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中,报纸副刊的转型和发展 ——从《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说起

开始时间 2019年12月20日(周五)13:00
结束时间 2019年12月20日(周五)14: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1教学楼-248
主办方 新闻传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第四届“丝路学 · 青年论坛”

开始时间 2019年12月13日(周五)12:00
结束时间 2019年12月15日(周日)11:30
地点 虹口校区-会议中心-MBA案例室
主办方 丝路战略研究所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第四届“丝路学·青年论坛”
会议议程
(2019年12月13日至15日)

DAY 1

会议报到
时间:12月13日12:00后
地点:上外迎宾馆大堂

第二届《新丝路学刊》建设推进会
时间:12月13日14:00~17:00
地点: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会议室

晚餐
时间:18:30
地点:上外迎宾馆

DAY 2

会议签到
时间:12月14日8:00~8:15
地点:会议中心中庭

会议合影
时间:8:15~8:30
地点:会议中心前喷水池

开幕式
时间:8:30~9:50 地点:第二报告厅

主持人:周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前校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
1、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领导致辞
2、荣新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丝绸之路:一个跨文明的交流系统
3、卢山冰(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
以"一带一路"引领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及国际交流
4、段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国王与“家人”:鄯善王国胡人的社会体制剖析
5、马丽蓉(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
如何向世界阐释“一带一路”

茶歇 时间:9:50~10:10 地点:会议中心中庭

时间:10:10~11:30 地点:第二报告厅

主持人:方晓(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
1、王建新(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主任):
丝绸之路考古的实践与思考
2、杨富学(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长兼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
佉卢文铭文钱币在丝路沿线的流布与影响
3、刘学堂(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
丝路研究新视野:从史前记忆谈文化互动与文明成长
4、张家栋(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从“三个世界”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外交理念的演进及原因分析

午餐 时间:11:45~13:15 地点:上外迎宾馆

分论坛1
丝路学研究
时间:13:30~15:00 地点:莱茵厅

主持人:程彤(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院长)
发言人:
1、王禹浪(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黑河学院远东研究院名誉院长):
东北亚丝绸之路“北方马王堆”丝绸宝库的发现与研究:以哈尔滨郊区金代完颜晏夫妇合葬墓为例
2、程彤(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院长):
20世纪初伊朗人眼中的中国与日本:基于文本分析的比较
3、汪宁(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丝路话语构建:中亚与俄罗斯的视角
4、冯超(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从骚坛招英阁看18世纪闽粤两地与河仙的海上贸易
5、李卫峰(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文献中心主任):
嘉舜文的历史:来自拉布喇抄本的证据
6、郭筠(浙江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副主任):
古代丝绸之路上中阿交往对深化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启示
7、齐小艳(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长治学院副教授):
索格底亚那希腊化的历史考察

茶歇 时间:15:00~15:15 地点:会议中心中庭

时间:15:15~16:45 地点:莱茵厅

主持人:汪宁(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发言人:
1、赵晓临(东华大学外语学院院长):
谈肯尼亚学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
2、伊斯玛仪普尔(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波斯语专业外教):
欧非《轶闻的总集与传说的光辉》中的摩尼教分析
3、白莉(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文旅融合视角下“一带一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及交流
4、刘姝(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外派教师):
中国与摩洛哥关系的历史进程、现状及其意义
5、宋立州(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部讲师):
光绪七年(1881)为丝绸之路实地考察元年:从一份新材料的发现谈起
6、张宁(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清代云南的跨境贸易及其管理研究:以麦克劳德考察报告为例

分论坛2
“一带一路”研究
时间:13:30~15:00 地点:英伦厅

主持人:张雪梅(上海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
发言人:
1、王联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国与东南亚关系
2、杨阳(上海外国语大学《新丝路学刊》编辑部主任):
“一带一路”背景下以色列智库研究
3、李敏(敦煌研究院敦煌与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一带一路”倡议下非官方机构的软实力建设:以敦煌研究院参与文化外交为例
4、李飞(中国科学院世界地理与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智库副秘书长):
地缘政治脆弱性与“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模式
5、周楠(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21世纪以来巴西高等教育政策评析
6、牛笑(上海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朝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动因、优势与挑战
7、王畅(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党校讲师):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的丝路伙伴关系研究

茶歇 时间:15:00~15:15 地点:会议中心中庭

时间:15:15~16:45 地点:英伦厅

主持人:钱学文(上海外国语大学《新丝路学刊》执行责编)
发言人:
1、张雪梅(上海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
“一带一路”视角下的外语教育规划和汉语国际教育
2、钮菊生(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社会责任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共建“中老经济走廊”为例
3、刘宏松(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开发性金融与“一带一路”建设
4、钱学文(上海外国语大学《新丝路学刊》执行责编):
共建“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在西亚北非的能源利益保障
5、张屹峰(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员):
新形势下上海合作组织在地区经济治理中的角色
6、崔琪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博士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讲师):
“一带一路”倡议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研究初探

分论坛3
区域国别研究
时间:13:30~15:00 地点:富士厅

主持人:于漫(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系主任)
发言人:
1、杨明天(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教授):
莫斯科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2、张继业(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安全困境与中日海上通道的安全合作与竞争
3、张绍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研究员):
“一带一路”沿线国与中国关系紧密度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兼与相关研究商榷
4、步少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拉“一带一路”合作:现状与未来路径
5、陈琰璟(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荷兰语专业讲师):
从历史层面看印尼迁都问题
6、马骏(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斯瓦希里语专业讲师):
非洲视角下的“美国梦”:《美国有什么?》中的肯尼亚反思
7、何思雨(深圳大学中国海外利益研究院助理教授):
多元文明视角下的巴以冲突分析

茶歇 时间:15:00~15:15 地点:会议中心中庭

时间:15:15~16:45 地点:富士厅

主持人:祁怀高(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发言人:
1、于漫(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系主任):
中国的拉丁美洲研究
2、祁怀高(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一带一路”与中亚沿线支点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思考
3、姚锦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的伊斯兰教政策研究
4、王群(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希腊语专业讲师):
当前希腊难民与移民问题研究
5、陈妤姝(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博士后)
17—19世纪孔子视觉形象在欧洲的流传和演变
6、沙旭沛(上海电机学院讲师):
亚投行与伊斯兰开发银行合作案例研究

分论坛4
博士生论坛
时间:13:30~15:00 地点:第二报告厅

主持人:闵捷(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教育部伊斯兰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
发言人:
1、周嘉希(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生):
“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前景:基于企业海外能力建设的探讨
2、郭永真(澳门城市大学葡语国家研究院博士生):
《巴黎协定》下中国与巴西合作机遇研究
3、赵雪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生):
“伊斯兰主义”概念的拓展——对印尼亚齐内部治理方式的定性研究
4、任珂瑶(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美国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政策演变及其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启示
5、温智宏(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博士生):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人文交流与合作比较研究
6、魏熊生(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博士生):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东正教文化联系:俄罗斯与叙利亚为例
7、李圣辉(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博士生):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沙人文交流
8、王庆瑜(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旅游外交发展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茶歇 时间:15:00~15:15 地点:会议中心中庭

时间:15:15~16:40 地点:第二报告厅

主持人:苏闻宇(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助理)
发言人:
1、闵捷(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教育部伊斯兰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与地中海国家交往的历史特征及当前机遇
2、张佳佳(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博士生):
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与“一带一路”建设
3、汪遒(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
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新加坡对冲战略:变化、动因与趋势
4、杨姗(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博士生):
法国顶级智库IFRI关于“一带一路”对中国形象的影响评估
5、姜颖(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博士生):
丝绸之路视阈下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解读
6、詹舒才(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博士生):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东国家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路径研究
7、刘世吾(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博士生):
伊斯兰合作组织转型新解

闭幕式
时间:16:45~17:40 地点:第二报告厅

主持人:杨阳(上海外国语大学《新丝路学刊》编辑部主任)
大会发言:
1、周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前校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
阿拉伯国家的稳定发展与“一带一路”
2、王一丹(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从《五族谱》看伊朗伊利汗国时期的东西文化交流
致谢辞:
马丽蓉(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

晚餐 时间:18:00 地点:上外迎宾馆

DAY 3

“一带一路”与智库务实性合作研讨会
时间:12月15日8:30~11:30
地址: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会议室

离会 12月15日上午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悲剧与现代性——两种虚假的因果关系

讲次 第 135 讲
开始时间 2019年12月17日(周二)18:10
结束时间 2019年12月17日(周二)20: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124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悲剧”与“现代性”通常被视为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前者泛指展现人间苦难的文学作品,后者标识人类文明演变的最新阶段。20世纪初期和中期,有不少中外学者曾在这两者之间做出因果连接。乔治·斯泰纳(George Steiner)及其追随者认为,现代社会崇尚科学理性,导致悲剧艺术在17世纪之后一蹶不振;胡适和其他学人则将现代社会在中国姗姗来迟部分归咎于悲剧的缺失。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现在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两个论断其实都站不住脚,因为它们基于过分狭隘的悲剧定义,而且错误地坚持悲剧的“凄惨结局”不可或缺。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AI背景下的语言学研究

开始时间 2019年12月19日(周四)18:30
结束时间 2019年12月19日(周四)20: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119报告厅
主办方 语言科学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语言的智能处理是人工智能的重要标志性研究领域,本次讲座重点涉及以下4方面内容:1)介绍AI背景和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任务;2)目前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现状和研究水平;3)在目前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背景下语言学研究可以做什么?如何对该领域语言学研究进行学术定位?4)结合神经语言学研究介绍语言的表征和解码。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新老教师传帮带——传承守望 交流创新

开始时间 2019年12月18日(周三)15:00
结束时间 2019年12月18日(周三)16:30
地点 虹口校区-1号楼-804
主办方 教师发展中心,离退休工作处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举办新老教师传帮带-传承守望 交流创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新时代跨文化教育研究与实践

开始时间 2019年12月17日(周二)12:00
结束时间 2019年12月17日(周二)13:30
地点 松江校区-师生活动中心-124
主办方 教师发展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新时代,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如何理解新时代跨文化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和实施路径,是本次讲座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从外语教育的本质是跨文化教育的核心观点出发,论述跨文化外语教育的理念,提出理论框架,并以上外跨文化研究中心开发的慕课、教材和跨文化能力大赛三个产品为例,阐述如何开展跨文化外语教育实践。最后,将简要介绍跨文化研究的学科概况、研究热点及研究方法。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诗歌评价标准的思考

开始时间 2019年12月19日(周四)13:00
结束时间 2019年12月19日(周四)14: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361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从古希腊开始,两千多年来,何为好诗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在“百家争鸣”的各种观点中,始自柏拉图的“理性说”的影响相对较大。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推崇理性的颂诗和赞美诗,贬抑史诗和抒情诗。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诗的评价是什么?后世文论家对此话题有哪些不俗的议论?中国诗学对诗歌的评价标准又是什么?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建立一形多义的动态符号模式

讲次 第 69 讲
开始时间 2019年12月18日(周三)18:00
结束时间 2019年12月18日(周三)19: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1教学楼-1402教室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二十世纪初,瑞士符号学家索绪尔提出其二元符号模式,在学界内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符号能指与所指之关系并非他所想象的那样一蹴而就、单独对应,这要求我们对索绪尔的符号模式进行再思考。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符号学家皮尔士提出其著名符号三分法,为后人梳理各类符号现象打下良好理论基础。可惜皮尔士未能清楚地阐释不同符号之间的转变,导致现今符号分类工作中的种种混乱。倘若在皮尔士理论的基础上对符号的发生和演变给与足够重视,我们就能够建立一个更好解释各类符号现象的动态模式。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天理何在?—贯穿古希腊悲剧的追问

开始时间 2019年12月17日(周二)10:05
结束时间 2019年12月17日(周二)11:35
地点 松江校区-第3教学楼-3357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西方悲剧艺术经历过三次高峰,其中每一次繁荣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特征和价值取向。总的来看,古希腊悲剧围绕命运的主题展开,但其中不乏人类的抗争精神。三位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各取其径,从不同角度对天理的公正性发出质疑,给后人留下宝贵的人本主义文化遗产。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种姓、印度教:印度国民性新论

讲次 第 100 讲
开始时间 2019年12月15日(周日)19:30
结束时间 2019年12月15日(周日)21:00
地点 松江校区-4教学楼339研讨室
主办方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