲人 张朝晖
开始时间 2023年10月23日(周一)09:00
结束时间 2023年10月23日(周一)10:00
地点 松江校区-国际教育中心-一楼报告厅
主办方 团委 / 学生联合会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张朝晖

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书记、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海外华人、华裔在学习中文语音过程中的偏误类型及其教学应策

讲次 第 64 讲
主讲人 汤志祥
主持人 吴春相
开始时间 2023年10月26日(周四)19:00
结束时间 2023年10月26日(周四)20:30
地点 腾讯会议:128 526 907
密码:请扫海报二维码报名获取
主办方 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国际中文教育的一部分教学对象是世界各国的华人或华裔青年。这部分人士在学习中文(普通话)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一般外民族学生很不相同,但具有极高的华人语音相似性和内部类型性。根据中国推广普通话的历史经验以及汉语方言学的研究,中国各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以语音差异为最大。为此,我们可以从语音学、音系学、方言学以及语言教学四个维度对海外华人、华裔在学习中文(普通话)语音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就其成因、偏误类型等进行归纳分析并尝试探求相应的教学对策。

人物简介

汤志祥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教授、哲学博士(PhD)。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访问教授(2000年-2010年)、客座教授(2011年-2018年)。自1982年起先后在中国复旦大学、深圳大学、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和Deakin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以及中国香港中文大学从事国际中文教育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言文字学、社会语言学、国际中文教学、全球华语及海外汉语方言。主要讲授的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语言学、汉语方言学、汉字学和社会语言学。自1994至2000年曾参与研制和开发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两岸三地)汉语语料库》。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词典、教材13部。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一路向南: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内陆队-泰山站的工作与生活

讲次 第 25 讲
主讲人 郝彤,
开始时间 2023年10月24日(周二)11:40
结束时间 2023年10月24日(周二)13: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4教学楼-338
主办方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郝彤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教授。获南京大学学士、英国巴斯大学硕士、牛津大学博士学位。英国皇家特许工程师(CEng),IEEE/IET/IoP/EAGE会员。历任牛津大学、伯明翰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通用电气公司(GE)专家工程师,国家高层次引进青年人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拥有国际专利3项,中国发明专利多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课题、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研究方向为复杂介质中的增强探测与智能解译。参加中国第36次南极内陆科考。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雕像的活力:如何理解艺术品中生命力与精神属性?

The animation of statues: how to understand the attribution of emotions and life to art works

讲次 第 2 讲
主讲人 卡罗琳·凡·艾克 (Prof. Caroline van Eck)
开始时间 2023年10月27日(周五)19:30
结束时间 2023年10月27日(周五)21:30
地点 视频号直播间:
主办方 世界艺术史研究所
承办方 世界艺术史研究所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卡罗琳·凡·艾克 (Prof. Caroline van Eck)

英国剑桥大学艺术史教授、荷兰著名艺术史家、曾获法国骑士勋章。曾任职于荷兰莱顿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等。研究重点为现代早期欧洲艺术对古典修辞的接收、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希腊罗马的物质接收,艺术人类学以及针对全球艺术史创始人Piranesi, Semper及瓦尔堡的相关研究。近期出版有:Art, Agency and Living Presence. From the Animated Image to the Excessive Object (Munich: Walter de Gruyter/Akademie Verlag; Leiden: Leiden University Press, 2016). Restoring Antiquity in a Globalizing World: Piranesi's Late Work and the Genesis of the Empire Style (Munich: DKV, 2019). ‘The Primal Scene of Architecture: Gottfried Semper and Alfred Gell on the Origins of Art, Style and Agency’, Revue Germanique Internationale 26 (2017).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国际地缘变局中的欧洲一体化与中美欧关系

讲次 第 295 讲
主讲人 Frank Gaenssmantel
主持人 忻华
开始时间 2023年10月26日(周四)13:30
结束时间 2023年10月26日(周四)15:00
地点 松江校区-小别墅-29号小别墅201报告厅
主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语言 汉语
人物简介

Frank Gaenssmantel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国际关系与国际组织系教授,曾经在当代中国高等研究中心(CASCC)担任研究员,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在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中心(PIIE)和瑞士日内瓦大学的国际问题高等研究院担任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欧关系、欧洲与中国外交政策、国际贸易关系等。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日本艺术史学的成立与发展

主讲人 吴爽
开始时间 2023年10月24日(周二)18:10
结束时间 2023年10月24日(周二)20:25
地点 松江校区-第4教学楼-4145
主办方 世界艺术史研究所
承办方 世界艺术史研究所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日本美术史学成立于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初。与当时偏重于浮世绘和工艺的西欧“日本主义”不同,日本形成了以皇室相关美术品为核心、历代统治阶级美术及佛教美术为主的美术史观。二战以前的日本美术史研究及“日本美术史”的构建,总体上与其国家思想及皇国史观密不可分。二战之后,作为对以思想为主导的战前美术史研究的对抗,日本的美术史研究开始呈现出一种规避思想性的”科学“志向,但”日本美术史”的整体框架依然沿袭战前。冷战结束后至今,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及跨学科研究的盛行,日本美术史研究也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本讲座聚焦于近代日本美术史学的成立及其后的发展,并从中梳理“日本美术史”的构建过程。

人物简介

吴爽

早稻田大学艺术史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讲师、同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学者。专注于日本中世艺术的研究,同时也关心日藏宋元画与佛教美术的研究。如今正在带领团队整理和搜集日本艺术史学史的文献资料、日本艺术史名家的传记材料、日本重要美术机构团体的历史资料,希望以此推进日本艺术史脉络的梳理与书写。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日藏宋元画及其收藏认知差异研究”。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