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本场讲座介绍了知识产权的定义与分类,普及了商标、专利等常见知识产权,同时联系大数据互联网,阐述知识产权对于新媒体发展的意义,并科普重视知识产权在当今社会的现实价值。
新闻报道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文化沙龙”第13期
沙龙主题
青年文化的时代景观及启示
内容简介
以“新时代青年文化景观和启示”为题,按时代新背景、文化新景观、青年新气象三个层次展开。通过现象举例,生动描述了当下青年文化的“新景观”,如“萌文化”、“丧文化”、“佛系”、“精致利己主义”等,并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青年文化的新特征与新态势。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以“一带一路”俄语国家为例,从俄语作为人文交流与合作组织要素角度出发,探讨“一带一路”俄语国家语言状况与文化认同问题,基于历史、宗教、经济等方面提出俄语作为区域一体化组织要素实现整合功能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分析“一带一路”俄语国家区域一体化与国际化平台建设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并揭示“一带一路”俄语国家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俄语整合功能运用的基本原则。
新闻报道
献礼SISU70华诞。网络教育学院名师系列讲座——莎士比亚作品赏析系列讲座第三讲。
新闻报道
一、“方重翻译奖”设立背景
方重先生(1902-1992)是我国著名的乔叟研究专家、翻译家,陶渊明诗文翻译家,中古英语文学专家,比较文学家,英语教育家,他曾长期在上外任教,是上外英语学科奠基人。方重先生以其高拔的精神品格、渊博的人文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杰出的翻译成就,卓然而为“格高志远、学贯中外”之典范。为纪念方重先生,铭记上外英语学院的人文传统,2011年11月,英语学院特设立“方重翻译奖”,以激励英华学子见贤思齐,发扬蹈厉,努力成为英语专业高端、精英人才。
方重先生简介:出生于1902年10月重阳节。1916年考入清华学校学习,1923年毕业,赴美留学,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英美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硕士学位。1927年回国,历任南京中山大学及武汉大学英语系主任、教授。应英国文化协会之聘,1944—1946年,在剑桥、伦敦、爱丁堡及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讲学。1947年后,先后在安徽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任教。1957年,方重教授调至上海外国语学院执教,历任西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英语系主任、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著有《十八世纪的英国文学与中国》、《英国诗文研究集》、《乔叟论》等,译有《乔叟文集》、《近代英文散文选》、《理查三世》(英译汉)及《陶渊明诗文选译》(汉译英)等。其乔叟、陶渊明的研究和翻译,享誉海内外,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成一代大家。
二、参赛对象
英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在籍本科生
三、组织单位
“策马杯”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第六届方重翻译奖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主办、上海策马翻译有限公司协办。
上海策马翻译有限公司为策马集团直属公司。策马集团系APEC峰会官方翻译服务供应商、博鳌论坛指定翻译服务供应商、世界大运会官方口译服务供应商(全球仅5家)、中欧企业家峰会独家翻译服务供应商、首批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MTI)教育实习基地、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单位、美国翻译协会会员单位。
四、比赛形式
笔 译、口 译
五、口译决赛流程
由6名老师组成辩论队,每方3人,针对一个辩题,上半场用中文、下半场双方互换立场后用英文进行辩论。由遴选出的参加口译决赛暨颁奖晚会的6位同学,分别跟随某一位老师进行交替传译。
新闻报道
讲座基于涉华国际新闻语料库,分析了中国核心政治术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英译在英美印等国主流媒体中的传播与接受。研究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英译在英美印主流媒体中传播广泛。这些媒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态度趋于正面,但也存在严重误读甚至曲解。
新闻报道
新一次的交互革命已经开始,结合人类“五感”的多模态手段,成为未来产品的新趋势。在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5个通道中,听觉通道格外重要。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沟通的最主要手段,对于用户来说,语音交互的学习成本最低,也最为自然。同时,在很多场合中,语音可以解放我们的双手,允许用户同时处理多个任务。语言还是人类智能的象征,在人类的幻想中,一旦某种生物获得了人性,首先它就会“开口说话”。因此,用户对于人工智能直观感知就是语言能力。可见,要想在自然交互、情感交互的体验上取得突破,语音能力必须先行。主讲人将语言学背景和语音交互相结合,对语音交互的本质、语音交互设计的方法、人工智能时代中语言学如何发挥作用与价值等问题进行分享。
新闻报道