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与橘子—谈外语学科的知识生产

讲次 第 18 讲
主讲人 杨枫
开始时间 2021年12月15日(周三)18:30
结束时间 2021年12月15日(周三)20:30
地点 腾讯会议ID: 265 705 777
主办方 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研究是对中国语言文化以外的一切事物的认知和思考,是在世界不同知识共同体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对话,是一种综合复杂的文化传播和学术生产。一方面,外语学者的经验性认识不再具有知识积累意义上的指导性预设,另一方面,西方理论范式(苹果)不能契合中国的社会实践(橘子)。基于此,重建外语学科的知识体系,助力中国知识走向世界成了外语学科的重要任务。讲者以新时代外语学科性质的变化、外语学者身份的定位、外语研究选题的发现、外语研究理论的建构等多方面分享学术意见。

人物简介

杨枫

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外语研究》主编;国际期刊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Studies创刊主编;语言教材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学术兼职有中国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外文学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与翻译学、应用语言学。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试论政治话语分析中的关键概念

讲次 第 1 讲
主讲人 刘兆浩
开始时间 2021年12月15日(周三)11:50
结束时间 2021年12月15日(周三)12:50
地点 腾讯会议ID:955 1384 9132
主办方 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团委 / 学生联合会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政治话语分析究竟是不是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目前仍存在争议。之所以存在争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不同研究者对政治话语分析中的关键概念有着不同的认识。为推动政治话语分析研究领域的确立与发展,应对国内外现有文献中的这些认识进行梳理和总结。经过文献梳理发现,政治话语分析研究者认为话语存在形式、认知、社会等多种维度,而且不同维度之间相互关联;大部分政治话语分析研究者所关注的政治是机构政治,所研究的政治话语是政治精英产出的话语并将政治话语分析理解为政治话语的分析。近年来,不少国外政治话语分析研究者强调应增加对日常政治话语、非政治精英政治话语以及数字/多模态政治话语的关注,但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尚不多见。

人物简介

刘兆浩

大连外国语大学博士在读

研究方向:

政治语言学、国别区域研究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伊比利亚美洲教育现状:以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为例

主讲人 杨明
开始时间 2021年12月20日(周一)13:00
结束时间 2021年12月20日(周一)14:3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J203
主办方 国际教育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伊比利亚美洲各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上各有差异,在教育文化上也呈现出不同的水平和现状。尽管过去几十年有了显著的进步,但从这个地区历史发展来看,诸如贫困、不平等、排斥、代际传递等仍然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本讲座以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为例,探讨二十一世纪伊比利亚美洲教育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本讲座属于国别教育比较研究专题系列。

人物简介

杨明

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副教授,副系主任,西班牙语语言文学学士、硕士,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由教育部外派至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哥斯达黎加使馆担任教育组专员(三秘、二秘)。

主要研究方向为:西班牙语形式句法学、汉西语言对比、西班牙和西语美洲文化研究及跨文化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5篇、译著(含合译)7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项。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全球文化数字转型之下对电影本体的哲学与情感思考

主讲人 高凯
开始时间 2021年12月17日(周五)13:00
结束时间 2021年12月17日(周五)14:30
地点 松江校区-创空间
主办方 英国研究中心
承办方 英国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伴随数码平台与介质的升级与转型,如今影像以弥散态势散落生活空间各个角落。毫无疑问,影像已然构成人类与自然、社会世界联系、沟通的主要媒介,且强有力塑造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在后电影时期,原本不构成问题的“电影是什么”实则再次成为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增加对电影的思考,如何看待电影作为我们联系情感与沟通社会的可能性,都值得在当下进行深入探究。本次讲座将通过《阿凡达》《头号玩家》《失控玩家》等案例,对全球文化数字转型之下的电影进行哲学与情感维度的本体思考。

人物简介

高凯

高 凯,管理学博士、电影学博士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上海市“晨光学者”。主要从事电影社会学、电影国际传播、电影批评研究。发表研究论文、电影评论50余篇。曾任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主持国家留学基金、上海市教委课题两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资助项目、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等研究工作。曾获上海大学生电视节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庆祝建党90周年全国影评大赛二等奖,《新批评》优秀评论家提名等。兼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中国夏衍电影学会会员等职。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权力·消费与男性身体

主讲人 高凯
开始时间 2021年12月17日(周五)10:05
结束时间 2021年12月17日(周五)11:35
地点 松江校区-创空间
主办方 英国研究中心
承办方 英国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本次讲座希望借明星身体消费探析资本、消费、性别之间的关联性。

人物简介

高凯

高 凯,管理学博士、电影学博士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上海市“晨光学者”。主要从事电影社会学、电影国际传播、电影批评研究。发表研究论文、电影评论50余篇。曾任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主持国家留学基金、上海市教委课题两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资助项目、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等研究工作。曾获上海大学生电视节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庆祝建党90周年全国影评大赛二等奖,《新批评》优秀评论家提名等。兼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中国夏衍电影学会会员等职。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从精神生产角度强化思政课内涵建设

讲次 第 8 讲
主讲人 陈鹏
开始时间 2021年12月16日(周四)19:00
结束时间 2021年12月16日(周四)20:30
地点 腾讯会议-968273080
主办方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陈鹏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美教育文化交流

讲次 第 16 讲
主讲人 张放
开始时间 2021年12月13日(周一)09:30
结束时间 2021年12月13日(周一)11: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4教学楼-4423
主办方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张放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中国社会主义翻译话语的想象与重构(1949-1966)

讲次 第 3 讲
主讲人 耿强
开始时间 2021年12月16日(周四)16:30
结束时间 2021年12月16日(周四)18: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365室
主办方 翻译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中国翻译话语体系的建构资源往往不言自明地指向自身的传统和外在的他者。前者体现在中国传统译论留下的话语宝库,后者体现在对西方他者的借鉴和拿来。这两种资源的重要性不可否认,这种做法背后体现出的文化逻辑似乎成为我们处理很多问题的思维规范,但人们似乎忽略了1949年之后所形成的完全迥异于中国译论传统的新话语传统,即中国社会主义翻译话语资源。本讲座首先指出1949年之后中国翻译话语发生的历史转型,然后从由期刊、杂志、教科书、翻译、单位、出版等各种形式所构成的社会空间中,重新梳理中国翻译话语的资源,分析和评价其概念与内涵,价值与意义,重新想象仍然对今天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中国社会主义翻译话语传统。本研究将更新我们对一个时代的认识,其思考的路径有助于更大范围内反思如何拓宽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之路。

人物简介

耿强

耿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翻译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专职研究员,Baker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译介学与中国翻译话语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外国文学研究会翻译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比较文学翻译研究会理事,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翻译文化研究学会理事,研究领域为中国当代翻译话语、中西翻译史、中国文学外译,迄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国家级项目一项,完成并正在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其他项目5项,翻译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3篇及其他非文学类翻译若干。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Global Economic Outlook: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主讲人 林建海,刘菲
开始时间 2021年12月14日(周二)08:30
结束时间 2021年12月14日(周二)10:00
地点 虹口校区-3号楼-1楼阶梯教室
主办方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林建海

IMF原秘书长,兼任全体理事会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秘书长, 现为国际金融论坛副理事长。1989年加入IMF,先后在亚州与太平洋部,战略、政策与检查部,资金财务部和秘书部任职。2012-2020年就任IMF秘书长,主管全体理事会、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和IMF执行董事会的日常行政事务,也是IMF春季会议和年会的主要组织者。亲历和深度参与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监督和全球金融危机救助工作及IMF份额和话语权改革等重大决策。林建海曾参加G20峰会、一带一路峰会、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和其他高级别国际会议。曾任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治理委员会成员和清华大学高级研究员;现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外交学院和温肯大学名誉教授,对外经济贸易等大学客座教授;并多次发表国际经济、金融和全球经济治理专题文章。

刘菲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经济学家。目前就职于IMF中东和中亚部,之前任IMF战略、政策与检查部经济学家,IMF秘书部和研究部官员。她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宏观经济分析,经济结构性政策,国际经济治理,房地产市场分析等,发表多篇IMF政策文章,区域经济报告,并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她也在国内知名刊物,如《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财新周刊》、《银行家杂志》等发表多篇经济评论文章。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From “hairpins” to “flowers”: a female novel through multiple translations

主讲人 蒋梦莹
开始时间 2021年12月16日(周四)10:00
结束时间 2021年12月16日(周四)11:30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This talk aims to debunk the simplified linear thinking that perceives translation as an untroubled process from the source text to the target text. It will focus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Yan Geling’s Thirteen Hairpins of Jinling (2005) (translated as The Flowers of War), a case where the source text is not published and has thus remained unknown. The original short novella has undergone a chain of translations—a film adaptation (2011), a Chinese novel (2011), a longer English novella (2012) and a TV series (2014). In this talk, I will use sociological approaches and identify a commercial translation network enacted by the film adaptation operating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Moreover, I will analyze how the female experience of the original story is conveyed in the translation through the mediation of the film adaptation. I will argue that the agency of the commercial network tends to perpetuate a gender discourse which downplays female voices in translation.

人物简介

蒋梦莹

蒋梦莹博士现为北师港浸大(UIC)应用翻译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性别与翻译、翻译与社交媒体和流行文化、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论文见于The Translat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Translation Quarterly、《外语教学》、《中国外语》等期刊,也为若干翻译研究和性别研究国际期刊匿名审稿。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