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P博士生专题论坛凸显跨学科性质,邀请语言学、文学、翻译、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等不同学科方向的研究生和青年学者围绕某一专题开展跨学科对话,多视角深化、拓展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第一期专题论坛以“跨学科视域下的外语教育”为主题,将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博士生来分享他们的学术观点。
新闻报道
PUP博士生专题论坛凸显跨学科性质,邀请语言学、文学、翻译、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等不同学科方向的研究生和青年学者围绕某一专题开展跨学科对话,多视角深化、拓展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第一期专题论坛以“跨学科视域下的外语教育”为主题,将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博士生来分享他们的学术观点。
新闻报道
首先介绍应用语言学的目的与范围,然后结合SSCI期刊发表的论文分析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趋势、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话题,最后从社会、多语、积极三个方面进一步介绍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几大重要转向及其相关研究。把握这一领域的前沿动态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或凝练研究主题,并通过科学的研究设计,完成高质量的研究及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System和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编委,多家SSCI及CSSCI外语类核心期刊外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二语习得、教师发展。主持3项国家社科项目(1项重点、2项一般)、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重要课题20多项。在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TESOL Quarterly、System等SSCI期刊以及《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等外语类CSSCI期刊发表论文170多篇。出版专著和主编各类教材30多部,曾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湖北省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我最喜爱的魅力导师”、“华中卓越学者”等荣誉称号。在2009年学科高被引作者前100名排行中,位列全国外语学科第4位;2017年入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语言学学科排名12)。
新闻报道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迷惘的感觉,从哪里汲取精神的力量和凭依呢?途径很多,演讲者周立民教授认为不妨从前辈们的言行和走过的道路中寻找。演讲将带领大家一起追寻前辈作家和学者在不同境遇中走过的道路,从中勾勒出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沈从文,巴金,李健吾,梁宗岱,卞之琳……与此同时,也将和大家一起领略那些富有魅力前辈们的生命风采。
周立民老师,辽宁人,学者、复旦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现为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2007年至今就职于上海市作家协会。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工作,兼及散文随笔写作。编辑和主编的图书有巴金研究丛书、巴金研究集刊、老上海期刊经典选本等数十种。著有《星水微茫驼铃远》、《另一个巴金》、《巴金手册》、《巴金的似水流年》、《精神探索与文学叙述》等评论集、专著、散文随笔集二十余部,主编各类研究丛书和文献资料丛书多种。
新闻报道
【讲座信息】
讲座主题:质性研究中的数据编码方法
讲座时间:2021年10月17日下午19:00-20:30
讲座语言:汉语
讲座形式:线上讲座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会议号:699 704 348)
【专家简介】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超语实践,数字素养、跨文化交际、身份认同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语言政策等。代表作发表于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Multilingua, Journalism,《外语学刊》,《语言战略研究》等。目前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中英文期刊论文和书章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主持教育部青年课题一项。2021年起任Bloomsbury学术丛书联合主编和Routledge出版社著作审稿人,为十余家国内外核心期刊匿名审稿。
【相关情况说明】
会议应实名制进入,应主讲人要求仅面向LPLE内部
新闻报道
双循环视角下的全球价值链竞争与东亚经济转型。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亚太经济与政治、全球化与区域合作。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全球价值链重构对国际经济权力转移的影响及中国应对策略研究”。
新闻报道
品牌:研究生学术训练营
系列主题:口笔译跨学科研究
讲次: 人工智能辅助口笔译工作坊
第2期主题: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语言
主讲人:祖漪清
时间:2021年11月15日(周一)17:00-19:00
线上:腾讯会议(会议 ID:478 949 970)
讲座内容简介:
语言是一种活生生的、不断变化的实体,语言的发展和消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完整地记录语言,语音合成、语音识别、翻译;对于“活着的”语言可以实现完整的复刻,对于濒危语言记录的底线是实现语音合成系统。当技术进入新的端到端阶段,但是对于濒危语言、资源受限语言,基本语言调查资料严重不足,语言学研究应该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发挥新的作用。
报名方式:
本次工作坊主要面向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英语口笔译专业学生,也欢迎本校在读研究生和青年学者、外校相关专业师生参加。报名方式为填写以下问卷。报名链接: https://www.wjx.cn/vj/extlx5w.aspx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
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声学专业,1984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实验语音学专业。之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香港大学计算机系工作,2000-2009年在摩托罗拉中国研究中心任职,2010年至今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任职,负责多语种研发。
新闻报道
品牌:研究生学术训练营
系列主题:口笔译跨学科研究
讲次:日语第1讲
题目:从《源氏物语》到《源氏公子最后的爱情》——“古今东西”的文学创作与翻译
主讲人:丁莉
主持人:王倩
日期:2021年11月26日
时间:19:00~21:00
线上:腾讯会议(会议号:245 146 738 密码:232627)
讲座内容简介:
日本古代物语文学的经典作品《源氏物语》中随处可见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痕迹,通过“汉文”到“和文”的翻译,运用摘引、化用、借用等方法充分汲取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成果。法国当代著名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尝试对《云隐》卷进行续写,创作了短篇小说《源氏公子最后的爱情》。基于英文阅读的法文创作中,既有对《源氏物语》的汲取和模仿,亦有完全不同于原作的反转和独创。从古代东方的《源氏物语》到当代西方的《源氏公子最后的爱情》,“古今东西”作家的文学创作都从“翻译”中汲取了充足的养分、获取了丰富的灵感。本次讲座将畅谈文学创作与翻译两者间的关系。
报名方式:
本次工作坊拟定60名学员,本校在读研究生和青年学者优先录取,欢迎外校相关专业师生参与。报名方式为填写以下问卷,按照提交时间先后顺序确定。报名链接:https://tp.wjx.top/vj/rfbLQlW.aspx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本语言文化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古典文学、中日比较文学、中日文学与文化关系。主要专著、译著有『伊勢物語とその周縁―ジェンダーの視点から―』(風間書房、2006年),《永远的“唐土”——日本平安朝物语文学的中国叙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沉落的城》(上下,辻井乔著,作家出版社,2011年)。
新闻报道
“题好一半文”,从如何选题、怎样表述,到文献的检索、阅读、评论、引用,数据资料的搜集与处理,研究方法的选择,再到论文的写作,为同学们的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写作提供指导。
请扫描二维码报名。
陈淑梅,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合作、自贸区与经济增长、标准化与经济治理,著有《欧洲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技术标准化》《以规矩成方圆——欧盟技术标准化制度》《欧洲单一市场政策调整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入选《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下我国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定位研究》《“一带一路”视域下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国方案研究》专著5部,发表论文70余篇。
新闻报道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新闻报道
讲座将从经济制度比较的方法论入手,讲解经济制度的内涵和当今学界主流的分类方法,并以国家(政府)在产出和分配这两方面的调控干预为线索,对当今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制度及其背后的经济治理理念进行辨析和比较。
朱宇方,女,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讲师、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重点为德国制度经济学、欧盟经济、福利国家。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