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ffects of sampling distribution on incidental learning of lexical tones by bilinguals

讲次 第 7 讲
开始时间 2020年01月03日(周五)13:30
结束时间 2020年01月03日(周五)14:30
地点 虹口校区-2号楼-501室
主办方 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Previous research showed that compared to single-speaker stimuli and cue-manipulated synthesized stimuli input, multi-talker stimuli had an advantage in improving lexical tone categorization in both corrective-feedback and incidental-learning environment. Studies of how sampling distribution influences lexical tone categorization in incidental learning by bilinguals are limited. The current study replicated Liu et al. (2016) to examine how Portuguese-Cantonese bilinguals acquired Mandarin four lexical tones in a video game. The stimuli in the game consisted of tone tokens with both multi-talker stimuli (probabilistic-distribution) that were overlapped among tone categories and variance-manipulated stimuli (deterministic-distribution) that had no overlap among tone categories in terms of pitch height and pitch direction. Sixteen participants were exposed to the two sampling distributions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ed that in contrast with the learning outcome of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in previous study, Portuguese-Cantonese bilinguals in the variance-manipulated condition generalized tone identification to new-talker stimuli better than those in multi-talker condition did. Moreover, the bilinguals in the variance-manipulated condition had a more nativelike cue-weighting in perception of Mandarin tones, and a higher production accuracy rate.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he dual-learning system framework (Maddox & Chandrasekaran, 2014; Roark & Holt, 2018) that the effect of sampling distribution on lexical tone categorization may be language-specific.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迷魅女压过爱权力的罗马斗士 —-史志康教授解读《安东尼与克里欧佩特拉》

讲次 第 十 讲
开始时间 2020年01月06日(周一)18:30
结束时间 2020年01月06日(周一)20:00
地点 虹口校区-1号楼-808
主办方 网络教育学院
承办方 网络教育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e网情深,献礼SISU70华诞。网络教育学院名师系列讲座——莎士比亚作品赏析系列讲座第九讲。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当前南亚地缘政治的特点与趋势

开始时间 2019年12月28日(周六)15:30
结束时间 2019年12月28日(周六)17:30
地点 松江校区-小别墅-25号二楼会议室
主办方 东方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近年来,全球层面的中美大国博弈和地区层面的中印“竞合关系”加剧了地缘政治博弈,导致当前南亚地缘政治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诸如美国印太战略下的“印巴脱钩“与印度的“自我脱钩”、“中美/中印双重选边站”、“战略绑定”与所谓“战略被绑定和额外战略代价”等。讲座将围绕上述地缘政治的变化,结合印度单方面改变克区现状的动因及前景、中巴经济走廊面临的新挑战等当前地区热点问题,剖析印巴关系和南亚地区形势走向。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日本文学翻译刍议

讲次 第 九 讲
开始时间 2019年12月29日(周日)10:00
结束时间 2019年12月29日(周日)12:00
地点 虹口校区-1号楼-808
主办方 网络教育学院
承办方 网络教育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基于大数据的国际关系和国际形象指数的构建

讲次 第 59 讲
开始时间 2019年12月25日(周三)14:50
结束时间 2019年12月25日(周三)16:10
地点 松江校区-小别墅-204会议室
主办方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欧亚班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基于复杂性科学和大数据的计算社会科学与国际政治研究

讲次 第 58 讲
开始时间 2019年12月25日(周三)13:00
结束时间 2019年12月25日(周三)14: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7教学楼-121阶梯教室
主办方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欧亚班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起”类位移事件表达的概念组合方式

讲次 第 6 讲
开始时间 2019年12月27日(周五)14:30
结束时间 2019年12月27日(周五)15:30
地点 虹口校区-2号楼-501室
主办方 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位移事件各要素中,“运动”和“路径”是最简必要要素,其它各要素在事件表达中,随着事件刻画精细程度要求的提高而进入。“起”类位移表达,不考虑组合的顺序,共有16种组合方式。本文主要考察16种组合方式的出现频率,分析每种组合的特征,进而分析各句式、各概念要素的出现频率及所占比例、各概念要素的出现等级、各组合方式的等级及原因。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叙述中的虚构主体和现在时表达

讲次 第 5 讲
开始时间 2019年12月27日(周五)13:30
结束时间 2019年12月27日(周五)14:30
地点 虹口校区-2号楼-501室
主办方 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叙述过去事件时采用“只见”“一看”等形式,往往在其宾语小句或后继小句中会出现指称“现在”的时间词语。尽管这些小句仍在叙述过去事件,却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辞格研究将这一现象归为“示现”格中的“追述”,即“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修辞学发凡》)。认知语言学提出的“识解构型”“舞台隐喻”等概念可以从概念化主体(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如何介入并描述概念化客体(过去事件)来解释“追述”现象以及其他叙述文本常见的“现在时”表达形式。从“现在时”的图式性意义出发还可以对“示现”格具有的“身临其境”等修辞效果作出合理的解释。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激活传统文明于全球化时空

开始时间 2019年12月26日(周四)18:30
结束时间 2019年12月26日(周四)20: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121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本文将通过两个范例,分析传统文明在当今文化场域的表象存在和实质位置, 探讨在全球化时代 “约会” 传统的行为, 表示, 表演的真实目的和现实效应,其中包括受众反响。我们应该将这些 “表演” 解析为一种怀旧情怀,还是一个文化政治欲图,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文本和视像分析来挖掘其答案。以此同时, 笔者将重温 迪克特. 安德森 (Benedict Anderson)“想象共同体” “Imagined community” 的理念,居伊 (Guy Debord) 的 “景观” “Spectacle” 说,詹明信 (Fredric Jameson)的 “后资本时代的文化逻辑” “Cultural logic” 等一系列理念,探讨西方文化理论能否破解这种中国文化潮流的奥秘,并且挖掘这些理论的有效性和无效性,以及原因。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中国电影和华语电影与西方观赏公民

开始时间 2019年12月24日(周二)18:30
结束时间 2019年12月24日(周二)20: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121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中国电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早已从一个热血沸腾的愿望变成有据可依的现实。无论在国际电影节上,还是城市或者地区的国际文化节上, 无论在影视专业的国际电影课程里, 还是在与中国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地理相关的课程上,中国电影都已经纳做教材,作为“生动的影像” 反照中国的现实。

本文运用电影受众学, 跨文化学, 借鉴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提出“观赏障碍”的理念,以电影《芳华》和《疯狂的亚洲富豪》为案例为案例, 分析了中国电影的‘国际观赏障碍’和造成 障碍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等错综复杂的原因, 强调深入研究和破解这个障碍对中国电影有效地走向国际是个具有实际意义而又迫在眉睫的命题。本文进而探讨中国电影作为文化国际传播的模式和作为国际文化产业的模式。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