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学习与发展中的教育技术:探索、实践与整合之旅

主讲人 王舒畅
开始时间 2024年12月13日(周五)10:00
结束时间 2024年12月13日(周五)12:00
地点 松江校区-区域国别研究大楼204室
主办方 国际教育学院
承办方 国际教育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王舒畅

本科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具有7年国内外奢华零售行业学习与发展相关的工作经历,持续专注于零售业务团队学习与发展课程体系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估,企业组织内学习与发展体系的系统化搭建和优化,线上学习的全球化项目管理和教练技术在人才发展中的实践。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跨学段跨文化能力教学:理论结合实践

讲次 第 十四 讲
主讲人 虞怡达
开始时间 2024年12月18日(周三)19:30
结束时间 2024年12月18日(周三)20:15
地点 腾讯会议:727 509 495-129室
主办方 跨文化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意义、目标和内涵逐步凸显和清晰,跨文化外语教学实践的相关研究还相对滞后。在操作层面上,跨文化外语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成果存在脱节的现象,如何在语言课程中融入跨文化内容对广大语言教师来说至今依旧是难点。

本讲座基于为外教社引进图书《跨学段跨文化能力教学:从理论到实践》撰写导读的经历,将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书中跨文化能力教学实践共同体在行动研究过程中的尝试和困境进行总结,以期为《外语教育中的跨文化能力教学参考框架》的进一步推广、实施和验证提供相关经验和启示。

人物简介

虞怡达

虞怡达,上海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教师,硕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研究方向为跨文化外语教学和评价。上海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主持和参与多项校级跨文化交际类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全英文示范课和上海市高校本科重点课程。首届“外教社杯”上海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最佳指导奖”。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百年中国看上海——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上海观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届读书沙龙

讲次 第 30 讲
开始时间 2024年12月13日(周五)13:00
结束时间 2024年12月13日(周五)16: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4教学楼-4423
主办方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里希特霍芬与区域国别研究

讲次 第 359 讲
主讲人 冯晓虎
开始时间 2024年12月12日(周四)14:50
结束时间 2024年12月12日(周四)16:20
地点 松江校区-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图书馆二楼西侧数字学术中心
主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冯晓虎

北京洪堡论坛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国区域国别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网红营销:信任、互动与类社交传播

讲次 第 2024-2025学年第22讲 讲
主讲人 张若楠
开始时间 2024年12月11日(周三)10:05
结束时间 2024年12月11日(周三)11:35
地点 松江校区-第1教学楼-254
主办方 新闻传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网红营销:信任、互动与类社交传播

人物简介

张若楠

张若楠,美国罗林斯学院传播学助理教授;教职科学研究发展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社交媒体博主的全球商业战略传播,以及人工智能传播的应用和影响力。近期编辑出版新书《社交媒体网红与战略商业传播的全球视角》。她使用定量研究方法,包括问卷和线上线下实验。曾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科研成果发表于多个SSCI期刊,如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Communication and Public, Journal of Research in Interactive Marketing。她在NCA, ICA, AEJMC, BEA等多个国际会议上宣读论文二十余篇并获最佳论文奖,也曾为十余个SSCI期刊担任审稿人。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批判话语分析:原理与应用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Applications

讲次 第 2024-2025学年第21讲 讲
主讲人 邹文雪
开始时间 2024年12月09日(周一)10:05
结束时间 2024年12月09日(周一)11:35
地点 腾讯会议:733622741
密码:邮件至1010895350@qq.com 获取密码
主办方 新闻传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Applications

人物简介

邹文雪

邹文雪,获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卡莱罗纳海岸大学传播、媒体和文化系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主要聚焦于健康传播、智能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交叉领域。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超过20篇论文,包括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Health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s, Children & Society, 《新闻与传播研究》和《国际新闻界》等。学术成果曾获杰出研究贡献奖、健康传播领域优秀学者奖,以及多项ICA最佳论文奖。近年来担任了16个SSCI期刊的审稿人,并审阅了超30余次的投稿。目前担任国际中华传播协会的时讯编辑。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Explor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AI in Journalism, Media, and Strategic Communications

主讲人 姜华
主持人 刘国华
开始时间 2024年12月17日(周二)14:45
结束时间 2024年12月17日(周二)16: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2教学楼-235教室
承办方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With AI tools increasingly shaping the landscape of journalism, media, and strategic communications, its vital to examine both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y present. AI technologies are being used to automate content creation, personalize audience engagement, and analyze large datasets for insights. However, questions arise around ethics, accuracy, transparency, and job security within these industries. How can educators and professionals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 leverage AI responsibly, and what guidelines are necessary to ensure AI benefits the public interest without compromising journalistic integrity or creative authenticity?

人物简介

姜华

姜华,美国雪城大学纽豪斯公共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交媒体沟通、企业社会责任、声誉管理等,在诸多顶级期刊发表50多篇学术论文,获得10余项国内外传播学会最佳论文奖和研究荣誉。担任公共关系领域三大核心期刊编委、美国公共关系学协会(PRSA)全国委员会(WLG)主席、《公关周刊》(PR Week)评审委员会委员,与多家非营利组织紧密合作,担任国际妇女媒体基金会(IWMF)研究员。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Preference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in China: Evidence from a Large-scale Nationwide Survey

主讲人 沈强
开始时间 2024年12月16日(周一)13:30
结束时间 2024年12月16日(周一)14: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2教学楼-220
主办方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first nationwide study of preference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in China. We conduct a large-scale survey with a sample of 109,658 subjects from 337 prefectures. The data reveal substantial heterogeneity in preference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across prefectures, but even larger within prefecture. Some of these behavioral traits are interconnected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and more so at the prefecture level. Individual differences vary with age, gender, cognitive ability, only-child status, and hukou status and prefecture differences correlate with both income, GDP per capita and loose-tightness culture. Our results provide an initial step toward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reference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in China and their broader societ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人物简介

沈强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Psychological Medicine、NeuroImage、Neuropsychologia、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神经管理与神经工程研究会委员、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神经管理与经济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计算决策神经科学暑期学校暨决策神经科学研讨会发起人。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日常生活视角下杭州社区咖啡馆流动语言景观研究(Unpacking fluid linguistic landscape in a community coffeehouse in Hangzhou, East China: An everyday life perspective)

主讲人 余华
开始时间 2024年12月18日(周三)12:00
结束时间 2024年12月18日(周三)13: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136报告厅
主办方 语言科学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本次讲座将分享一项语言民族志研究,该研究探讨了语言景观从流动到凝固再回到流动的涌现过程。这项研究基于作者在杭州一家社区咖啡馆中语言景观出现和消失的民族志叙述,通过对店主和顾客在日常生活中交互的时刻分析,我们发现咖啡馆空间的意义是由人们生活轨迹的交叉,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持续交流动态塑造的。研究提出,流动语言景观是一种持续的涌现,源自语言使用者对邻里的关爱、相互沟通的意愿以及语言和符号实践的即兴创作。这项研究将与日常生活空间中的语言使用和流动语言景观的研究进行学术对话。

 

This talk will share a research that enquires into the emergence of linguistic landscapes as cycles from fluid to frozen and fluid again. It is based on myethnographic narratives of the appearance and disappearance of linguistic landscapes in a community coffeehouse in Hangzhou, East China. By moment analysis of theentanglements in everyday life that owners and customers share, we find that the meanings of the coffeehouse space are dynamically shaped by the intersections of their life trajectories and constant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s in ongoing everyday life. It is argued that linguistic landscapes emerge as a continuous flux, with language users’ care for others, willingness to correspond, and improvisation of linguistic and semiotic practices affected by their life trajectories. This research will contribute to current research on language use in everyday space and fluid linguistic landscapes.

人物简介

余华

余华,语言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与英国利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2015-2016),用人类学方法探究语言政策与教育、社区教育、课堂评价语言、文化遗产研究,相信人文社科研究能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语词汇识别中的声调信息处理(Lexical Tone in Spoken Word Recognition)

主讲人 汪昕
开始时间 2024年12月10日(周二)14:00
结束时间 2024年12月10日(周二)15: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136报告厅
主办方 语言科学研究院
承办方 语言科学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超过60%的人类语言使用音高模式(即声调)来区分词汇意义或语法形式。在语音中,声调和音段属于不同的声学维度,其在口语词汇识别中的相对线索权重在文献中似乎存在一些争议。近年来,更先进的技术(如眼动追踪或脑电图EEG)证明了声调在口语词汇识别中的不可或缺性。

    在本次报告中,我们首先基于一系列眼动追踪数据,展示声调处理在口语词汇识别中的渐进性(最新数据)。其次,我们将通过眼动追踪数据和脑磁图(MEG)数据,展示声调在双语口语词汇识别中的必然作用。在理论层面,这些实证研究表明,声调不仅是声调语言中音系表征的一部分,还在语音感知和口语词汇识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Over 60% of human languages use pitch patterns (i.e.,tones) to distinguish lexical meanings or grammatical forms of words. In speech, tones and segments belong to different acoustic dimensions, and their relative cue weighting in spoken word recognition appears to create some controversy in literature. Recently, more advanced techniques, like eye-tracking or EEG, demonstrated the obligatory role of lexical tones in spoken word recognition. 

    In this talk, we first demonstrate the incrementality of tone processing in spoken word recognition (fresh data), based on a series of eye-tracking data. Second, we will show the obligatory role of lexical tones in bilingual spoken word recognition in both eye-tracking data and MEG data. At the theoretical level, these empirical efforts show that lexical tones are part of the phonological representations in tonal languages, as well as their roles in Speech Perception and Spoken Word Recognition.  

 

人物简介

汪昕

汪昕博士是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语言学系的高级讲师。她在亚利桑那大学的二语习得与教学项目中获得博士学位,师从Ken Forster,利用掩蔽启动研究双语者的视觉词汇识别。她的早期研究重点是双语者的心理词汇,随后对语音感知和口语词汇识别产生了兴趣,与Bob McMurray合作,并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专注于双语研究、词汇声调等领域。她在相关领域的多家学术期刊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了论文(共20篇),包括《双语:语言与认知》(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语言、认知与神经科学》(Language, Cognition, and Neuroscience)、《认知》(Cognition)等。

Dr Xin Wang is a senior lecturer in the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at Macquarie University, Australia. She did her PhD i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eaching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where she studied with Ken Forster using masked priming to study bilingual visual word recognition. Her earlier work focused on the bilingual mental lexicon. Later, she developed interests in Speech Perception and Spoken Word Recognition, working with Bob McMurray, and also ran her own lab focusing on Bilingualism, Lexical Tone, etc. She has published in a variety of journals in her field (n=20), including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Language, Cognition, and Neuroscience;Cognition, etc.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