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文化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主讲人 颜静兰
开始时间 2022年05月20日(周五)10:00
结束时间 2022年05月20日(周五)11:30
地点 腾讯会议,会议号:557 775 935,会议密码:22520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颜静兰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上海市教学名师,曾任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现为华东理工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特聘教授、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师德师风”主讲教授。获评全国师德先进、全国宝钢优秀教师、上海市“我喜欢的好老师”金奖、上海市教学名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兼任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上海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外文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全国英语报刊研究会常务理;上海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日报》二十一世纪教育传媒高级顾问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英国文学、澳大利亚文学文化、外语教学、英语演讲与辩论等。在《外语界》《国外文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发表论文50多篇。担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通讯评议专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评审专家;学术桥人才评审项目组评审专家、《跨文化研究论丛》编委和国内一些学报的审稿专家。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Theorizing Literature: Modern Developments and Pitfalls

主讲人 Michael Steppat
开始时间 2022年05月19日(周四)15:30
结束时间 2022年05月19日(周四)17:00
地点 腾讯会议,会议号:771-608-994,会议密码:0519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A growing number of people believe that modern theories are indispensable when we try to gain an understanding of literature in relation to culture. Why is that so? And is the belief justified?

In order to clarify these questions, we should first inquire what we mean when we use the term “literature”. We will soon find that we need a dynamic concept, which emphasizes motion. There is simultaneous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the imaginary in relation to the real; their interplay should engage our attention.

It turns out that modern theories do not just refer to remote ideas and objects somewhere “out there”—they are no less about the recipient, about ourselves, since we re-inscribe literary works in the process of reception. Any statements we venture about literary culture reveal something about us, our own predispositions. The lecture will appeal to participants to find their own position in regard to the claims of theory.

To lend substance to this, we will discuss the logic of especially influential modern theories: structuralism, post-structuralism, with implications for feminism and psychoanalysis—all the way to the impact of post-humanism. They are on the move, with mutual connections, while each theory has weaknesses. They have resulted in a counter-movement, against theorizing.

Does the range of modern theories deepen and exp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imaginative literature? Or do they divert us away from it, block our understanding rather than opening it? Is there any added value, at all, that we could gain from investigating works in light of key theories? Or are there built-in pitfalls, so that theories only pretend to be dynamic and mobile? These questions deserve intensive discussion.... and they deserve YOUR responses.

人物简介

Michael Steppat

Michael STEPPAT is Professor of Literature in English at the University of Bayreuth (Germany), and an international faculty member at SISU in Shanghai (School of English Studies). He has published several books on Interculturality and Literature, as well as volumes on American studies (Discourses of Exception, Exclusion, Exchange) and on Cross-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of Honor Cultures and Face Cultures. Michael Steppat was formerly a Professor a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and he is a research fellow at the John Kluge Center of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Washington DC).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验

主讲人 方云
开始时间 2022年05月20日(周五)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05月20日(周五)20:30
地点 腾讯会议ID:466 582 084
主办方 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国际合作的推进,非遗更为各国民心相通、文化互鉴提供了一种新的对话空间与实现路径。

讲座将从文化遗产、非遗定义、包含领域、保护举措再到中国非遗保护优秀案例与经验的分享,以期呈现非遗保护的完整概念,并从国际文化交流的视角分析如何让非遗讲好中国故事,以促进非遗保护意识的提升——实现相互的尊重、理解与欣赏,实现人类共同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人物简介

方云

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俗博物馆,跨文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日本长崎大学社会多元文化部访问学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培训师。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语文教师在今天面临的专业挑战

主讲人 张克中
开始时间 2022年05月18日(周三)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05月18日(周三)20:30
地点 腾讯会议ID:177 293 424
主办方 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2017年普通高中新课标的颁布,2022年义务阶段课标的颁布,是两次重大事件,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全面铺开。此次课改虽然没有上一轮课改在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但却是革命性的。语文教师在课程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挑战前所未有,学习设计能力与评价设计能力是所有中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

人物简介

张克中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26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专业研究工作8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编者,统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编者。江苏省政府督学专家组成员。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CiteSpace:文献数据可视化分析原理与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的应用际中文智慧教育教学设计

主讲人 郭涵宁
开始时间 2022年05月16日(周一)19:00
结束时间 2022年05月16日(周一)20:30
地点 腾讯会议ID:467 181 593
主办方 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对于置身于大数据时代的研究者们来说,如何把握一个研究领域的结构与演变,并在海量的文献数据中快速定位具有影响力或者具有变革性潜力的研究,如何时效地识别所在领域的研究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等,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课题。讲座将从科学知识图谱理论及应用、软件分析所涉及的重要文献计量学方法和核心概念、文献数据的类型、CiteSpace软件的应用范围及操作基本流程等方面进行介绍。

人物简介

郭涵宁

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职于大连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主要从事科学知识图谱、国际中文教育、数字人文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国际中文教育课题一般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等多项课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等多项课题。在Scientometrics(SCI/SSCI)、Digital Scholarship in the Humanities(SSCI)、Language and Speech(SSCI)、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ESCI)、《科学学研究》(CSSCI)、《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等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翻译专著2部,参与编写教材5部。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英国小说人物面面观

讲次 第 30 讲
主讲人 李维屏
开始时间 2022年05月18日(周三)18:30
结束时间 2022年05月18日(周三)20:30
地点 线上腾讯会议号:325 516 214
主办方 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本讲座将全面系统地介绍四百多年来英国小说人物的发展轨迹、历史概貌和基本特征。讲座以英国历史进程为顺序,以小说样式转换为框架,以人物形象转型为线索,深刻揭示各个时期英国小说人物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共性与差异。在全面论述影响英国小说发展的社会环境、经济关系和文化思潮的同时,演讲者以中国学者特有的目光和理念来考察英国小说人物的形象、艺术作用、价值取向和文化特性,并科学地诠释小说人物的各种深层次问题。

线上腾讯会议号:325 516 214

人物简介

李维屏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外语学科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主编,《外语高教研究》主编,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党工组组长,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秘书长,中国高校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级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已发表著作、教材和译作三十余部,论文七十余篇,并主持近十个国家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主要著作有《英美意识流小说》《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乔伊斯的美学思想和小说艺术》《英国小说艺术史》《英国小说史》《英国小说人物史》《英国文学思想史》《英国女性小说史》《英国短篇小说史》《美国文学思想史》《美国短篇小说史》和《美国女性小说史》等。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导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主讲人 吴其尧
开始时间 2022年05月12日(周四)19:30
结束时间 2022年05月12日(周四)21:00
地点 腾讯会议,会议密码:0512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吴其尧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的研究、翻译和教学。曾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华盛顿大学等学习。出版专著两部,文学名著译著十余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方向论文二十余篇。国家级精品课程《高级英语》、上海市精品课程《美国文学史》主讲教师。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原典文献、问题意识与专业研究 ——关于中外文学关系研习经验的分享

主讲人 葛桂录
开始时间 2022年05月11日(周三)08:15
结束时间 2022年05月11日(周三)09:45
地点 腾讯会议,会议密码:22511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葛桂录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现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外国语学院院长,《外国语言文学》期刊主编。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教学研究分会副会长、海外汉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副会长。

主要学术领域为比较文学(中英文学关系)与海外汉学研究。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等8项。出版《雾外的远音:英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含英咀华:葛桂录教授讲中英文学关系》《中外文学交流史 中国-英国卷》《中国英国文学研究史论》《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在英国的传播与影响》《中英文学交流系年》(上下卷)等学术著作18种,另有译著、学术散文集、教材类著述10余种。学术成果连续三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获教育部第八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合作成果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为何织锦?—— 非遗发展与手艺人的生命叙事

讲次 第 5 讲
主讲人 谭萌
开始时间 2022年05月15日(周日)18:30
结束时间 2022年05月15日(周日)20:00
地点 腾讯会议室-813305648
主办方 艺术教育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现代化建设曾一度将民间传统文化遗落,但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不断深化,大量的民间艺术、传统工艺和风俗习惯重焕生机,在旅游发展、景观建设和社区营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与文化实践者的生命历程和社会生活相互嵌入。与此同时,有关非遗的真实性、主体性和所有权等问题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争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当代变迁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又该如何认识并阐释这些变迁呢?本次讲座基于主讲人的调研经历,与大家分享那些与非遗相关的人和事儿。

人物简介

谭萌

谭萌,成长于武陵山的90后,现为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曾求学于北京、伦敦和哥伦布,游历于我国西南乡村、欧洲定期集市和美国中部农场,感兴趣于传统文化的当代变迁和民众生活的现代转型;已发表十余篇专业学术论文,并在“澎湃新闻”等媒体平台发文,在英美参与中国传统文化海外推广项目,于2019年在美国俄亥俄州举办展览“土家织锦:将生命编织入锦”。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语言学的跨学科视野——论小句生成中的分形核化模型

讲次 第 3 讲
主讲人 彭宣维
开始时间 2022年05月19日(周四)16:00
结束时间 2022年05月19日(周四)17:30
地点 腾讯会议:337-873-742
主办方 语料库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本讲座讨论小句生成的语义关系及其结构化模型。小句产出的是一个完整的事件,是对起始状态潜在的各种可能性的坍缩,同时开启相应的语义时空过程。这是一个从主旨起点瞬间膨胀、并迅速向命题或提议形成的具体、狭窄空间收缩的过程,从而生成一个原子模型,中间是动词核心,外围是其他成分;这些构成成分本身也有类似的核化结构。各构成成分之间存在多种量子特点,最为常见的是纠缠关系。这一视角可以构拟大量新的语言事实,深化我们对自然语言的理解。

人物简介

彭宣维

彭宣维,博士,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功能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前任会长,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会执委,韩礼德—韩茹凯语言学国际基金负责人,《语言、语境和语篇——社会符号学论坛》(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The Social Semiotics Forum, John Benjamins)合作主编。主研语言学理论及应用,尤其是普通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研究(含现代汉语、《说文解字》和汉字学);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正式出版学术著作9部,主编、主译39部;代表作有《从系统到实例——理论与应用》,《功能视角下的汉语专题研究》,《评价文体学》、《汉语系统功能语法》、叙事话语的社会生态效应——基于科幻小说《地狱》的评价解,话语回应中的衔接性隐喻及其数学表征,Stroke systems in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First step towards a general writing model from the systemic angle; English morphemic constituents working for discourse wording: extending rank scale from 'clause (complex)' up to 'text (type)'; '(Text as) wording' as wording in text size: stretching lexicogrammatical rank hierarchy from clause to text;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in Chinese categorization: A figure-ground angle of radicals’ roles in Shuowen Jiezi; Functional stylistics in the TEXTUAL respect: Some message organization patterns for literary discourse analysis等。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