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教育体制

主讲人 李沁
开始时间 2021年11月25日(周四)18:10
结束时间 2021年11月25日(周四)19:4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J203
主办方 国际教育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法国教育历史悠久,有着完善的初等、中等及高等教育体系。每阶段教育体系如何构成?呈现何种特点?其独树一帜的精英培养体系是怎样的?法国政府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体采取了什么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果?
该讲座为《国别教育比较研究》系列之一。

人物简介

李沁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法国巴黎三大语言文本文化教学研究中心(DILTEC)联合研究员,法国西西布列塔尼大学图文遗产与构建研究中心(HCTI)联合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法语外语教学法,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重点教改项目、课程项目,主持主讲中国慕课平台《新公共法语初级》慕课课程,在海内外期刊上发表了《大学用途法语-对接法语国家高等教育的法语语言文化教学实践》等多篇论文,编著《汉法双解常用习惯用语词典》,并翻译有《最后一课-都德短片小说选》、《南部非洲探险》、《蓝精灵-汉英图解小词典》等多本译著。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语言与认知 蒋晓鸣书会

品牌 思索讲坛
主讲人 蒋晓鸣
开始时间 2021年11月26日(周五)18:30
结束时间 2021年11月26日(周五)20:00
地点 松江校区-世界语言博物馆
承办方 校团委学术促进部、SISU WELLBEING项目组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围绕Steven Pinker的书The Language Instinct: How the mind creates language (中译版:《语言本能》),首先由同学进行读书汇报,并由蒋老师进行点评和延伸讨论。此外,还将在推送中推荐书会之后可以继续深入学习的延伸阅读书目。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语言的环境之中。我们阅读,交谈,或是写下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但如果我们将目光转向语言本身,像对待一件崭新陌生的事物一样,来问自己:
有没有一种可能,使用某些语言的人们描述一个人走路,不会说“He walks”,而是“As solitary masculinity, leggedness proceeds”?*此例来自于《语言本能》
或者,我们会问一些更加复杂的问题:语言能否决定思维?普遍语法是否存在?语言是后天习得的,还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孩童是如何能够快速掌握他/她的母语的?……
如果你曾对语言的奥秘感到好奇,不妨带着这些问题,走入《语言本能》(The Language Instinct: How the Mind Create Language) 一书中广袤神奇的语言世界吧。

(一)

在《语言本能》一书中,作者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援引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语言是人类的生物本能而非文化创造”的观点,进一步提出了人类交流使用的自然语言与思维所用的“心语”之间的一种新的联系:自然语言是翻译心语的工具。人类用语言交流,实际上是借语言之手进行的心语的沟通,而这一理解语言的过程称为“语迹”。人类语言能力的精妙伟大在书中得以体现,读者亦能借语言学之孔一窥心智本源。

史蒂芬·平克教授认为,语言产生于人类心灵间的互动,它并不只是创造、塑造人性之物,同样是反映人性的窗口。在先导工坊里放映的What our language habits reveal 的讲座中,教授简要阐述了语言在人们用于概念化理解世界的认知机能和支配人类互动的关系类型这两方面的作用。语言具有规律性,其似乎是建立在一套固定的概念之上的,而人们受思想的语言即“心理语言”对语言使用的支配的影响,则会对语言意思中微妙的差别做出敏感的判断。语言的传播形式除了字面意义外,还有准隐喻。在这个隐喻中,我们把想法看作物体,把句子想象成容器,而沟通则是一种发送。同时人的思想拥有的用不同方式构思同一事件的能力也在语言中得以体现。语言除了是人们概念化世界的认知机能外,还支配着人类的社交活动,它是磋商人际关系的一种途径。其中含蓄的间接话语行为利用其模糊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语言是人类的集体发明,它折射出我们如何用概念理解现实世界、如何互相沟通交流。通过分析语言的许多微妙、繁复之处,也许我们可以明白是什么支配着我们的举动。

(二)

先导工坊还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语言与认知相关的独特视角。在Daniel Tammet的Different of knowing演讲中,“直觉与本能”的重要性屡被提及。正如先生所言:“我们的个人感知是我们如何获取知识的核心。感知判断,而非抽象推理,指导并塑造了我们了解事物的过程。”他反复提及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联觉” 。根据辞典的解释,联觉的意思是“本来是一种通道的刺激能引起该通道的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通道的感觉。”这种类似于“通感”的体验是人的感知的重要功能。如在先生眼中,每一个数字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和颜色。每一个文字也有着美妙颜色、情感和纹理。“3”是绿色的,6是一个孤独的小型黑洞……这些感知正是“联觉”的重要体现。
同时,Daniel认为,语言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匹配声音,对应主题、同时伴随着听者个人的直观经验的发展。而这一系列的过程都离不开人的感知——直觉与本能。发现美与激情依靠的不是理性的批判分析,而是直觉的感知与体验,这便是”Different ways of knowing”这则演讲的核心观点。

人物简介

蒋晓鸣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采用行为、神经电生理和神经成像等手段探讨不同个体言语交流和互动过程中的嗓音表情编码和解码、社会情感的言语信息加工、以及语言活动中的认知运算及其应用。曾任NuanceCommunication自然语言处理方向高级言语科学家、日本广岛大学教育学院访问研究员,目前在SCI/SSCI收录的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研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汉语语法的基本特征

讲次 第 51 讲
主讲人 储泽祥
开始时间 2021年11月28日(周日)09:00
结束时间 2021年11月28日(周日)10:30
地点 腾讯会议ID:518 608 471
主办方 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汉语语法的特征,必须在汉语全局特征、基本特征的背景下讨论。汉语是单音节语素语言,这是基本特征。为什么汉语辞书里的词收不尽?复合为何那么重要?汉字为何那么重要?为何汉字文化色彩浓厚?为何《康熙字典》以前的辞书都是字典?为何我们现在还需要字典?内在原因是因为汉语是单音节语素语言。

一、汉语是单音节语素型语言

二、汉语的基本结构方式是复合

三、复合结构的描写框架

四、汉字与单音语素的适应性

人物简介

储泽祥

男,196610月生,安徽省岳西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副主任、新型辞书编辑室主任。曾在湖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工作多年。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先后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汉语语法、汉语词汇语义,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17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其中2013年获得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9年获得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应邀到美国、新加坡、越南、泰国、爱沙尼亚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大学短期工作或进行学术交流。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Rationality and Realism: The Pragmatics of Social Life

主讲人 迈克尔·赫兹菲尔德
开始时间 2021年12月17日(周五)20:00
结束时间 2021年12月17日(周五)22:00
地点 ZOOM会议室Meeting ID: 96015889101 Password: 332259
主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In this final lecture, we explore the limits of our ability to understand how social life works. We will examine the possible meanings of (social) “realism” and will lay out some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ethnographic data.

人物简介

迈克尔·赫兹菲尔德

迈克尔·赫兹菲尔德(Michael Herzfeld)为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是希腊、意大利、泰国等区域与国别研究的代表人物;在人类学史、社会诗学、历史政治学、语言人类学、批判遗产学等领域颇具造诣,出版区域国别研究的人类学著作12部,其中3部获美国优秀学术著作奖

赫兹菲尔德教授擅长用人类学民族志方法从事欧洲、东南亚研究,所涉国家与区域研究对当地政府、民众产生了较大影响,媒体大量报道他的学术踪迹,以及他对当地生活、文化与政治的敏锐观察;其“文化亲密性理论”推进了学界对民众日常生活与国家机构之间动态关系的理解

出于对研究对象的尊重,赫兹菲尔德教授每去一个新的国家,都以谦卑的姿态进入,学习当地语言;因此他熟练掌握了英语、法语、希腊语、意大利语、泰语,能运用这五种语言自如交流、做学术报告、发表文章,他还具备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的读写能力和基本的中文听说能力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The Interpretation of Symbols

主讲人 迈克尔·赫兹菲尔德
开始时间 2021年12月10日(周五)20:00
结束时间 2021年12月10日(周五)22:00
地点 ZOOM会议室Meeting ID: 96015889101 Password: 332259
主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We now turn to a classic anthropological question: how do we determine what symbols mean in a given society, and how do we validate such interpretations? What other kind of knowledge are necessary for such an operation? What happens when symbols move, or fail to move, the emotions?

人物简介

迈克尔·赫兹菲尔德

迈克尔·赫兹菲尔德(Michael Herzfeld)为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是希腊、意大利、泰国等区域与国别研究的代表人物;在人类学史、社会诗学、历史政治学、语言人类学、批判遗产学等领域颇具造诣,出版区域国别研究的人类学著作12部,其中3部获美国优秀学术著作奖

赫兹菲尔德教授擅长用人类学民族志方法从事欧洲、东南亚研究,所涉国家与区域研究对当地政府、民众产生了较大影响,媒体大量报道他的学术踪迹,以及他对当地生活、文化与政治的敏锐观察;其“文化亲密性理论”推进了学界对民众日常生活与国家机构之间动态关系的理解

出于对研究对象的尊重,赫兹菲尔德教授每去一个新的国家,都以谦卑的姿态进入,学习当地语言;因此他熟练掌握了英语、法语、希腊语、意大利语、泰语,能运用这五种语言自如交流、做学术报告、发表文章,他还具备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的读写能力和基本的中文听说能力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Iconicity: Meaning through Resemblance

主讲人 迈克尔·赫兹菲尔德
开始时间 2021年12月03日(周五)20:00
结束时间 2021年12月03日(周五)22:00
地点 ZOOM会议室Meeting ID: 96015889101 Password: 332259
主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Here we will turn to the intriguing question of why we think some things, people, etc., resemble each other while others do not. Resemblance does not exist purely in nature; it is governed by cultural rules. Exploring the semiotic concept of iconicity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how that works, and how resemblance is often confused with meaningfulness.

人物简介

迈克尔·赫兹菲尔德

迈克尔·赫兹菲尔德(Michael Herzfeld)为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是希腊、意大利、泰国等区域与国别研究的代表人物;在人类学史、社会诗学、历史政治学、语言人类学、批判遗产学等领域颇具造诣,出版区域国别研究的人类学著作12部,其中3部获美国优秀学术著作奖

赫兹菲尔德教授擅长用人类学民族志方法从事欧洲、东南亚研究,所涉国家与区域研究对当地政府、民众产生了较大影响,媒体大量报道他的学术踪迹,以及他对当地生活、文化与政治的敏锐观察;其“文化亲密性理论”推进了学界对民众日常生活与国家机构之间动态关系的理解

出于对研究对象的尊重,赫兹菲尔德教授每去一个新的国家,都以谦卑的姿态进入,学习当地语言;因此他熟练掌握了英语、法语、希腊语、意大利语、泰语,能运用这五种语言自如交流、做学术报告、发表文章,他还具备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的读写能力和基本的中文听说能力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Language, Gesture, and the Architecture of Social Space

主讲人 迈克尔·赫兹菲尔德
开始时间 2021年11月19日(周五)20:00
结束时间 2021年11月19日(周五)22:00
地点 ZOOM会议室Meeting ID: 96015889101 Password: 332259
主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This lecture will be about how we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gestures and how gesture, social interaction, and physical space are inter-related. We will als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esture and sign language, and discover why “body language” is a misleading term.

人物简介

迈克尔·赫兹菲尔德

迈克尔·赫兹菲尔德(Michael Herzfeld)为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是希腊、意大利、泰国等区域与国别研究的代表人物;在人类学史、社会诗学、历史政治学、语言人类学、批判遗产学等领域颇具造诣,出版区域国别研究的人类学著作12部,其中3部获美国优秀学术著作奖

赫兹菲尔德教授擅长用人类学民族志方法从事欧洲、东南亚研究,所涉国家与区域研究对当地政府、民众产生了较大影响,媒体大量报道他的学术踪迹,以及他对当地生活、文化与政治的敏锐观察;其“文化亲密性理论”推进了学界对民众日常生活与国家机构之间动态关系的理解

出于对研究对象的尊重,赫兹菲尔德教授每去一个新的国家,都以谦卑的姿态进入,学习当地语言;因此他熟练掌握了英语、法语、希腊语、意大利语、泰语,能运用这五种语言自如交流、做学术报告、发表文章,他还具备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的读写能力和基本的中文听说能力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Anthropology and Semiotics: The Study of Signs and Meaning in Context -- An Introduction

主讲人 迈克尔·赫兹菲尔德
开始时间 2021年11月12日(周五)20:00
结束时间 2021年11月12日(周五)22:00
地点 ZOOM会议室Meeting ID: 96015889101 Password: 332259
主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This is a broad introduc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Anthropology and Semiotics. Among the topics to be covered are the Peircean triad of icon, index, and symbol, and a discussion of their relevance for analyzing conversa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 We will also address the role of these concepts in understanding how context affects meaning.

人物简介

迈克尔·赫兹菲尔德

迈克尔·赫兹菲尔德(Michael Herzfeld)为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是希腊、意大利、泰国等区域与国别研究的代表人物;在人类学史、社会诗学、历史政治学、语言人类学、批判遗产学等领域颇具造诣,出版区域国别研究的人类学著作12部,其中3部获美国优秀学术著作奖

赫兹菲尔德教授擅长用人类学民族志方法从事欧洲、东南亚研究,所涉国家与区域研究对当地政府、民众产生了较大影响,媒体大量报道他的学术踪迹,以及他对当地生活、文化与政治的敏锐观察;其“文化亲密性理论”推进了学界对民众日常生活与国家机构之间动态关系的理解

出于对研究对象的尊重,赫兹菲尔德教授每去一个新的国家,都以谦卑的姿态进入,学习当地语言;因此他熟练掌握了英语、法语、希腊语、意大利语、泰语,能运用这五种语言自如交流、做学术报告、发表文章,他还具备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的读写能力和基本的中文听说能力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生成语法现状

讲次 第 13 讲
主讲人 程工
开始时间 2021年11月25日(周四)16:30
结束时间 2021年11月25日(周四)18:00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自上世纪90年代,生成语法进入了“最简方案”阶段,并且经历了早期版和近期版两个发展阶段。本讲介绍最简方案的一些背景情况,说明其出现和发展的主要动因,阐述其关键概念、主要研究课题及发展方向。

人物简介

程工

程工,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求是特聘教授,二级教授。享受政府津贴,入选浙江省(首批)“万人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是国内培养的第一个生成语法方向的博士,并在该方向持续研究近三十年,成果丰硕。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从俄国家杜马选举看俄罗斯道路与大国博弈

讲次 第 2 讲
主讲人 李永全
开始时间 2021年11月23日(周二)18:30
结束时间 2021年11月23日(周二)20: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6教学楼-202室
主办方 俄罗斯研究中心,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李永全

历史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俄罗斯及欧亚问题。现任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俄关系高等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副会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