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好翻译研究,选题、方法和论证必不可少。鲁迅说过:“不要看了就写,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又研究,精益求精,哪怕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创造出它的生命力来”。这对选题很有启发。本讲着重结合个人研究经历,谈谈翻译研究应该如何选题,如何运用适当的方法,不断拓宽研究的范围,提高研究深度。
新闻报道
做好翻译研究,选题、方法和论证必不可少。鲁迅说过:“不要看了就写,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又研究,精益求精,哪怕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创造出它的生命力来”。这对选题很有启发。本讲着重结合个人研究经历,谈谈翻译研究应该如何选题,如何运用适当的方法,不断拓宽研究的范围,提高研究深度。
新闻报道
在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史上,先后被称为“第一位历史语言学家”或“历史比较语言学奠基者/创始人”的多达二十几位。到底“谁是第一”?提出者的知识容量异殊,判定标准不一,民族情感不同,以至于众说纷纭。
我们跳出“第一”,而是聚焦于——谁创立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根据迄今所见文献——这位创立者只能是17世纪中期“荷兰学派”的集大成者,莱顿大学教授、诗人、雄辩家、古典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和语言学家马库斯·祖流士·范·伯克斯洪(1612-1653)。
安特卫普——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摇篮!
莱顿大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成熟之地!
伯克斯洪——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的创立者!
获取更多与本讲座相关的详细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公众号“语言与未来”(ID: sisuiol)的微信推送。
新闻报道
疫情发生后的国际舆情说明,中国需要大力提高外语水平,更加有效地开展对外传播,任务光荣而艰巨。通过个人参与对外翻译的实践,介绍疫情后加强对外翻译能力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参与国际舆论战的现实需求。
报名预约· 问卷星链接:
https://www.wjx.cn/jq/82983543.aspx
新闻报道
近年来,随着中国外语研究水平的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开始投入到国际学术发表的实践之中。但是,很多老师对国际学术期刊的用稿标准、投稿流程、评审机制和论文写作都不太了解,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和知识盲区。高雪松博士将从期刊主编、撰稿人和同行评审专家的不同视角,解读国际学术发表中大大小小的“坑”,为广大外语教师指点迷津,答疑解惑。
新闻报道
进入VUCA时代,管理人除了延长自己的长板优势,如何借助团队的力量,补足自己短板的不足?如何实现从领导自己到领导团队、领导业务的战略选择?资深HR总监、团队协作高级认证师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重点介绍:
1、团队领导力的制胜策略
2、高效能团队
3、如何管理我的团队角色
4、克服团队协作的五种障碍
新闻报道
当前,正面临着新冠疫情与严峻国际形势的双重挑战, 如何总结我国抗疫经验,并阻断事件在全球进一步升级/恶化,如何重新恢复城市活力,及如何实现后疫情时代的科技创新是我们急需进行的研究。我们通过国际/国内调研,为国际/国内标准的研制奠定基础,为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防控、处置和管理提供支持,综合各国的国情、体制机制、政府执行力、文化背景与民众接受度等,研究共性与特色,取长补短,有利于提供更精准的防控和应急管理策略,并探索全球化背景下公共卫生事件的联防联控,未来相关科技进步及国际合作模式。
新闻报道
澳大利亚是实施语言规划的典型国家。本研究聚焦澳大利亚20世纪初到60年代末的同化政策和70年代到80年代末的文化多元政策,指出1987年的《国家语言政策》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部明确的官方语言政策,标志着澳大利亚正式开启了多元、平等的语言政策,对后来的语言政策影响巨大,意义深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语言政策发生了转向,实行优先化语言政策,尤其重视亚洲语言的学习。通过分析大利亚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政策的演变规律和原因,提出了一个基于语言规划观的语言政策演变模型。该模型以“权利资源观念”和“问题观念”为横轴和纵轴,抽象出了“优先化”、“同化”、“放任化”、“多元化”四个象限,为今后研究世界各国语言政策演变提供了一个概括力极强的框架。
获取更多与本讲座相关的详细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公众号“语言与未来”(ID: sisuiol)的微信推送。
新闻报道
"9.11"恐怖袭击事件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斯波尼特",美国再一次深刻感受到恐怖袭击、文明冲突对美国未来发展的影响,国家安全成为新世纪美国必须重点关注的大事。为消除文明冲突、保证国家安全、维护霸权地位,美国推出安全语言战略,即"关键语言"教育战略。语言的安全功能凸显,语言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语言已成为美国全球博弈的重要工具。在美国,"关键语言"就是关键外语,是美国紧缺急需的、对国家安全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些小语种。"关键语言"直接关系着美国的政治稳定、军事强势、外交通畅、信息安全、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交流、教育合作。2006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推出美国"国家安全语言计划"(NSLI)中列出的主要"关键语言"有8种:阿拉伯语、汉语、朝鲜语、俄语、印地语、日语、波斯语、土耳其语。
本研究依托教育政策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从国家安全的维度对美国的外语教育战略展开研究,通过追溯美国"关键语言"教育战略的思想根源、分析国家安全背景下美国的国际关系现状,从"关键语言"教育战略的思想来源、发展历程、产生背景、社会现状入手,聚焦"关键语言"教育战略规划的目标、内容规划体系的构建、战略实施与相关保障策略、战略的成效与影响的分析。研究发现,美国"关键语言"教育战略思想的根源主要是文明冲突、霸权主义和民族主义;"关键语言"教育战略的发展经历了"美苏争霸"引发的第一阶段、"经济竞争"引发的第二阶段和"反恐防华"引发的第三阶段;语言规划理论和社会语言需求理论是"关键语言"教育战略规划的理论依据。
考虑到汉语的独特性,本研究也对汉语这一"关键语言"进行了个案分析。最后本研究在归纳、分析美国"关键语言"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特别是非通用语教育规划的建议和方案,并就汉语教育的海外推广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获取更多与本讲座相关的详细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公众号“语言与未来”(ID: sisuiol)的微信推送。
新闻报道
语言规划研究在过去60年里发生了重要变化。尽管语言规划的理论建构尚不成熟,但仍然出现了一些经典的理论框架。从语言规划到语言治理,语言规划的研究范式也出现重要转变。讲座将梳理并总结语言规划的理论演进和范式转变,并结合语言规划的社会功能及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进程,揭示变化的动因。
获取更多与本讲座相关的详细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公众号“语言与未来”(ID: sisuiol)的微信推送。
新闻报道
语言政策研究具有显著的现实导向和跨学科特征,需要在语言和诸多社会因素之间建立合理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学科方式研究社会、历史中的语言问题。本次活动邀请两位学者开展学术对话,他们将揭示研究成果背后的研究过程,让我们看到一项研究如何经历了“选题——设计——实施——总结”的整个过程,并听到他们的反思和建议。
本次讲座共有两个经典案例:
(1)美国的语言教育与语言政策(主讲人:蔡永良教授)
(2)语言与权力——殖民时期豪萨语在北尼日利亚的运用(主讲人:孙晓萌教授)
获取更多与本讲座相关的详细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公众号“语言与未来”(ID: sisuiol)的微信推送。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